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歷:
喜歡結交三朋四友,結果發現獨處的時間越來越少;
喜歡與人爭個對錯,結果發現真心的朋友越來越少;
耿耿於懷閑言碎語,結果發現自己的心情越來越差。
這一切都歸因於,不懂屏蔽,把自己大部分的時間都花在了不重要的事情上。
心理學上有個「三七定律」,指的是人要想獲得成功,應用70%的時間處理30%重要的事,用30%的時間處理70%不重要的事。
很多時候,我們感到焦慮,就是因為太在乎那70%不重要的,而忽略了那重要的30%。
人生在世,精力有限,不必把所有的人,所有的事都請進生命。
屏蔽,才是一個成熟的人最該學會的「神功」。
隱藏自己,屏蔽無知
唐代書法家徐浩在《論書》中說過這樣一句話:
「用筆之實,特須藏鋒,鋒若不藏,字則有病。」
誠然,寫字如此,人生亦是如此。
在這紛繁複雜的時代,若凡事自以為是,遇事不懂得收斂,遲早毀在自己的無知上。
三國時期,曹操手底下有一位謀士叫楊修。
他天資聰穎,年少有為,卻恃才傲物,自作主張,不懂得低調做人,最後因為自己的小聰明丟了腦袋。
有一次,曹操讓工匠建花園,花園落成。當天,曹操轉了一圈,什麼也沒說,在門口寫了一個「活」字就走了。
工匠們一頭霧水,於是就去請教楊修。楊修聽後,笑了笑說:「門內添『活』,字乃『闊』字,說明你們把門造大了,丞相不滿意。」
工匠們恍然大悟。曹操再去花園時,驚奇地發現門造小了,工匠們便把事情的經過說了一遍,曹操表面上稱好,心裏卻十分不悅。
還有一次,曹操出兵漢中進攻劉備被困,進退兩難,終日夜不安寢,食不下咽。
一天,廚師給曹操送了一碗雞湯,正好夏侯惇進來,請示今晚的口令,曹操隨口說了句「雞肋」。
夏侯惇出了行軍帳篷,撞見楊修,就告訴了他今晚的口令。
楊修聽後說:「你趕緊讓士兵收拾東西,啟程回朝。」
夏侯淳疑惑地問:「此話怎講?」
楊修解釋道:「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如今,進不能勝,退又怕被恥笑,在這裡乾耗着也沒什麼意義,過不了幾天,丞相就會讓士兵收拾東西,我只是讓大家提前收拾,免得臨時慌亂。」
曹操見軍中上下都在慌忙地收拾東西,問清情況後得知,又是楊修自作聰明。
於是,他命人把楊修抓起來,以擾亂軍心的罪名,把楊修殺了。
心理學上,有種現象被稱為「達克效應」。
有的人總是莫名其妙地有種優越感,常常擺出高人一等的姿態。
殊不知,越是能力低的人越高估自己的能力,把一知半解當成真知灼見。
自以為是的傲慢,十有八九會成為別人的笑柄,遭人唾棄。
《周易》有言:「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
一個人,若不懂得隱藏自己,鋒芒畢露,則進退維谷;鋒芒不露,才難能可貴。
隱藏,才是一個人最不動聲色的武器。
及時翻篇,屏蔽內耗
很喜歡豐子愷的一句話:「不困於心,不亂於情,不懼將來,不念過往,如此甚好。」
不讓過去的種種困擾自己的心,亦不憂心還未到來的將來,只活在當下。
學會翻篇,允許過去的留在過去,才是對當下的自己最大的關愛。
世界首富埃隆·馬斯克的母親梅耶·馬斯克,被稱作「超人母親」。
她把三個孩子培養成億萬富翁,但她在年輕的時候遭遇了一場不幸的婚姻。
梅耶22歲結婚,丈夫是她的高中同學,婚後不久,她的丈夫暴躁本性畢露,經常對她拳打腳踢。
但是梅耶並沒有想過離婚,以為自己做個賢妻良母,丈夫就會慢慢變好。
可家暴一旦出現,就會成為無法根除的噩夢。
丈夫發現她只會逆來順受,便變本加厲,毆打梅耶的次數也越來越多。
梅耶曾想過離婚,可丈夫威脅她,要是敢離婚,就用剃鬚刀毀掉她的臉,打殘三個孩子的腿。
當時的南非,家暴並不能成為離婚的理由。梅耶·馬斯克就這樣忍受着家庭暴力,長達9年。
終於在她31歲時,迎來了南非的婚姻法改革,她再次向法院提出離婚,在律師的幫助下,終於擺脫了這段噩夢般的婚姻。
後來,梅耶凈身出戶,帶着三個孩子獨自生活,日子雖然清苦,但生活卻有了新的期待。
再後來,靠着營養諮詢師的工作,梅耶慢慢有了收入,一家四口的生活開始有了改善。
她從決定過一種新生活的那一刻起,就堅定地向前,從不回頭顧影自憐,自怨自艾。
正因如此,她才把三個孩子都培養成了人中龍鳳。
《生死疲勞》中有一句話:「世事猶如書籍,一頁頁被翻過去。人要向前看,少翻歷史舊賬。」
無論過去有多麼不堪,那都是已經完成的篇章。續集如何,全在於你當下的用心。
糾結於過去,只會困在過去的旋渦中不斷消耗自己。
只有將翻篇能力置頂,才能給美好的明天騰岀位置。
翻篇,就是一個人的豁達從容。
享受獨處,屏蔽外耗
很喜歡這樣一句話:「任何消耗你的人和事,多看一眼都是你的不對。」
生活中,我們常常不自覺地陷入盲目的攀比;
又或因為他人的閑言碎語或越界的要求而煩惱不安;
亦或是被他人的情緒和評價左右而鬱悶焦慮。
這時候,若能尋得一處「世外桃源」,享受獨處,不被萬事萬物打擾,只做自由自在的自己,就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素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的李清照,少時歷經繁華,中年時又遭遇喪亂,晚年在風雨中飄搖。
縱使萬般無奈,她仍能在獨處時,寫下一首又一首流傳千古的詩詞。
無人作伴的她,在庭院中種下了梅花。
等待來年冬天再來到小院時,她欣喜地發現,梅花已全部綻放。
於是,她提筆寫下:
手種江梅更好,又何必、臨水登樓。
無人到,寂寥渾似,何遜在揚州。」
她想到往後無需再臨水登樓,不受任何人打擾,就可以獨自賞梅了,這日子彷彿回到了當年在揚州看梅花。
李清照曾經常和丈夫趙明誠在書屋中烹茶讀書,而丈夫離世,她獨自空守時,仍有泡茶的習慣。
她在獨處中自洽自愈,也學會了隨遇而安。
不管外面的世界如何熱鬧,她仍保持着一顆初心,安靜地慢煮生活。
《孤獨力》中有一句話:「獨處,是我們認識自己的最好機會,從熱鬧中失去的東西,在獨處中找回來。」
一個人最好的狀態,就是能在繁華中暫時退卻,在孤獨中洞悉自己,在磨練中找到方向。
從他人和喧囂中抽身出來,透過表象和偽裝來找尋真實、純粹、完整的自己。
獨處,便是一個人的狂歡。
寫在最後
作家粥左羅說:「沒有人對我們的人生負責,我們卻一路被指指點點,若沒有屏蔽力,別人的一句話、一個眼神、一個表情,都可能讓你心生波瀾,無法安心做自己、堅定做事。
最可怕的是,如果你是這樣的人,這種干擾將是日日不斷、持續一生的。如果你也有這種困擾,請一定要修鍊你的屏蔽力。」
修鍊好屏蔽力,就可以認請自己,低調做人;
修鍊好屏蔽力,就可以活在當下,珍惜擁有;
修鍊好屏蔽力,就可以從容豁達,自由人生。
屏蔽力,是一種包治百病的神功,厲害的人都已練會!
—THE END—
▼據說好看的人都關注我了▼
與霞同行一個晚熟的中年人,vx:15827813183,全職新媒體寫作2年,擅長認知和成長文,喜歡研究心理學,期待與你攜手共同成長!
你的每個「贊」,我都很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