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最大的聰明,是向家人低頭

2024年11月01日22:20:22 情感 9470

人最大的聰明,是向家人低頭 - 天天要聞

心理學家劉禾粟曾走訪過100個家庭,他得出了一個結論:

一個家庭的未來,其實取決於家人間的相處模式。

有些家庭遇事總是硬碰硬,想要壓倒對方,這樣的家往往容易分崩離析;

而那些和睦、興旺的家庭,通常家人間的摩擦力很小。

家庭不是戰場,家人也不是敵人,相互對抗,無論誰贏了,都是兩敗俱傷。

人最大的聰明,是懂得放下無謂的勝負欲,主動向家人低頭。

1

作家三葉草說過這樣一句話:

在一個家庭里,遇到問題和矛盾,一味比高低爭長短,就是悲劇的開始。

家人之間,如果彼此較真,針尖對麥芒,勢必會陷入內耗中。

心理諮詢師@竹溪曾分享過一個故事。

有一對來諮詢的夫妻,在落座後不到十分鐘時間裏,因為小事爭吵了20多次。

從誰多做了家務,誰接了幾次孩子,到你給你爹媽買的東西,比買給我爹媽的貴……

兩人針鋒相對,越說越氣,誰也不肯讓步。

無奈之下,竹溪只能中斷他們的諮詢。

事後竹溪感嘆道:「最糟糕的是,同在一個屋檐下的兩個人都成了刺蝟,不捨得拔去自己身上的刺來靠近對方。」

俗話說,牙齒和舌頭都會有磕碰的時候,一家人過日子矛盾也在所難免。

彼此總抱着敵意,就只能陷於細碎的爭鬥,讓家人離心離德。

高爾基的小說《童年》中,主人公阿列克謝三歲喪父,只得跟隨外公一家人生活。

外公一家人多口雜,家人間總是暗自較勁。

外公的染布坊生意差,就指責外婆不中用,時常對她拳打腳踢;

外婆也不甘示弱,生活稍微不順,就歇斯底里地咒罵外公,讓他快點去死。

兩個舅舅為了爭家產,不惜大打出手,彼此打得頭破血流;

舅媽們也為了生活瑣事錙銖必較,鬧得家裡雞飛狗跳。

最終阿列克謝的外公破產,母親死於肺結核,阿列克謝失去依靠,只能去社會底層流浪。

好好的一個家,就在相互鬥爭中破碎。

作家燕七說:家庭里最可怕的,是有個總想「贏」的人。

很多家庭都有這樣的人,他們處處力爭,事事不讓,總想要壓對方一頭。

可太強的勝負心,只能激化矛盾,把整個家拖進負能量的深淵。

這世上最愚蠢的行為,就是和家人論輸贏。

你不肯低頭,也不願體諒,到頭來,只會讓親情越來越淡漠,把彼此越推越遠。

人最大的聰明,是向家人低頭 - 天天要聞

2

著名投資家芒格經歷過兩段婚姻。

第一段婚姻因為兩人爭吵不斷,互不相讓,最終只能不歡而散。

第二段婚姻里,他和妻子南希日常相處時,一有衝突,他總是第一個道歉認輸。

結果幾十年來,日子過得和諧而美滿。

正如作家許可所說:

「如果說經營家庭有什麼秘訣,大抵是在一地雞毛的瑣碎里修得低頭的智慧。」

一個幸福的家庭,不是沒有衝突,而是總有一個肯讓步的人。

作家林語堂和妻子廖翠鳳性格迥異,生活中經常有各種摩擦。

有一次,廖翠鳳在廚房做飯,林語堂在旁邊指點:你試試左手拿鏟子,這樣做出來的飯菜才香呢。

廖翠鳳當時正鬧脾氣,就很不耐煩地說:趕緊滾出去,別在這裡啰嗦。

當時兒女們正探頭在廚房門口張望。

一般人面對這種情況,可能覺得折了自己的面子,一定要反駁幾句才罷休。

但林語堂卻笑着跑出來,還對女兒們說:我們都要聽媽媽的話。

面對妻子不客氣的話,林語堂沒有回擊,而是用讓步的方式化解了潛在的衝突。

因為他的主動低頭,整個家庭幾十年來一直安寧和順。

《有限責任家庭》里有這樣一句話:「與家人相處,是一門妥協的藝術。」

妥協是因情而低頭,因愛而讓步。

那些在紛爭中率先投降的人,不是沒有脾氣,而是把感情放在了輸贏前面。

家人之間想要維繫感情,最關鍵的就是要懂得服輸。

少一些面紅耳赤的對抗,多一些退讓,家這艘小船才能在歲月變幻中安穩前行。

人最大的聰明,是向家人低頭 - 天天要聞

3

心理學家武志紅曾說過,家人之間通常有兩種基本的相處思維:

一種叫「排序思維」,凡事非要比一比誰厲害,彼此爭個輸贏。

另一種叫「聯結思維」,即我跟你溝通、我們相愛、合作、相互認可。

一個不幸的家庭,總是視彼此為對手;幸福的家庭,卻把彼此當作親密的合作夥伴。

遇事多體諒包容,心齊了,全家人才能擰成一股繩,奔赴更好的未來。

《平如海棠》這本書記錄了平如和美棠的愛情故事。

他們經歷過動蕩、離別,也有過平靜相守,然而歲月漫長,難免會有磕磕絆絆。

有一次兩人吵架,平如發起脾氣,摔碎了一個熱水瓶。

美棠當時就嚇哭了。

平如一見愛人的眼淚,立馬心軟,主動去拉美棠的手,向她道歉,承認自己錯了。

後來每次和美棠鬧矛盾,平如總是輕輕地擁妻子入懷,說一聲:是我不對。

正如平如在一次採訪中說過的話:

她沒你文化高,她智力不如你,你的邏輯好,你會分析,她不會分析,她講不出理由。

她對你好的時候,你想過沒有?你有理,可是你無情。

因為彼此的忍讓與包容,他們兩人風風雨雨走過60多年,始終情深意篤。

作家德賽萊說:「容忍和體貼,沒有這兩件東西,家庭還成什麼家庭呢?」

家庭的內鬥太多,只能讓彼此疲憊不堪,也讓整個家變得千瘡百孔。

家是延續愛的地方,不是積累仇恨的地方。

與其在對抗中相互撕扯、消耗,不如給對方多一些支撐和體諒。

有了足夠的理解和幫襯,相互給彼此以溫暖,一家人才能把生活過得蒸蒸日上。

詩人梅恩說:「要想建立有愛的家庭,必須先有愛家的思想。」

家庭幸福的前提是,合作多於對抗,滋養大過消耗。

彼此互相扶持,少爭高低,多講付出,一家人就沒有渡不了的劫,邁不過的坎。

跟家人相處,遇事請主動低頭,小事不計較,大事不責難。

適當的退讓與妥協,終能讓你收穫更多愛的回饋,也讓家庭成為溫暖長久的港灣。

點個贊吧 ,與朋友們共勉。

情感分類資訊推薦

我對朋友吝嗇消費觀的鄙視,藏着自己內心深處的秘密 - 天天要聞

我對朋友吝嗇消費觀的鄙視,藏着自己內心深處的秘密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感受:看到身邊朋友在消費時斤斤計較,買瓶水都要貨比三家,心裏就忍不住泛起一絲不屑,覺得他們太「小家子氣」,而自己似乎在消費上要更豁達、更有格局?但你有沒有想過,這種對他人吝嗇消費觀的鄙視,背後可能藏着自己內心深處的真實想法呢
前男友去世,姑娘替其照顧家人、還債60萬元:我不能讓他背負着失信的罵名離開 - 天天要聞

前男友去世,姑娘替其照顧家人、還債60萬元:我不能讓他背負着失信的罵名離開

4月11日湖南衡陽縣金蘭鎮金家村曾家組來了一位時髦的90後美女沿途不斷有鄉親與她打招呼只見她熟門熟路地走進曾祥再老人的家送上牛奶等禮品,並掏出300元錢然後陪老人聊天拉家常,其樂融融……▲王婷與曾志的伯父。這位90後美女名叫王婷,是曾祥再老人已故侄兒曾志的前女友,因他兒子患有精神疾病,生活無法自理,王婷每年都...
人老了,走不動了,有三件事最好守口如瓶,這才是真聰明 - 天天要聞

人老了,走不動了,有三件事最好守口如瓶,這才是真聰明

在人的一生旅途中,當我們步入一定的年紀,就會被過往的記憶所包圍,如同海浪不斷拍打着心靈的岸礁。這便是我們逐漸變得柔軟和寬和的奧秘所在。正如阿根廷作家博爾赫斯所言:「歲月的流轉中,每個人都不可避免地肩負起越來越沉重的記憶重擔。」這種記憶,尤其
55歲大媽喪偶後頻繁相親,並開出4個條件,大叔直呼:無法滿足 - 天天要聞

55歲大媽喪偶後頻繁相親,並開出4個條件,大叔直呼:無法滿足

閱讀此文之前,請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又能每天給您帶來不一樣的故事,感謝您的支持,這廂有禮了~01我姑媽也是喪偶後開始相親,要求男方有房有車無貸款,還得會跳廣場舞,結果遇到一個大爺說房子車子都有,就是跳廣場舞會踩腳,最後
想用愛感化「治癒」NPD?別多想了!這是上帝才能完成的任務 - 天天要聞

想用愛感化「治癒」NPD?別多想了!這是上帝才能完成的任務

面對NPD的各種精神打壓和情感虐待,有些朋友「心胸寬廣、內心強大」,認為自己可以「包容」。另外,還有聖母拯救者心態,總認為她的本質是好的,相信「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愛能治癒一切」等,希望自己能用愛感化、療愈NPD。不過,「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NPD是一種人格障礙,她們的大腦部分結構異於常人(請參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