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對等的婚姻關係中,各有所圖,必會各有所傷(二)

2023年10月27日13:29:05 情感 1698

不對等的婚姻關係中,各有所圖,必會各有所傷(二) - 天天要聞

接上文......

遭遇困難挫折是人生常態,誰都有可能遭遇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但不是誰都能像李寶莉一樣笑對生活。其實,這不僅是武漢女人的形象也是中國現代女性的整體形象。中國女性是嬌小柔弱的,但是在苦難和坎坷面前,又有着比男人更有擔當的韌性。

丈夫馬學武跳江自殺之後,---家人的重擔都落在了李寶莉一個人身上。這個性格大咧咧的女人沒有像--般女人被壓垮,她甚至沒有掉-滴眼淚,豪情萬丈地一拍胸脯:「馬學武往江里一跳奶奶小寶都得我罩着。我越是要說,這是萬丈光芒。我不得叫我的家散了的。

不對等的婚姻關係中,各有所圖,必會各有所傷(二) - 天天要聞

事實上她也完全做到了,在沒有一個男人和她一起努力的情況下,她一個人扛起了養育一個家供養兒子念書的重任。公婆對她不待見,沒關係,兒子小寶不認她,她擦乾眼淚繼續該怎樣生活就怎樣生活。

李寶莉有一套自己的生活哲學,姆媽教給她的一個「忍」字令她縱然萬箭穿心,心中依然抱着積極的生活態度。她每天作為一個女扁擔在風雨中穿行,懷着強烈的生命意識,獨自一個人品嘗着生活的種種坎坷和苦難,以地母般的堅忍在苦難面前寵辱不驚,在這苦難中獲得了自我的破繭和救贖,並以這種方式升華了自己的命運,這對於影片中一直以來出現的女性或天使或魔鬼的形象,無疑是一個大膽的顛覆。

不對等的婚姻關係中,各有所圖,必會各有所傷(二) - 天天要聞

女性與男性的身體不同,但是獨立精神應該是一樣的,在父權思想的掌控下,女性的主體意識與話語權該如何尋找出口,這確是一個值得思考的論題。從李寶莉身上,我們看到了女性如何不依賴男性尋找自我的出口和方向。

三、蘇醒:平等性別關係的重建

中國是一個有着幾千年父權思想的國家,並由此衍生髮展起來一整套支持以男性為主導的情感模式。傳統觀念中的女性形象是柔弱美麗的是沒有自我的,是順從男性的,是女性在兩性關係中的被動和弱化,而電影《萬箭穿心》的主角李寶莉則展示出了一個完全不同於傳統的女性形象,這也是她得到眾多關注的原因之一。

不對等的婚姻關係中,各有所圖,必會各有所傷(二) - 天天要聞

本片一開場,是一段類似《廣島之戀》的肌膚之親,女主角李寶莉像男人一樣提出了自己的慾望,而男主角馬學武則像一個女性身份婉言拒絕了自己的妻子。相似的情況也發生在之後的一場情愛片段里,馬學武關了燈,李寶莉提出要開着燈。

就銀幕帶給我們的常識來說,這一舉動也是男女角色的一種性別互換。傳統的兩性關係中女性在性行為中是被動的,男性是主動的,李寶莉所有無意識的近乎於本能的反應,含蓄地表達了女性在男女兩性關係中從被動到豐動的過,也充分體現了李寶莉內心深處強烈的性別平等意識。而現實卻是,她和丈夫馬學武在情感關係中並不平等,李寶莉性格潑辣、強勢,馬學武沉默、弱勢,他們的相處模式是典型的女強男弱,在強勢的李寶莉面前,馬學武形同虛設,自始至終都展現了一個沒有擔當沒有力量的男性形象。在並不對等的性別關係中,兩個人的情感必然走向消亡。

不對等的婚姻關係中,各有所圖,必會各有所傷(二) - 天天要聞

《萬箭穿心》中另一位男性建建的出現,帶給李寶莉完全不同的情感體驗,他們之間呈現出一種勢均力敵的狀態。在這個新舊交替的時代,李寶莉與建建建立了全新的平等的性別關係。

在鏡頭中,我們可以看到李寶莉和建建發生的第一場性愛過程,含蓄地表現了李寶莉從矜持到放開的心理狀態。剛開始,她的手緊緊扒住車窗並拼盡全力反抗,然後逐漸接受建建,放棄掙扎轉而和建建擁抱。與建建發生了關係後,李寶莉並未顯現出女性特有的羞澀,這讓建建感到驚訝。他說,「我在裡頭十年,外頭變化大,這樣開放,完了跟沒完一樣。」話里除了表達意外的心情,兼而有之地表達了對李寶莉大氣豁達的欣賞同時也是對她感情上的試探。

不對等的婚姻關係中,各有所圖,必會各有所傷(二) - 天天要聞

建建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好男人,他坐過牢,出來後依然是混混,但這並不妨礙他對於李寶莉的欣賞。事實上,李寶莉也絕非傳統意義上的好女人,她不夠溫柔,她夠潑夠辣,但是她也不做作,她足夠勇敢。她雖然沒有接受太多的教育也沒什麼文化,但這並不妨礙她成為一個帶有自我意識的新女性。她的這種自我意識,來源於不服輸、不能被人看低、積極樂觀的本性,也來源於她對於自己個性的高度認可。

不對等的婚姻關係中,各有所圖,必會各有所傷(二) - 天天要聞

發生關係後,建建要給李寶莉錢,被她堅決地拒收了,她說,我又沒吃虧。她的這一舉動同樣令建建刮目相看,所以這個無約無束無法無天的混混才會喜歡上「男人婆」一一樣的李寶莉。他們倆是一類人,一個潑,一個糙,一個辣,一個混,誰也不用嫌棄誰,可以相互做伴、相互取暖。影片結尾,李寶莉被兒子小寶逐出家門,建建開着車等在樓下,李寶莉沒多想,便上了建建的車。車向遠方駛去,最後留給觀眾一個背影,影片到此結束,也給觀眾留下許多想像空間。

不對等的婚姻關係中,各有所圖,必會各有所傷(二) - 天天要聞

雖然中國有千百年來的文化傳統,但隨着女性自我意識的覺醒,女性對於情感平等的追求已經拉開序幕,這個時代的女人,已經不需要壓抑自己的情感需要情慾需要。電影《萬箭穿心》用李寶莉的悲情人生向世人發問,女性到底應該如何在性別關係中找到平等的自我?又如何在保持自我的同時解放自己的情感,為自己的情感尋找出口?

四、結語

《萬箭穿心》通過鏡頭的敘述方式展現了女性在婚戀和精神上的雙重困境,對女性命運的關注貫穿了電影的始終。導演打破了中國電影對於女性形象的單一刻化,真實地展現了中國社會轉型期鮮活、立體、豐滿的女性形象。並從女性自身的角度來追問女性生存困境的緣由和成因,發掘她們身上的亮點和優勢,重新思考男女不平衡關係的背後原因,探索女性整體的生命意義,有助於兩性平等互利對話,實現了對男權文化的突圍。

情感分類資訊推薦

冤案,當罪魁禍首找到時,已經晚了 - 天天要聞

冤案,當罪魁禍首找到時,已經晚了

冤案,當罪魁禍首找到時,已經晚了。1986年,汪英和劉青兩人結婚。汪英漂亮,劉青高大英俊瀟洒,人人都說,金童玉女非常相配的一對。酒席整整擺了30桌。酒席後回到家,汪英劉青和父母家一家四口,一起清點收回的紅包。
被婚姻、家庭折磨多年的中年人,要「另謀出路」了 - 天天要聞

被婚姻、家庭折磨多年的中年人,要「另謀出路」了

01絕大多數中年人都抱怨,人到中年不如狗。「不如狗」的根源,究竟是什麼?一針見血地說,人到中年不如狗的根源,就是讓人既愛又恨的婚姻和家庭。不論你是男人,還是女人,一提到婚姻和家庭,絕對會各種抱怨。但是,又無可奈何,畢竟日子還需要過下去。
媳婦狠心撇下三姐弟離家,男子氣憤之下引發腦梗,姐弟三人抓鬮決定命運 - 天天要聞

媳婦狠心撇下三姐弟離家,男子氣憤之下引發腦梗,姐弟三人抓鬮決定命運

「爸爸不會又被趕回來吧?上次那人說的可難聽了。」姐弟三人幹活時說起了悄悄話。家裡已經快到了無米下炊的地步,三姐弟自發地擔心起了未來的日子。「聽奶奶說爸爸天生腦血管狹窄,年紀越大越容易出血」「上次把我嚇壞了,要是萬一搶救不及時,我們就再也看不見爸爸了」姐弟三人你一句我一句地討論着爸爸的病情,生在這樣的...
有人給52歲單身的堂哥介紹女朋友,家人卻勸他還不如單身到底 - 天天要聞

有人給52歲單身的堂哥介紹女朋友,家人卻勸他還不如單身到底

遲來的春天"楊建國相親成功啦!"廠區大喇叭里播出這則消息時,我正推着二八大杠往家走,不由得停下腳步,心裏五味雜陳。那刺耳的廣播聲傳得老遠,引得路過的工友們紛紛朝我投來好奇的目光。"老趙,你堂哥終於捨得娶媳婦啦?"車間的王師傅扯着嗓門喊道。我
姑姑葬禮剛結束,她兒子就找到表姐:我媽給你的20萬快點給我 - 天天要聞

姑姑葬禮剛結束,她兒子就找到表姐:我媽給你的20萬快點給我

姑姑的遺願"馮表哥,我媽臨走前給你的二十萬,你得還給我,那是我的遺產。"姑姑的骨灰盒還熱着,張明華就站在我面前,眼裡只有錢。我一時語塞,看着他急不可耐的樣子,心裏又酸又澀。我叫馮長河,今年四十有五,在縣裡一所中學教書。已是小有名氣的語文組組
愛上一個有家庭的人,最好的結局,往往指這些 - 天天要聞

愛上一個有家庭的人,最好的結局,往往指這些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在情感的道路上,人們偶爾會誤入複雜的境地。愛上有家庭的人,內心糾結與掙扎叢生。不少人在這份特殊的情感中徘徊,以為能堅守出別樣美好,卻不知這常是布滿荊棘的迷途。其實,這份愛看似熱烈,卻可能不經意間灼傷自己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