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以為自己心態夠好,生活就能順順噹噹,一點內耗都沒有。要是碰到突發情況,或者長期壓力大,心態一旦崩了,內耗就又回來了。有個能真正擺脫內耗的心態,對咱生活和精神狀態太重要了。
可到底啥樣的心態,才是擺脫內耗的好辦法呢?
擺脫內耗,最好的心態,往往指這些!
(一)接受不完美,與自身和解
咱在生活里,老給自己定太高的標準,總盼着啥事都能盡善盡美。但生活哪能都如咱所願,好多時候,哪怕咱拼了全力,也難達到理想中的完美。這時候,接受不完美,就是擺脫內耗的重要心態。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這話告訴咱,世上啥東西都沒有絕對完美的,人也是這樣。每個人都有優點和不足,就像一塊美玉,有點小瑕疵,也不影響它整體的價值。
現實生活里,能看到好多人因為太追求完美,結果陷入內耗。比如說學生,為了一門考試得滿分,沒日沒夜地苦讀,卻忽略了其他方面發展,還有自己身心健康。
工作的人呢,為了一個方案,一遍又一遍修改,就想一點破綻都沒有,結果耽誤了整個項目進度,自己還累得不行。
從心理方面看,太追求完美,其實是心裏頭對自己不自信,還害怕失敗。咱怕自己做得不好,被別人否定,就一個勁兒給自己施壓。
可這麼做,不光讓咱心理壓力特別大,還會陷入惡性循環,越想完美,越容易焦慮,內耗也就越嚴重。
說到底,追求完美就是對自己太苛刻,沒考慮到人是有局限的。每個人的時間、精力和能力都有限,不可能啥都做到極致。
咱得明白,接受不完美,不是對自己妥協、放棄,而是更務實、更智慧的生活態度。
當咱能坦然面對自己的不足,把更多精力放在自身成長進步上,不去糾結那些改不了的缺陷,就能從內耗的漩渦里出來,用更輕鬆的心態面對生活。
(二)放下控制欲,尊重他人差異
生活里,咱常常不自覺地想控制身邊的人,盼着他們按咱的想法和期望做事。可這控制欲,往往會給咱和別人都帶來痛苦,成了內耗的源頭。
反過來,放下控制欲,尊重別人的不同,就是擺脫內耗的另一個好心態。
當咱想控制別人的時候,心裏頭全是焦慮和不安。咱擔心對方行為不符合咱的預期,會有不好的結果。
就像父母,老希望孩子按自己規劃的路走,選特定的專業和職業,孩子要是有不同想法,父母就使勁兒勸阻,甚至強行干涉。
這種情況下,父母因為孩子沒如自己所願煩惱,孩子也因為被束縛痛苦,雙方都陷入內耗。
要是咱放下控制欲,尊重別人的選擇,情況就不一樣了。咱給別人自由發展的空間,自己內心也能解放。咱不用再把精力浪費在改變別人上,能專心過自己的日子,讓自己成長。
有時候,咱覺得控制別人是為對方好,可實際上更多是滿足自己心理需求。咱想通過控制獲得安全感和成就感。但真正的愛和關心,應該是尊重對方個性和意願,合適的時候給支持和引導。
回想一下,咱尊重別人決定,不強行扭轉的時候,和別人的關係往往更和諧。咱不會因為意見不合吵架,也不會因為控制和反控制累得不行。
這一對比就知道,放下控制欲能讓咱擺脫內耗,讓人際關係和生活氛圍更輕鬆愉快。
(三)學會自洽,堅守內心秩序
生活中,咱常受外界各種因素影響,像別人的評價、社會的標準啥的,這些都可能讓咱迷失自我,陷入內耗。學會自洽,少依賴外界,建立自己的內心秩序,是擺脫內耗不能少的心態。
舉個例子,小王是個愛繪畫的年輕人,一直按自己風格和節奏創作。剛開始,他作品沒受到太多關注,有些同行質疑他畫風,覺得不符合當下流行趨勢。小王聽了就動搖了,試着改變風格迎合大眾。
可這麼一改,他創作起來特別痛苦,作品也沒了原來的靈性。折騰一段時間後,小王決定回到初心,堅持自己的繪畫風格。慢慢地,他獨特的作品開始被一些人欣賞,他也重新找回創作的快樂和自信。
小王的經歷就說明了學會自洽有多重要。當咱太依賴外界認可和評價,就像沒根的浮萍,隨波逐流,心裏頭一直不安穩。外界有點風吹草動,咱就懷疑自己,然後陷入內耗。
自洽就是咱清楚自己的價值觀、興趣愛好和人生目標,能堅定按自己節奏生活。咱不會因為別人看法輕易改變自己,也不盲目跟風。咱知道自己想要啥,願意為它努力,不被外界聲音左右。
當咱學會自洽,建立起穩定的內心秩序,就能在複雜的世界裏保持清醒,不被外界干擾影響。咱能專心過自己的日子,用心感受體驗,擺脫因為太在意外界產生的內耗,讓自己內心更平靜、更強大。
創優咖情感寄語:
不是拚命追虛幻的完美、掌控一切,也不是依賴外界認可,而是接受自己不完美、尊重別人差異,學會自洽,才能真正擺脫內耗。
就像有人說的:「你要清楚自己人生的劇本,既不是你父母的續集,也不是你子女的前傳,更不是你朋友的外傳。」這話深刻說明了咱每個人都該有自己獨立的生活和心態。
不管外界咋變,咱有了這些好心態,就能在生活路上輕鬆往前走。你有沒有過因為這些心態轉變擺脫內耗的經歷呢?歡迎留言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