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人的悲哀不是窮,是子女出現了以下幾種狀況

2024年04月06日15:05:26 情感 1160

家,是父母的,也是子女的,但歸根結底是子女的。

作為父母,想盡辦法托舉子女,不圖兒女有什麼回報,但期待子女立志成才。

父母一晃就四五十歲了,進入中年的後半階段。按照常理,父母此刻應該開始悠閑了,對於兒女,多是牽掛和祝福。

但家庭的傳承,總不會順順利利,很多的子女,就變成了父母心中的一道傷疤。

當子女出現以下幾種情況的時候,中年的父母自然會悲哀,比生活窮困更難受。

中年人的悲哀不是窮,是子女出現了以下幾種狀況 - 天天要聞

01

子女花幾十萬的培養費,成年後,卻領三四千每月的工資。

我的一個堂哥,一兒一女。

女兒讀完職中,就去南方打工了。

兒子讀完初中,因為成績不太好,被送到私立的技校讀中專;讀完中專,又繼續上了大專。

怎麼說,兒子也是一個大專生,前前後後花了幾十萬。

兒子學的是房地產管理,加上文憑起點低,去大公司上班,顯然是不太可能的。

無奈之下,堂哥只能帶著兒子,一起做裝修。可是兒子吃不了苦,就買了小電動車,去送外賣。

每天工作十小時的樣子,一個月的收入三四千。若是這個月颳風下雨的日子多,月收入就只有一千多。

事實上,類似於堂哥家的情況,應該不少。本科生送外賣,跑網約車,大專生去工廠打螺絲。都不奇怪。

可是我們想一想,家裡培養一個大學生,花錢真的不少。尤其是孩子從小就上各種輔導班,還學一些藝術,開支就更大了。動不動就是上百元一節課。

要是算細賬,子女一個月只有三四千,要把培養自己的費用拿回來,都要十多年吧。

想一想,送子女讀了那麼多書,去了好幾所高等學校,上了那麼多輔導班,意義何在?

02

子女讀書掏空了家底,到頭來不是找不到工作,就是不願意去工作。

從中年人本身來說,月收入過萬的人,佔比不會很高。

多數的中年父母,都生活在社會底層。

他們開小店,擺地攤,當農民工,掃大街,做勤雜工,在工廠打螺絲。月收入並不高,但是他們還是咬緊牙關,送子女去追求詩和遠方。

本意是,父母省吃儉用,從牙縫裡摳出幾個錢,把子女培養好了,就有希望了。

但是子女畢業,就等於失業。

就像一個網絡詞語:「脫不下長衫的孔乙己。」

子女多讀了幾本書,認為自己是知識分子,就拒絕一些低端工作,也不去積累社會經驗,因此比每個月去打工,拿三四千,更糟糕。

找工作,高不成低不就,煩躁了,就乾脆在家啃老。

也有一些兒女,藉著「考公、考研」的名義,七八年都不外出打工,父母心知肚明,但是能怎麼辦呢?

中年人的悲哀不是窮,是子女出現了以下幾種狀況 - 天天要聞

03

子女頻繁找對象,就是不願意結婚,父母也愛莫能助。

子女不找對象,父母是很着急的;要是子女三十歲,還不婚不育,父母就更着急了。

從現實看,子女找對象很頻繁,說明三個問題。

其一,子女朝三暮四,一腳踏兩船,沒有好的愛情觀念,甚至是在社會上,學壞了,常常欺騙感情。

其二,子女不期待婚姻,覺得自己年輕,也不要穩定的家庭。不結婚,就不存在離婚的麻煩。

其三,子女對愛情是不負責任的,常常傷害對象的心,甚至引發對象的家人的憤怒。

任何情況下,子女也會變老,也到了中年,那就變成了剩男剩女,再去想結婚,也顯得困難了。

最可怕的是,子女長期和不三不四的人在一起混,導致名聲很臭。正經的年輕人,不會和你的子女處對象。

錯誤的愛情觀念形成之後,父母再去教育子女,顯然是很難的。父母總是嘮叨,子女充耳不聞,或者隨時反駁,這樣的家庭教育環境,也堪憂。

04

子女拿着父母的錢,吃喝玩樂,還嫌棄父母沒本事,給的錢太少。

有句諺語說:「要吃飯,大家干,家裡不養閑懶漢。」

一個家庭里,有一個生活奢靡的人,那麼幾個人一起養他,都是力不從心的。

賺錢如針挑土,敗家如洪水沖堤壩。

當子女成年了,還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若是父母不給錢,就一哭二鬧三上吊。父母也擔心子女出問題,一次次給錢。無形之中,就兩代人的互動,就變成了惡性循環。兒女的開銷是無底洞,父母的苦是無限制的。

進一步看,有的子女,用了父母的錢,一句謝謝都沒有,還嫌棄父母窮,不能給更多的錢。

父母省吃儉用一個星期的余錢,可能不夠子女請狐朋狗友的一頓飯。

也有子女,學壞了,接受法律制裁了。還得父母去探望,甚至花錢去保釋。這樣的苦,讓父母看到不家庭的未來。

中年人的悲哀不是窮,是子女出現了以下幾種狀況 - 天天要聞

05

作家塞·約翰生說過:「家居的快樂,是所有志向的最終目標;是所有事業的勞苦的終點。」

作為父母要深度思考,子女變壞了,其實是父母的教育失敗了。

父母要有遠見,培養子女要講方法,講規則,而不是一直慈愛和寬容。愛過度了,就是傷害。

一是從小給子女正確的金錢觀、工作和學習觀,讀書是為了更好地工作,而不是可以坐享其成,輕輕鬆鬆賺大錢。

二是給子女正確的愛情觀念,讓兒女能穩步踏入婚姻,成家立業,給子女獨自承擔家庭重擔的勇氣。

三是對已經學壞的子女,應該斷了對其的資金供養,這是狠心,也是止損。

好的家庭,父母和兒女在一起成長,愛是有分寸感的,愛在促進個人的獨立。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於網絡。

情感分類資訊推薦

70後的獨居生活,人生只有到了絕境才會重生,餘生燦爛安好 - 天天要聞

70後的獨居生活,人生只有到了絕境才會重生,餘生燦爛安好

你好,我是一名單親媽媽,79年的羊,今年46歲了,獨立撫養一個大一的娃。我在飯店工作,為了碎銀幾兩努力的奔波着,日常空閑見縫插針的寫小作文貼補家用。生活從來都是懼怕強者的,「你強它就弱,你弱它就強,」這句話也適合我們的生活。我從三十多歲就自
鄰里街坊那些事兒(5):潔癖和待客是兩碼事兒,不能混為一談 - 天天要聞

鄰里街坊那些事兒(5):潔癖和待客是兩碼事兒,不能混為一談

原創作品,感謝您的關注點贊、評論與轉發!我們3樓的高阿姨在社區里工作,人長得不漂亮,但能說會道,關鍵是全身上下打扮的很利索乾淨。聽對門葛大媽說,高姨可是有福之人,人家結婚幾十年,她老公從來不讓她洗衣做飯收拾家務,就連兩個孩子小時候也沒管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