「一年沒發朋友圈的人,過上了這三種生活」

2020年12月15日03:10:28 情感 1440

「一年沒發朋友圈的人,過上了這三種生活」 - 天天要聞

朋友圈作為當下的社交渠道,其實給了我們更多的機會去向身邊的朋友分享自己的生活點滴,從而讓圈子更加豐富多彩。

在幾年前朋友圈剛興起的時候,大多人每天都搶着在朋友圈裏面「打卡」,認為朋友圈就是自己的「必刷」聖地。

每天早上起床前,第一時間不是想吃什麼早餐,而是拿起手機看看微信朋友圈,瞧瞧身邊的人發生了什麼事兒,想想自己今天要發怎樣的朋友圈。

那個時候,其實我們無時無刻都圍着「朋友圈」在轉,總是想在朋友圈中展現自己的風采和收穫別人的點贊,以此來增添自己的面子,滿足自己的虛榮心。

說實話,當這樣的生活過得久了之後,你會發現,朋友圈中的生活照片拍得再好,或者說朋友圈中的生活再精彩,對自己而言,又有什麼實際的收穫呢?

所以,隨着朋友圈的泛濫和變質,其實有一部分人已然離開了朋友圈,不想再跟朋友圈有任何的聯繫了。

微信,對於這些不玩朋友圈的人而言,不過是支付的工具和聊天的渠道罷了。

很多混跡在朋友圈中的人就很疑惑,為何這些人不發朋友圈呢,為何他們要離開朋友圈呢,難道是他們的生活出現了什麼問題嗎?

其實,在很多時候,不發朋友圈的行為,看似有點讓人不可思議。可是,正因為別人過上了這三種「生活」,所以別人才不發朋友圈。

「一年沒發朋友圈的人,過上了這三種生活」 - 天天要聞

不發朋友圈的人,都過上了「悶聲發大財」的生活

老祖宗有言:「扮豬吃虎,悶聲發財。」

什麼是「悶聲發大財」呢?就是你不管做了什麼事兒,賺了多少錢,都不會跟別人去說,而是默默地奮鬥下去,默默地過好自己的小日子。

悶聲發大財,其實是我們中國傳統文化中所推崇的做人智慧。有本事了,也要學會收斂自己的鋒芒,別總是鋒芒畢露,讓別人知道你的底細。

所謂「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就像你賺了多少錢,如果你整天都在朋友圈中宣揚,那麼,難免不會有人嫉妒你,然後在生活中算計你。

越是有本事的人,越會低調,而不會為了一時之面子而損害了自身原本的錢財利益。他們明白,朋友圈中的展示,只能是拉仇恨的,而不能分享自己的喜悅。

在這個社會,「見不得人好」的人多了,而那些真正善良的人少了。所以,過上悶聲發大財的生活,不發朋友圈,是那些「低調」之人的做人智慧。

「一年沒發朋友圈的人,過上了這三種生活」 - 天天要聞

不發朋友圈的人,都過上了「充實而又忙碌」的生活

曾有一個網絡調查,現在大多人每天花在朋友圈上的時間,至少有三個小時及以上。

不管這個數據是真實的,還是假的,其實我們能發現,一天也就24個小時,除去睡覺不算,那麼刷朋友圈起碼佔據了我們相當一部分的時間。

你把時間花在工作上,也許能提高業績,或者說爭取升職加薪的機會。但是,我們一味把心思放在朋友圈上,是否有這個必要呢?

對此,知乎中曾有人這麼評論道,把時間花在朋友圈裏面的人,要不就是靠朋友圈來賺錢的微商,要不就是那些時間多到可以浪費的人。

看到身邊有很多充實而忙碌的人,他們基本是不發朋友圈的。

當別人假裝運動打卡時,他們已經在健身房裏面揮汗如雨了。當別人還在炫耀美食的時候,別人已經奔走在幹事業的路上了。

其實,那些不發朋友圈的人,並非是他們不願意發朋友圈,而是沒時間去發,也感覺沒必要。

充實且忙碌的真實人生,才是我們所要追求的。而那些所謂的虛假的朋友圈生活,也許就是在浪費時間而已。

「一年沒發朋友圈的人,過上了這三種生活」 - 天天要聞

不發朋友圈的人,都過上了較為「無拘無束」的生活

一個朋友圈的九宮格,該怎麼發,讓很多人都撓破了頭。一個朋友圈的文案該怎麼寫,讓有些人直接花了大半天的時間去想。

當這個九宮格和文案搭配好,發出去之後,我們大多人的想法,就是希望能得到別人的稱讚,然後收穫別人羨慕的眼光。

但是,在如今這個社會,有句話說得很好,如果你一直活在別人的眼光中,那麼你跟活死人又有什麼區別呢?

人之所以稱之為人,就是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有追求生活自由的權力,不用在乎別人怎麼看,也不用被所謂的人情關係所拘束。

生活中的大多人,為何他們擺脫不了朋友圈,甚至說還被人牽着鼻子走呢?

「一年沒發朋友圈的人,過上了這三種生活」 - 天天要聞

就是因為他們看不透生活的本質,只能過上了「有範圍有枷鎖」的生活,看似人身自由,可內心卻不自由。

而那些敢不發朋友圈,甚至把朋友圈屏蔽掉的人,其實他們都過上了「無拘無束」的小日子,不用看別人的臉色,不會對外人再有所期待。

和愛人過得好,不用當眾秀恩愛,兩人心知肚明就好。吃了什麼美食,看了什麼風景,能用心感受生活的美好就可以了,不必要非要像「交作業」一樣發到朋友圈裏面。

人,如果想活得無拘無束一點,其實我們還是要有一顆「通透」的內心。不需要管別人說什麼,不需要管別人怎麼看自己,自己的日子怎麼舒服怎麼過,這才是王道。

文/舒山有鹿

情感分類資訊推薦

愛上一個有家庭的人,最好的結局,往往指這些 - 天天要聞

愛上一個有家庭的人,最好的結局,往往指這些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在情感的道路上,人們偶爾會誤入複雜的境地。愛上有家庭的人,內心糾結與掙扎叢生。不少人在這份特殊的情感中徘徊,以為能堅守出別樣美好,卻不知這常是布滿荊棘的迷途。其實,這份愛看似熱烈,卻可能不經意間灼傷自己與
因果定律:人生的惡果,會遲到,但不會缺席 - 天天要聞

因果定律:人生的惡果,會遲到,但不會缺席

老子云:「天網恢恢,疏而不失。」人們日常行事時,常因衝動或慾望,做出損人利己之事。可他們沒意識到,這背後藏着因果關聯。我們總覺得自己行為,不會有嚴重後果,可事實並非如此。世間萬物,都遵循因果定律。種下什麼因,就會收穫什麼果。
與人相處時,在這些情況下,要學會「裝傻」 - 天天要聞

與人相處時,在這些情況下,要學會「裝傻」

人們常說:「難得糊塗。」在人際交往裡,不少人一門心思事事精明,處處顯擺自己聰明。但其實,真正的智慧,並非鋒芒畢露,而是懂得適時「裝傻」要是。一門心思追求精明,事事都較真,往往會把自己拖進沒必要的紛爭和困擾中。「裝傻」就像人際交往的潤滑劑,能
請記住,以下這些事是躲不過的,要學會勇敢面對 - 天天要聞

請記住,以下這些事是躲不過的,要學會勇敢面對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漫漫人生路上,不少人總想逃避一些事,在逃避中混日子。然而,一味逃避解決不了問題,反而會讓困境緊緊相隨。要是總選擇躲避,那些問題就會像雪球,越滾越大,最終將自己吞沒。這些躲不過的事,就像橫在人生路上的巨石,
關係中如果出現這些冷漠反應,要學會自我保護 - 天天要聞

關係中如果出現這些冷漠反應,要學會自我保護

魯迅說:「悲劇將人生的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在人與人相處時,一些冷漠反應,正悄悄啃噬着關係的美好。很多人在關係里,面對冷漠行為,選擇默默忍受,期望用包容化解。然而,一味忍受,並非總能改善關係。有時,反而會讓自己陷入更深困境。
一個男人想你了,可能不會說,而是默默這樣做 - 天天要聞

一個男人想你了,可能不會說,而是默默這樣做

「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在情感天地里,愛意的表達,並非總是直白傾訴。有一種含蓄深沉的情感,通過無聲行動,緩緩流淌。人們常認為,情感傳達,需直白言語。卻不知,有一種思念,藏在心底,通過行動展現。要是男人只用言語,表達想念,沒有實際
人們在關係中較勁,往往繞不開這些心理需求 - 天天要聞

人們在關係中較勁,往往繞不開這些心理需求

莊子云:「且夫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人與人相處構成的關係,恰似這承載萬物的水。它看似平常,實則蘊含諸多複雜的心理需求。多數人在關係里頻繁互動,卻未深入探究背後的心理動機。我們常常匆匆前行,忽略了內心的真實渴望。
真正的靈魂伴侶,往往在這些方面有默契表現 - 天天要聞

真正的靈魂伴侶,往往在這些方面有默契表現

「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情感世界裏,人與人相處姿態萬千。許多人在尋覓伴侶的路上徘徊,渴望找到契合的靈魂。不過,並非同行之人都能成為靈魂伴侶。真正的靈魂伴侶,會在特定方面展現奇妙默契。要是相處中缺了這種默契,即便朝夕相對,心靈間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