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雯
「你是你自己的主人,生活的每一條選擇,都是你未來的風景。」
在這個利益至上的社會,我們常常被教導要學會低調、謙讓、寬容——這些都沒錯,但它們也有可能讓我們迷失自我,甚至在一些關係里,變得軟弱無力。
你為別人付出,別人未必懂得珍惜;你委曲求全,別人未必會因此感恩。於是,當你意識到,選擇對的關係、捍衛自己的利益才是最正確的事時,心裏那份愧疚感開始悄悄浮現。
為什麼我們常常覺得「利益至上」是件丟人的事?為什麼捍衛自己的時候,內心總會有一種莫名的愧疚,彷彿自己做錯了什麼?這不僅是因為社會的價值觀影響了我們,更深層次的原因是,很多時候我們忽視了自己的情感需求,忘記了要捍衛自己。
心理學家馬斯洛在其著名的「需求層次理論」中提出,人的需求分為多個層級,其中最基本的就是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換句話說,捍衛自己的利益,保障自身的安全和舒適,其實是最基本的生活需要。
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為什麼選擇對的關係,捍衛自己,才是最正確的事,也不需要覺得「利益至上」有什麼羞恥的。通過心理學的視角,我們來拆解如何在這場利益博弈中活得更好,不再被內疚感拖住腳步。
一、捍衛自己的利益,不是自私,而是自尊
「自私」這個詞,在很多人聽來總是帶有貶義的。
我們常常被教育,凡事為別人着想,自己的需求要往後排。特別是在親密關係中,我們更容易忽略自己的需求,只為了取悅別人。然而,這種無休止的付出,並不代表美德,而是在長時間的壓抑後導致的自我迷失。人際關係的真諦是互相尊重,而不是單方面的犧牲。
心理學中有一個概念叫做「自我尊重」,它強調的是在交往中,個體保持自己的獨立性、尊嚴與價值。當你學會捍衛自己的利益時,實際上你是在捍衛你的自尊。而真正成熟的關係,應該是彼此尊重、彼此給予空間,而不是單方面的付出和讓步。如果你總是處於被利用的位置,而不去為自己的利益發聲,那麼很容易陷入情感的消耗和疲憊中,甚至逐漸喪失對自己生活的控制感。
舉個例子,你可能會有過這樣的經歷:有個朋友總是讓你幫忙,甚至提出不合理的要求,而你因為怕傷害到她的感情,一直勉強自己去做。當你做到最後,發現自己已經筋疲力盡,甚至有些失望——為什麼自己付出了那麼多,卻得不到對等的回報?
這就是典型的「自我犧牲」,而且很可能會導致你心裏的不滿和憤怒,甚至影響你們的關係。相反,如果你早一點學會拒絕,明確表達自己的需求,你會發現,自己不僅保持了自尊,也能避免情感的消耗。
二、選擇對的關係,是對自己情感的投資
當你選擇與什麼樣的人交往時,其實你是在為自己的情感「投資」。每一段關係,無論是友誼還是愛情,都會對你的情感和心理狀態產生影響。
有些人可能會說:「我能忍,我能承受。」但你是否知道,這種「忍耐」背後,可能正在悄悄侵蝕你的內心世界?心理學上有一個詞叫做「情感投資」,意思是你與某人的交往和互動中,你的情感和精力被投入到了這段關係中,而如果你發現這段關係讓你感到不滿足,甚至痛苦,那麼這段關係對你來說就是不值得投資的。
在關係中,尤其是親密關係里,我們常常誤以為自己要「寬容大度」,以此來維繫一段關係,實際上,我們是在以「自我壓抑」來換取「短暫的平和」。
而真正健康的關係,是能夠讓雙方都在彼此的支持和理解中成長,而不是某一方的單方面付出。
有研究表明,長期的情感壓抑和無條件的妥協,會導致情感的枯竭,甚至引發抑鬱、焦慮等心理問題。
所以,選擇對的關係,意味着你要和那些能讓你感到被理解、被支持的人在一起,而不是與那些總是消耗你、讓你感到疲憊的人維持關係。
選擇對的關係,就是在為自己的心理健康和情感安全做投資。而這,並不是一種「自私」的行為,反而是對自己生活質量的高度負責。
三、你有權利為自己爭取利益,不要內疚
在生活中,我們常常會覺得,捍衛自己的利益會讓自己顯得太功利,甚至有點「勢利」。尤其是在面對那些關係親密的人時,往往會被社會觀念中「人情至上」的壓力所束縛,覺得如果拒絕別人,就會顯得不近人情,甚至傷害到對方。
然而,實際上,捍衛自己的利益並不等同於自私,而是一種理性的行為。
心理學中有個「權力平衡」的概念,這個平衡並不是單純的「誰佔上風」,而是指雙方在關係中有相對對等的權益和責任。
如果你總是處於被犧牲的位置,那麼關係的平衡就會傾斜,導致雙方的不滿和衝突。而當你學會捍衛自己的利益,合理地為自己爭取資源時,實際上是在保持關係中的公平性和健康性。
比如,在職場中,你可能會遇到這樣的情境:你的上司總是讓你加班,而你的私人生活早已被侵佔,你可能會覺得,如果拒絕了他,他會認為你不夠努力,甚至影響到你的職業發展。
可是,你是否想過,過度的加班會影響到你的身心健康,甚至降低工作效率?這時候,學會為自己爭取休息時間和個人空間,不僅是對自己的保護,也是理性地平衡個人與職業生活的關係。
記住,你的利益不比任何人低賤。你有權利享受自己應得的東西,捍衛自己的底線,爭取自己該得的資源,這不僅是對自己的保護,也是對他人的一種尊重——尊重彼此的界限,尊重彼此的選擇。
四、如何捍衛自己,做出最正確的選擇?
- 明確自己的底線和需求
了解自己在關係中的需求,是捍衛自己利益的第一步。你需要清晰地知道,什麼是你能夠接受的,什麼是你無法接受的。有時,一句「我不能」比千言萬語更有力。知道自己的底線,能夠幫助你在關鍵時刻做出最適合的決定。 - 學會拒絕,不必過度解釋
拒絕他人是一種必要的能力,不必覺得拒絕是對別人不禮貌。你可以溫和地拒絕,但不必過度解釋。學會以堅定而不失禮貌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想法,這不僅能保護你自己,也能讓對方明確知道你的界限。 - 放下內疚感,給自己空間
當你為自己爭取利益時,首先要做的是放下內疚感。你有權利保護自己,享受屬於自己的時間和資源。內疚感是源自內心對「不夠好」的認知,但事實是,你保護自己的行為才是最理智、最成熟的。 - 選擇能夠互相尊重的關係
不要為了維持某些關係而犧牲自己的利益。選擇那些能夠與你平等互惠、互相支持的關係,而不是那些總是向你索取的關係。健康的關係是建立在相互尊重、相互關愛的基礎上的,而不是一方的單方面付出。
五、梅娘說
選擇對的關係,捍衛自己的利益,並不意味着自私,而是對自我價值的確認和尊重。生活中,我們不斷面對各類選擇,而最重要的選擇,是如何保護自己,如何為自己的需求發聲。捍衛自己,從來都不是羞恥的事。因為,唯有自己足夠強大,才能在這個複雜的世界裏,保持自己的獨立和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