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伴走了我把房交給兒子,兒媳把父母接來居住,我被迫去了養老院

2024年12月08日22:42:08 情感 1414

「媽,您真的不考慮一下?現在房子過戶到我名下,您住着也安心啊,反正早晚都是我的。再說了,家裡也就只有我一個孩子,您還能不放心嗎?」


兒子的聲音帶着一點急切,臉上的笑容卻顯得非常真誠。


我坐在沙發上,手裡的茶杯微微晃動,心裏泛起了些許波瀾。

老伴走了我把房交給兒子,兒媳把父母接來居住,我被迫去了養老院 - 天天要聞

兒媳也在一旁附和:「對啊媽,您和爸辛苦一輩子,這房子早晚是我們的。現在過戶了,也省得以後再折騰了。」


茶杯里的水已經涼了,老伴的照片還擺在客廳的柜子上,他似乎在靜靜地看着我。


我抬頭看了一眼兒子和兒媳,心裏默念着:「他們是我唯一的親人了,難道還會害我嗎?」

老伴走了我把房交給兒子,兒媳把父母接來居住,我被迫去了養老院 - 天天要聞

於是,我點了點頭。


「好吧,既然你們這麼說,那就聽你們的。」話音剛落,兒子兒媳的臉上立馬露出了喜悅的神色。兒媳還熱絡地拉着我的手:「媽,您放心,以後我們一定好好孝敬您。」


可誰能想到,這一次點頭,竟成了我一生的轉折點。


老伴去世那年,我六十五歲。我們的婚姻雖然平凡,但幾十年來風風雨雨也都一起走過來了。 

老伴走了我把房交給兒子,兒媳把父母接來居住,我被迫去了養老院 - 天天要聞

老伴身體硬朗的時候,家裡大小事情他都操持着,我只需要操心兒子小安的生活和學習。


可老伴突然查出癌症晚期,短短几個月就走了。


臨終前,他緊緊握着我的手,反覆叮囑:「柳芳,咱只有一個兒子,你得靠着他過日子。要是他有需要,就多幫襯着點,但自己的日子也得留條後路,別全指望別人。」

老伴走了我把房交給兒子,兒媳把父母接來居住,我被迫去了養老院 - 天天要聞

我當時淚如雨下,點頭答應。可誰知,老伴走後,孤獨和兒子的溫情慢慢讓我放下了戒心,甚至忘了他的叮囑。


兒子結婚後,我們一家三口的關係還算融洽。兒媳的性格活潑開朗,對我也挺熱情,剛開始的日子裏,處處都讓我覺得自己是被需要、被尊重的。


老伴走後沒多久,兒子提出讓我搬去跟他們一起住,說這樣一家人能有個照應。 

老伴走了我把房交給兒子,兒媳把父母接來居住,我被迫去了養老院 - 天天要聞

我思來想去,覺得反正自己也閑着,不如去幫他們帶帶孩子,替他們分擔一些家務。


搬去那之前,我的房子還在,存款也好好地放在自己的卡里,日子雖然孤單,但卻安穩。可搬過去之後,兒子和兒媳開始陸續跟我提一些「建議」。


「媽,您看咱家這套房子也老舊了,過戶到我們名下吧,以後好處理。」


「媽,您那點存款放着也是放着,交給我保管吧,您平時需要什麼儘管跟我說。」

老伴走了我把房交給兒子,兒媳把父母接來居住,我被迫去了養老院 - 天天要聞

我心裏雖然有些猶豫,但想着這是自己的親生兒子,又是獨生子,終歸是要靠他的。於是,房子過戶了,存款也轉到了兒媳的卡里。


最初的一年,我確實感受到了「養兒防老」的美好。兒媳每天早晨都會問我:「媽,今天想吃點什麼?」


兒子下班回來,也會主動陪我聊聊天,帶着孫子滿屋子跑。


可這種溫情並沒有持續多久。兒子突然提出想換一套大房子,說現在住的地方太局促,全家人住着不方便。 


「媽,換房子的錢我們家裡湊了一部分,但還是差一點,您這套老房子賣了正好能補上,您看行不?」


兒子摟着我的肩膀,語氣里滿是商量的口吻。


我愣了愣,但想到房子早晚都是他們的,也就答應了。 


沒多久,老房子賣了,他們的新家是一套168平的大房子,寬敞亮堂,電梯入戶,住進去的第一天,我還真覺得日子有了新盼頭。


可搬進新家後,我漸漸發現了些不對勁。


新家的主卧是一間朝南的帶獨立衛生間的房間,我原以為兒子兒媳會把這間房安排給我,畢竟我年紀大了,晚上起夜方便些。


但沒想到,房子裝修好後,兒媳的父母——也就是我的親家夫妻,直接搬了進來,住進了那間最好的主卧。


我只能住在最靠北的一間小房間里,光線暗,離衛生間也遠。更讓我難以接受的是,兒媳對親家的態度和對我的態度,簡直是天壤之別。


「媽,親家母身體不好,住主卧方便些,您多擔待點。」

每當我提出一點小意見,兒媳總是這般輕描淡寫地敷衍過去。


最初,我還能忍,可後來,連吃飯都成了問題。親家母喜歡重油重鹽的大菜,而我吃不慣這些,每次只能自己做點清淡的飯菜。 


可親家母卻經常冷嘲熱諷:「真是嬌氣,怪不得年紀大了還這麼瘦。」


甚至有一次,當著全家人的面說:「我們這兒也不養閑人,自己喜歡什麼就得會做。」


我氣得手一抖,筷子差點掉地上。轉頭看向兒子,希望他能替我說句話,可兒子卻低頭吃飯,假裝沒聽見。


這些日子讓我越來越覺得自己是個外人。親家夫妻佔了主卧,兒媳對我冷冷淡淡,兒子也變得疏遠起來。


我試着找兒媳商量:「能不能把我的存款還我?我想找個養老院住住,這樣大家都清凈。」


兒媳聽後愣了一下,隨即擺出一副為難的樣子:「媽,存款都拿去裝修房子了,現在家裡還有貸款要還,哪兒還有錢給您啊?」


我心頭一震,隱隱覺得有什麼東西正在脫離我的掌控。


後來,我終於決定搬離這個讓我窒息的家。我用自己每月的退休金找了一家普通的養老院,住的是單間,每月2800塊,生活簡單卻自在。


在養老院的日子裏,我偶爾會想起老伴臨終前的叮囑:「別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別人身上。」是啊,老伴早就看透了人性中可能出現的薄涼,而我卻因為一時的感情,捨棄了自己的後路。


兒子偶爾會來看我,有時還會帶着孫子一起來。他坐在養老院的椅子上,有些尷尬地說:「媽,我後悔了,當初不該那麼做。」


我笑了笑,沒有責怪,也沒有多說什麼。畢竟,這條路是他自己選的,而我,只能在自己的晚年裡,重新學會靠自己。


人這一生,親情固然重要,但永遠不要把自己的全部寄托在別人身上,哪怕是至親。房子是根,錢是命,底氣要留給自己,心也要留給自己。


我希望每個看到這篇文章的人,都能從我的故事裏明白一個道理:人老了,不要輕易放手自己的依靠,否則,等待你的,可能只有孤獨和悔恨。


情感分類資訊推薦

我對朋友吝嗇消費觀的鄙視,藏着自己內心深處的秘密 - 天天要聞

我對朋友吝嗇消費觀的鄙視,藏着自己內心深處的秘密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感受:看到身邊朋友在消費時斤斤計較,買瓶水都要貨比三家,心裏就忍不住泛起一絲不屑,覺得他們太「小家子氣」,而自己似乎在消費上要更豁達、更有格局?但你有沒有想過,這種對他人吝嗇消費觀的鄙視,背後可能藏着自己內心深處的真實想法呢
前男友去世,姑娘替其照顧家人、還債60萬元:我不能讓他背負着失信的罵名離開 - 天天要聞

前男友去世,姑娘替其照顧家人、還債60萬元:我不能讓他背負着失信的罵名離開

4月11日湖南衡陽縣金蘭鎮金家村曾家組來了一位時髦的90後美女沿途不斷有鄉親與她打招呼只見她熟門熟路地走進曾祥再老人的家送上牛奶等禮品,並掏出300元錢然後陪老人聊天拉家常,其樂融融……▲王婷與曾志的伯父。這位90後美女名叫王婷,是曾祥再老人已故侄兒曾志的前女友,因他兒子患有精神疾病,生活無法自理,王婷每年都...
人老了,走不動了,有三件事最好守口如瓶,這才是真聰明 - 天天要聞

人老了,走不動了,有三件事最好守口如瓶,這才是真聰明

在人的一生旅途中,當我們步入一定的年紀,就會被過往的記憶所包圍,如同海浪不斷拍打着心靈的岸礁。這便是我們逐漸變得柔軟和寬和的奧秘所在。正如阿根廷作家博爾赫斯所言:「歲月的流轉中,每個人都不可避免地肩負起越來越沉重的記憶重擔。」這種記憶,尤其
55歲大媽喪偶後頻繁相親,並開出4個條件,大叔直呼:無法滿足 - 天天要聞

55歲大媽喪偶後頻繁相親,並開出4個條件,大叔直呼:無法滿足

閱讀此文之前,請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又能每天給您帶來不一樣的故事,感謝您的支持,這廂有禮了~01我姑媽也是喪偶後開始相親,要求男方有房有車無貸款,還得會跳廣場舞,結果遇到一個大爺說房子車子都有,就是跳廣場舞會踩腳,最後
想用愛感化「治癒」NPD?別多想了!這是上帝才能完成的任務 - 天天要聞

想用愛感化「治癒」NPD?別多想了!這是上帝才能完成的任務

面對NPD的各種精神打壓和情感虐待,有些朋友「心胸寬廣、內心強大」,認為自己可以「包容」。另外,還有聖母拯救者心態,總認為她的本質是好的,相信「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愛能治癒一切」等,希望自己能用愛感化、療愈NPD。不過,「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NPD是一種人格障礙,她們的大腦部分結構異於常人(請參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