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家庭最大的悲哀:大事看不清,小事叨不停

2024年05月16日23:01:46 情感 5540

一個家庭最大的悲哀:大事看不清,小事叨不停 - 天天要聞

家人的格局,

決定了一個家庭的走向。

作者:洞見mk

波蘭作家萊蒙特說:「一切事物都是有順序的,如果沒有順序,那就會出錯。」

一個家庭最大的悲劇,就在於處理事務的方式不對,沒有把大事小事分出一個優先級。

重心一偏,家庭的天平就歪倒了。

想要維護家庭的和諧與穩定,一定要避開以下兩點。

1

大事看不清

《高效能家庭的7個習慣》一書中指出,保持家庭幸福的秘訣,離不開一條重要原則:

要事第一。

什麼是要事呢?

就是關於孩子教育、家庭投資、職業更替等直接影響到全家人生活水平的大事。

在這些關鍵的事情上拿錯了主意,整個家庭都會陷入危機。

電影《愛在別鄉的季節》里,南生和李紅,本是生活在廣東的一對夫妻,有一個剛出生的兒子。

雖然收入不高,一家三口過得也算其樂融融。

但南生夫婦卻不安於此。

時值美國淘金熱興起,聽說很多人都在國外發了橫財,兩人也眼紅不已。

兩口子腦袋一熱,便作出了決定:派一個人出國打工去。

他們以為,美國遍地都是機會,去了就能輕鬆改變這輩子的命運。

所以關鍵的問題,一個都沒認真考慮。

出國後要從事什麼行業?賺不到錢該怎麼辦?異國分居會不會影響感情?

這些全被拋在了腦後,南生錢買了張機票,就把李紅送出了國。

然而到了美國後,李紅才發現,賺錢根本沒有想像中那麼容易。

她英語不好,也沒有一技之長,只能蝸居在又臟又亂的貧民區里,干點最底層的體力活。

工作了兩個月,甚至連床墊都買不起。

熬不下去的時候,她就寫信求南生讓自己回家去,結果被狠心拒絕了。

李紅心灰意冷,徹底斷了回鄉的念頭。

後來,在長期的精神壓迫下,李紅還患上了精神分裂症。

兩人聯繫也越來越少,沒過多久就離婚了。

大事上糊塗,只會引發一連串的家庭悲劇。

聽過這樣一句話:「一個家庭的決策層次在哪裡,成員的幸福指數就有多高。」

處理家庭大事,最怕的就是目光短淺、衝動冒進。

如果你看到眼前的小利,就會忽視長遠的危機;只重視金錢的得失,就會輕視關係的維護。

最終讓整個家庭分崩離析,也錯失了向上發展的可能性。

因此,在關鍵抉擇上,一定要三思而行。

凡事提前做好規劃,想好退路,如此,我們才能作出有利的抉擇,讓自己的小家平穩度過生活的坎坷。

一個家庭最大的悲哀:大事看不清,小事叨不停 - 天天要聞

2

小事叨不停

前兩天陪朋友一家去了迪士尼玩,發生了一件事:

朋友出門前就叮囑老婆換雙鞋,但他老婆沒聽勸,還是踩着7厘米的高跟鞋去了。

結果,只逛了小半圈,她就腳疼不已。

為了不丟面子,還嘴硬說不疼。

朋友看在眼裡,卻沒有拆穿,也沒有說風涼話,而是默默地買了一雙軟拖鞋,給老婆換上。

雖然只是一件小事,足以看得到溝通上的高情商。

哈佛心理學家丹尼爾說:家庭生活,是我們學習情緒的第一個學校。

可有多少人,倒在了這一課上。

每天為了雞毛蒜皮的小事相互指責,相互傾軋。

結果把好好的一個家庭,搞得烏煙瘴氣,雞犬不寧。

小說《滄浪之水》中,池大為由於太老實木訥,一直被排擠在單位的邊緣,領着微薄的薪水。

妻子對此頗有怨言,就把這些氣,全都撒在了日常生活中。

他買菜缺斤短兩,妻子就尖酸地罵他:「那些騙子也就喜歡糊弄你這種傻子。」

他做家務不小心打翻了茶壺,妻子罵他是個「什麼也干不好的窩囊廢」。

總之,在妻子眼中,他做什麼都是錯的。

久而久之,池大為心灰意冷,寧願在辦公室加班到深夜也不回家。

他開始後悔和妻子結婚,兩個人的婚姻,差點因此走到盡頭。

古語有云:「利刀割肉瘡猶合,惡語傷人恨難消。」

一味指責,是家庭關係的毒藥。

因為成年人的生活,如同按下葫蘆浮起瓢,麻煩一個接着一個。

每件事都要拿出來拉扯一番、清算一遍,那整個家庭都會永無寧日。

幸福的家庭,不是沒有矛盾,而是懂得讓步。

比起居高臨下的指責,我們更需要潤物細無聲的包容。

一萬句「都怪你」,不如一句「沒關係」。

當夫妻雙方都拔掉身上的尖刺,才能緊緊擁抱在一起,成為彼此的依靠和底氣。

一個家庭最大的悲哀:大事看不清,小事叨不停 - 天天要聞

3

幸福的家庭,都懂得「抓大放小」

著名投資家芒格經歷過兩段婚姻。

第一段因為夫妻兩人在瑣事上互不相讓,最終不歡而散。

第二段他和妻子彼此包容,至今和樂美滿。

關於如何經營家庭與婚姻,芒格給出的建議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幸福的家庭,都懂得分清主次。

全家人把心聚在一起,大事商量,小事糊塗,即使遇到了再大的風波,也能安然度過。

北大教授錢理群和他的夫人崔可忻,就是婚姻里最好的榜樣。

錢先生的學術造詣極高,但私底下,卻是個不折不扣的生活「白痴」。

像做飯、修燈泡、裝傢具這樣的小事,他一點兒也不擅長。

家裡有什麼東西壞了,他只能手足無措地站着。

崔可忻卻從來沒有怪過他,每次只是笑一笑,然後就默默收拾了殘局。

為了讓先生全心投入事業,她還身兼數職,主動承擔了家中絕大部分的瑣事。

而錢理群先生,也會在平日里讓着她。

每次兩人發生了小矛盾,錢先生都會低下頭來,主動認錯。

不僅如此,在家庭大事上,兩人也會有商有量,共同承擔。

2018年,兩位老人先後查出了癌症。

但他們一點也不慌亂。

認真討論過後,他們一致決定:放棄化療,接納自然離去。

於是夫妻倆開始着手安排自己的後事。

在生命的最後四個月里,崔可忻提出想要出一本自傳,錢先生欣然支持。

他親自組織了一個編輯小組,並挨個聯絡夫人的親朋好友,請他們寫下與她相關的回憶。

最終這本自傳得以順利出版。

崔可忻女士的人生,也得到了完滿。

幾十年來,兩人就這樣同舟共濟,挺過了一重又一重的難關。

有人說,家人的格局,決定了一個家庭的走向。

盯着對方的缺點不放,互相指責,家庭就會垮台。

夫妻同心,大事一起扛,雜事共分擔,就沒有什麼邁不過去的坎。

未來的日子裏,願我們都能躬身自省。

學會抓大放小,多念對方的好,少記對方的錯,善待自己的身邊人。

把家庭關係經營好,就是人生最大的福報。

歌德曾說,無論是國王還是農夫,只要家庭和睦,他便是最幸福的人。

人到了一定年紀就會明白:真正決定你生活質量的,不是能賺多少錢,而是家庭是否和諧。

親人不是對手,無須一爭高下。

家也不是戰場,不必論誰勝敗。

懂得適可而止,輪流低頭,一家人心往一處想,勁兒往一處使,才能把日子過得紅紅火火,幸福安然。

點個贊吧 ,與朋友們共勉。

情感分類資訊推薦

我對朋友吝嗇消費觀的鄙視,藏着自己內心深處的秘密 - 天天要聞

我對朋友吝嗇消費觀的鄙視,藏着自己內心深處的秘密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感受:看到身邊朋友在消費時斤斤計較,買瓶水都要貨比三家,心裏就忍不住泛起一絲不屑,覺得他們太「小家子氣」,而自己似乎在消費上要更豁達、更有格局?但你有沒有想過,這種對他人吝嗇消費觀的鄙視,背後可能藏着自己內心深處的真實想法呢
前男友去世,姑娘替其照顧家人、還債60萬元:我不能讓他背負着失信的罵名離開 - 天天要聞

前男友去世,姑娘替其照顧家人、還債60萬元:我不能讓他背負着失信的罵名離開

4月11日湖南衡陽縣金蘭鎮金家村曾家組來了一位時髦的90後美女沿途不斷有鄉親與她打招呼只見她熟門熟路地走進曾祥再老人的家送上牛奶等禮品,並掏出300元錢然後陪老人聊天拉家常,其樂融融……▲王婷與曾志的伯父。這位90後美女名叫王婷,是曾祥再老人已故侄兒曾志的前女友,因他兒子患有精神疾病,生活無法自理,王婷每年都...
人老了,走不動了,有三件事最好守口如瓶,這才是真聰明 - 天天要聞

人老了,走不動了,有三件事最好守口如瓶,這才是真聰明

在人的一生旅途中,當我們步入一定的年紀,就會被過往的記憶所包圍,如同海浪不斷拍打着心靈的岸礁。這便是我們逐漸變得柔軟和寬和的奧秘所在。正如阿根廷作家博爾赫斯所言:「歲月的流轉中,每個人都不可避免地肩負起越來越沉重的記憶重擔。」這種記憶,尤其
55歲大媽喪偶後頻繁相親,並開出4個條件,大叔直呼:無法滿足 - 天天要聞

55歲大媽喪偶後頻繁相親,並開出4個條件,大叔直呼:無法滿足

閱讀此文之前,請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又能每天給您帶來不一樣的故事,感謝您的支持,這廂有禮了~01我姑媽也是喪偶後開始相親,要求男方有房有車無貸款,還得會跳廣場舞,結果遇到一個大爺說房子車子都有,就是跳廣場舞會踩腳,最後
想用愛感化「治癒」NPD?別多想了!這是上帝才能完成的任務 - 天天要聞

想用愛感化「治癒」NPD?別多想了!這是上帝才能完成的任務

面對NPD的各種精神打壓和情感虐待,有些朋友「心胸寬廣、內心強大」,認為自己可以「包容」。另外,還有聖母拯救者心態,總認為她的本質是好的,相信「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愛能治癒一切」等,希望自己能用愛感化、療愈NPD。不過,「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NPD是一種人格障礙,她們的大腦部分結構異於常人(請參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