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說:一個人有知識,但是缺乏另外兩個識,一個是常識,一個是見識,那就很麻煩。有見識就能把事情看得更長,有常識能把事情做的合理。有知識不意味着你的人生有智慧,常識是在日常行為中間,讓大家感覺到你是一個正常人,不管是你的決策還是你的判斷,讓人感覺到你這個人有腦子,這叫常識。見識是你能夠有沒有文化,都比一般人能夠看得更遠。
關於「知識」
著名哲學家培根說過:「知識就是力量」
改革開放後,這樣的思潮影響了一代代的學子。
直到今天,還根植於每個人的腦海中。
知識,幫助我們去解釋一些已知現象,去理解一些我們重未見過的現象。
比如:水總是從高處往低處流,是因為重力。
植物總是朝着陽光生長,是因為光合作用。
口袋裡的錢貶值,物價在不斷上升是因為通貨膨脹。
這些一代代學者不斷研究總結的知識,為我們提供了高效認知世界的框架。
知識不應該是一堆需要死記硬背的文字和數據,而應該是一種思維方式,一種可以靈活取用的寶庫。
關於「常識」
常識是那些不需要專門學習就能理解的基本事實或原則。
它們通常是通過日常生活和經驗積累而來的。
比如,我們都知道紅燈停、綠燈行。知道過期的食物,不能再食用。
我們並不一定要深究他的原理,而只需要記住這樣的規則。
缺乏常識的人在生活中往往會遇到很多不必要的麻煩,甚至可能會陷入危險。
常識也是一種社會智慧,能幫助我們更好地與人相處,避免不必要的衝突和誤解。
關於「見識」
見識是一種更高層次的認知能力,是一種對世界的深刻理解和洞察。
這種理解和洞察常常讓人在面對問題和挑戰時,能夠從更多維度思考和解決。
有見識的人通常具有更廣闊的視野,更豐富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他們能在複雜的情況下做出明智的判斷,能在複雜環境中遊刃有餘。
比如,在人際關係中,有見識的人通常更加能洞察人性,更懂得如何與不同性格和背景的人相處。
他們不會因為一點小事而輕易去下定論,也不會因為一時的得失而失去長遠的眼光。
更進一步說,見識也體現在對自我認知的深度上。
有見識的人更懂得自己的優點和不足,更懂得如何調整自己的心態和行為,來適應不斷變化的環境和挑戰。
一個人不管有錢沒錢,這三個「識」都是非常重要的。
知識讓你擁有解決問題的能力,常識讓你在社會中更加得心應手,見識讓你的人生更加深厚豐富。
這三個「識」,缺任何一個,都會讓人有莫名的挫折感。
當然,這三個「識」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用一生的時間去積累和完善的。
所以,要有一顆不斷學習成長的心,去完善和積累這三個「識」,完善自己,讓自己可以遇到各種情況時,更加從容不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