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路過的朋友們,今天的話題超贊的,千萬別錯過啦!感謝大家花時間閱讀,要是覺得不錯,就點個贊,關注一下,順便留個評論唄。
小妹我先在這兒祝大家身體健康,天天開心,事事順心!
某乎有這樣一個熱點話題 , 哪個瞬間讓你知道自己已經不小了?
所以說,人追求應該放在對人生大圖景的規律認知上,如果放在即時的正向反饋甚至感官感受上,求而不得的狀態隨着時間流逝將會越來越重[害羞]
夢到過和我的朋友在嬉戲打鬧,正是非常高興的時候,然後在一瞬間自己在夢中泣不成聲,心裏想着真的好久沒有這樣過了,放下成人的包袱,痛痛快快的像童年時候那樣的嬉戲過了。真的很怕夢到自己的童年。。反倒是醒來過後反應過來這只是一場夢,心裏很平靜。
激素水平堪憂,人到底是各種激素控制着的生物,喜樂哀愁,都不過是激素和腦神經的電信號罷了,說到底都是基因的表達。我們去滿足基因就好了。基因是否滿足,看你現在的狀態,如果你一天天活在精神的掙扎當中,那你必然沒有滿足你的基因的要求,等你哪天找到內心的寧靜了,才算滿足了。奶頭樂只能滿足你的大腦,但你的大腦只是一個即時的意識顯示屏,並不代表漫長的時間維度上你基因的需求。
十三邀里有一期的許知遠對話哲學家陳嘉映,前面講了很多,都在彎彎繞繞沒有敞開心扉,在結尾,許知遠問陳嘉映,你覺得哲學是什麼?許嘉映回答是活力。哲學最本原的含義就是指導人生活得更好,在現代,幾乎所有的人生意義的答案都會回到存在主義,簡而言之就是你的存在就是第一位的,所以的東西都是你的存在衍生的,我的生命價值就是綻放自己,我是自己的主人。
而陳嘉映似乎認為活力就是自己生命最重要的東西,如果延伸一下,這種觀點在我們生活中很多,比如說在面對專業選擇時,你要選擇自己的興趣,為什麼?因為人對自己的興趣才會保持活力,強迫自己幹着不感興趣甚至厭惡的東西,人只會越來越疲憊,缺乏活力。小孩子對什麼都好奇對什麼都感興趣,整天蹦蹦跳跳毫不疲憊,活力無限,而成年人很難做到,要麼是成就於指揮他人做人上人的爽感,要麼是下單和拆快遞的消費主義快樂,絕大多數人都變成社會大機器中的螺絲被KPI激勵,而在工作之外,我們真的熱愛什麼?對什麼保持活力呢?這就是我們磨損,需要充電恢復耐性的原因。
我爸媽微信里所有家人的備註還是名字,當初是弟弟教他們要這樣的,說是防騙哇,然後就一直沒換[捂臉]
我對象在手機里不論給我取什麼名字,比如寶,燕子,撿到手機的人都會給我打電話。估計醫院的人也會給經常通話的人打電話,基本常識吧。我在父母手機里是昵稱,其他人都是全稱,這個父母很滿意。早些年婆婆為了找到我們,會在通訊錄里編上啊開頭,也有用。
我懷疑你在說我[思考],現在倆娃,老二5歲了,雞腿我已經三年沒有吃到過了,逢年過節做飯,我成了主力軍,一頓忙活下來,真的很累,所以越來越討厭過年過節,喜歡自己獃著,喜歡清靜,過年備年貨,壓歲錢,給長輩的錢,真的壓力很大,不想過年了,每年過生日都很期待,很開心,自從30歲以後再也不期待了,就希望日子過得慢一點。以前的老爸在我眼裡是高大健壯,有威嚴的,說一不二的,現在頭上也有了白頭髮,渾身各處也會時不時的有點小毛病,突然發現,歲月在不經意間,偷偷的偷走了許多
我剛參加工作的時候,愛吃香香的,甜的,粘的,油炸的,奶茶果汁更是全糖少冰。我同事全是大一點的姐姐,瞅着我說,能吃真好,趁着有胃口愛吃好吃的可以適當多吃點,等以後年紀大一點就吃不動了。我超級詫異,咋可能有吃不動那天呢,我能吃炸雞吃到80歲,現在完了...雖然還是能吃點,但已經不會覺得吃垃圾食品快樂了...
今年上半年和朋友去體會了一下多年沒吃過的自助,嘗試吃撐但做不到,吃到8分飽已經是極限了,肚子飽了很難受的程度,幾天都不怎麼舒服。這一趟吃完我們兩個人都說至少近幾年不會再去接觸自助了。從自助餐廳出來我們倆摸着肚子突然回憶到以前年輕的時候發現真的是老了[大哭]
小時候家裡有段時間特別困難,媽媽問我我的小豬儲錢罐里有沒有錢,能不能借點給她去買菜,以後還給我[大哭][大哭][大哭][大哭]
雙十一給爸媽買了很多東西,衣服鞋子褲子襪子,護手霜,面霜,想他們過個溫暖的冬天,他們收到衣服我都問問合不合適要不要退換,那天溝通完,我爸一句謝謝發過來。哭了,養育我二十多年,我也沒有說過一句謝謝。
塵肺這種職業病國家是有相關規定的,你可以帶你父親到當地的醫院做診斷,之後的治療費用報銷比例應該是很高的,好好治療,雖然沒辦法完全康復。。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前些天到一中旁小吃店吃飯,正遇上學生放學,站在店門口等炒飯的時候看到一個很可愛的小姑娘,手裡拿着一隻布偶一蹦一跳的朝我跑過來,我側身避讓,看着她把布偶遞給我身後的一個女生。看着她們,我彷彿回到了十年前的校園。
對此,大家怎麼看呢?
歡迎留言討論呢
感謝各位看官的閱讀,祝看到這裡的你天天開心,順風順水發大財,別忘了點贊關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