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去世後母親選擇改嫁,奶奶去世後,她和母親不再往來
小時候經常被大家問一個問題,到底是姑姑親還是小姨們親。孩子們哪懂得這些,就覺得過年誰給的壓歲錢多誰就親,然而這些所謂的親情,都是建立在家長的對等關係之上的,也建立在家裡有老人的基礎之上。當家裡老人去世之後,就連那個家,可能都少有人來。
但對於文靜來說,事情遠遠不是如此,因為她有時候在想,如果自己沒了奶奶,還能夠有什麼,當自己的媽媽也有了新的家庭,有了兩個孩子之後,誰來心疼她的人生呢?
1.
文靜6歲那年冬天,爸媽從縣醫院回來,臉色沉重,她不知道發生了什麼,只是當晚就被送到了小姨家。
終究還是小孩子,什麼都不懂,而且小姨家的女兒文鳳和自己年齡差不多,兩個人能玩到一塊去,所以就沒有什麼顧慮,每天在小姨家吃吃喝喝玩玩。
只是偶爾聽小姨說要去自己家,但每次回來,她都好像已經哭過了一般。
小孩子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但大人知道了。
文靜的父親,可能沒幾個月了。
之所以把文靜送出去,也是爸爸的主意,她擔心這病可能傳染人,當然,更多的是不想讓女兒看到自己每天消瘦的樣子,所以決定把她送出去。
一直到除夕夜前夕,姨夫把文靜送回家裡,這是幾個月來,文靜第一次見到爸爸媽媽,只是沒想到,爸爸似乎已經變了模樣,都快認不出來了,臉上一點肉也沒有,樣子有點嚇人。
也不知道是被嚇到了,還是許久沒有見爸媽,文靜一下子哭了起來,媽媽抱着孩子,也哭了起來。
除夕夜,萬家燈火,大家都在放炮,都在張燈結綵,只有文靜家,黑漆漆一片,只有堂屋中間一盞孤燈,而且上面蒼蠅蚊子屎特別多,搞得整個房間昏昏暗暗的,一點過年的氣氛都沒有。
爸爸坐在那個快散架的椅子上,看着院子發獃,稍微動一下,椅子就吱吱作響。
有幾個小朋友跑到了文靜家院子里,她們也好久沒有見到文靜,想着找她出去玩。
文靜看了一下爸爸,爸爸沒有說話,媽媽就示意她,想出去玩就玩吧。
她也不知道,這是和爸爸一起度過的最後一個除夕夜了。
文靜玩了很晚很晚才回來,兜里裝了好多好吃的東西,她挨個拿出來,還說這是鄰居誰給的,那是鄰居誰給的。
文靜也好奇,怎麼回事?今年鄰居為什麼見到自己會這麼熱情?
她把疑問給父親說了,父親只是笑笑,好一會兒才說,因為他們都是鄰居啊,過年了,鄰居之間都要送東西的,他們喜歡文靜啊。
說這話的時候,父親也嘆了口氣,他真的擔心,自己走了之後,文靜和她媽媽,該怎麼生活。
大年初二,小叔把文靜帶到姥姥家,算是拜了年,下午,小叔自己回的家,把文靜就給了小姨。
等再次回到自己家的時候,大概是4月份吧,也應該是5月份,她記不清了。
那次回去,是奔喪。
父親沒有熬過去,還是走了,就在某天下午走的,當時文靜抱着小姨的小兒子在他們村裡玩,看到小叔來接她,她不知道發生了什麼,就跟着走,只是人剛到院子里,只那一瞬間,就聽到了屋裡有人哭,她聽出來了,是媽媽和奶奶在哭。
然而令她沒有想到的是,變故,來的更快!剛失去父親,她又要失去母親了。
2.
父親去世後的一百天,母親改嫁了,嫁的不遠,就在去小姨家路上的某個村子,那男人是個二流子,30多歲了還在村子裏混,整天混跡牌場。
文靜不知道什麼是改嫁,也不知道,媽媽怎麼就不回那個家了。
起初,文靜是跟着媽媽過去的,媽媽讓文靜喊這個男人叫爸爸,她試着喊了兩下,覺得彆扭,就哭着說找自己的爸爸,這個人不是自己的爸爸。
結果這個後爸就生氣了,連媽媽和文靜一起打了,文靜畢竟是個孩子,經不得那皮帶抽打,疼的哇哇叫,嘴裏一直喊着爸爸爸爸。
跟着媽媽住了很長一段時間,小小的年紀幫着媽媽做飯,跟着媽媽下地幹活,這在以前,從來都沒有干過,甚至連買鹽,爸爸都是親自去,他不捨得讓文靜跑腿。
後爸出去打工了,留下她們娘倆。
後爸的姐姐有時候來看看,帶了一些東西,但很少給文靜吃,甚至連午飯也沒有喊她們娘倆過去。
媽媽知道,他們還是把文靜當外人。
母親終究是不忍心,她把文靜送了回來,讓她跟奶奶生活,不管日子過成什麼樣,或許這已經是最好的結局了。
有很長很長一段時間,文靜都沒有見過媽媽,她很乖,一般情況下不會找媽媽,可當發燒的時候,當看到別人媽媽給孩子吃個水果的時間,她還是想媽媽,有的時候,會在被窩裡哭,哭的抽泣。
轉眼,爸爸去世一周年了,奶奶提前在集鎮上買了一斤肉,又買了一點香蕉,煮了餃子,拿了一瓶酒,都放在一個竹籃里。
中午放學,文靜看到家裡煮肉了,就好奇的問今天怎麼要吃肉。
早幾天奶奶就跟她說,中午放學要早點回來,要去給爸爸上墳,文靜終究還是小,不懂得這些,只是知道,要早點回來就是了。
中午,奶奶帶着文靜,去給爸爸上墳,給爸爸過周年。
爸爸的墳是在村外的莊稼地里,要穿過整個村子才能過去。
路上,奶奶提着籃子,文靜在後面跟着。
中午,已經有鄰居做好飯,把碗端在手裡在門口吃飯了。
他們看到文靜後,連忙起身,驚訝的說「文靜爸一年了?」
奶奶出門的時候還沒有表情,這一刻,奶奶似乎在強忍悲痛,簡單的回應了一下,繼續向前走。
也有鄰居出來,說了一些安慰的話。
在墳前,奶奶終於忍不住,失聲痛哭,文靜也跟着哭了起來。
或許,她不知道為什麼哭,她只知道,這小小的墳頭下面,是爸爸。
不知道哭了多久,文靜擔心奶奶身體,強拉着奶奶起來。
奶奶終究是哭的傷心欲絕,不肯起來。
文靜害怕極了,哭着喊着,聲音刺耳,她求着奶奶回家。
回家的路上,有鄰居拿出一個蘋果給她,也有鄰居給出一把青菜給她。,零零散散,都放在了那個籃子里。
文靜隱隱約約聽到「才一年,又沒爸又沒媽,這孩子以後咋弄!」
....
她也忘了自己多久沒有見到媽媽了,好像很久很久了,再次見到,是媽媽帶着一個孩子。
原來媽媽,有了兒子,文靜有了弟弟。
3.
文靜已經忘了有多久沒見媽媽了,好像是幾個月,也好像是一兩年,她不記得了,就連小姨,還有姥姥、舅舅,都沒見過了。
有一天文靜在寫作業,有個人告訴她,讓她周末去一下媽媽家,媽媽想見她。
這是第一次,她可是有點恐慌,她不知道該怎麼去見她。
第一次,她沒去。
後來,媽媽去學校找到了文靜,給文靜帶了一包水果餅乾還有包子,問了文靜好多好多東西。
原來,媽媽跟着那個男人外出打工了,打工的時候懷孕生下了這個弟弟,或許是在外生活壓力大,媽媽這才回來。
文靜跟媽媽說,好像很早之前吧,小姨來看過自己一次,也是拿了好多蘋果,還有一箱子即食麵,但是那個即食麵已經過期了,不能幹吃。
媽媽問她怎麼不扔了,文靜說不能幹吃,她就和奶奶煮着吃,多放一點辣椒和青菜,一箱子很快就吃完了。
說話間,文靜才知道,那是小姨要跟着姨夫出遠門了,臨走前,小姨想看看文靜,就帶點東西過來了。
……
媽媽在家照顧兒子,也不再出去,就這樣,如果有空的話,她會喊文靜過去吃飯,順便給文靜洗洗澡洗洗頭。
奶奶眼睛不好使,而且也沒有太注意衛生,文靜滿頭的虱子,媽媽看了頭皮發麻。
爸爸沒有去世的時候,文靜喜歡在院子里,躺在媽媽懷裡讓她給梳頭,或是掏耳朵。
只是這幾年,已經沒有了這個待遇。
媽媽本來也是想給她逮一下虱子,奈何太多,就帶着她去集鎮上剪了頭髮,剪的很短很徹底,這也讓文靜苦惱,甚至第二天都沒有去上學,還是奶奶安慰她,勸導她,最後才肯去上學。
後來,媽媽似乎又消失了一段時間,等再次見面的時候,媽媽又懷孕了。
是奶奶告訴文靜的,奶奶說今天去集鎮上,看到了文靜媽媽和那個小弟弟,而且媽媽也懷孕了。
文靜這才知道,原來這麼多時日沒有見過,是媽媽不方便。
最後奶奶安排她,讓她去照顧一下媽媽,就算燒個火也行。
奶奶終究還是心疼這個兒媳婦,也或許是她明白,這個人就算是改嫁了,也是文靜的媽媽,她現在一個人有身孕,還帶着孩子,不方便做飯吃飯。
有的時候,奶奶會推着駕車子,把文靜送到媽媽的村口,然後第二天再來接文靜。
小的時候沒有什麼交通工具,而且基本都是在自己村莊玩,去一次媽媽家,感覺去了很遠很遠的地方,每次都要奶奶送。
長大了才知道原來這麼近。
可小的時候,為什麼大家沒有多來往呢?
這個問題,長大後的文靜一直在思考。或許是因為當年窮吧,什麼都沒有,就連吃個水果,都是奢侈的。
4.
媽媽有了兩個孩子,平時顧不上文靜,有的時候,可能會塞給文靜十來塊錢,那已經是她省下來的所有錢了。
往後的幾年,見得也少了,尤其是初中高中,沒有怎麼和媽媽見過面。也只是春節的時候,偶爾見一下。
但他們只是在村口見面,文靜不想去她家裡坐坐,也就在村口說兩句話就走了。
有時候,媽媽會給她一個蘋果,也可能會給她幾塊錢,不多,但也是她的全部了,主要媽媽在家帶兩個孩子,實在是忙不開身。
上大學之前,文靜曾來過一次媽媽的村莊,就在村口,她們聊了很多,最後媽媽問她,上大學有錢嗎。
文靜自然是沒錢的,學費也都是借的。
但她沒有多說什麼,只是說會想辦法,因為她知道,媽媽也沒錢,說多了,除了悲傷也不會再有什麼了。
臨走的時候,媽媽拿出了500塊錢,有一塊的,有五塊的,最大的,應該是50吧,零零碎碎,大概有500塊錢。這是媽媽跟鄰居借的,她都給了文靜。
文靜不肯收,兩人來回你推我讓了幾下,最後文靜象徵性的拿走了50塊錢,然後走了。
大學不是那麼容易上的,到了大二的時候,文靜選擇了休學,她就算一邊打工一邊賺錢,也不行,而且因為打工,常常掛科,後面該如何度過,她實在是不知道,更關鍵的是,奶奶年紀大了,需要人照顧。
對於上學而言,她更需要錢。
退學之後,她找了份工作,就在小縣城裡上班,工資不多,但離家近,這就足夠了。
所有人都知道,文靜是要嫁人的,如果哪天奶奶不在了,三年後,或許文靜也就不再回到這個小村莊了。
文靜其實可以去別的地方,隨便嫁到外地,但是她沒有這樣做,放假的時候,她還是會坐上公交車回家,帶着奶奶去集鎮上買點水果青菜,然後再給奶奶做飯吃。她知道,如果自己不回家,奶奶可能就一直沒機會去集鎮上,畢竟年齡大了,走不動道。
工作了幾年,文靜借了一點錢,在縣城買了一套二手房,每個月2000多的房貸,自己也能夠撐得起來,她把奶奶接到身邊,下班或是周末的時候,帶着奶奶遛彎,逛公園。
但奶奶,還是沒有等到文靜結婚,就走了。
5.
本來就計划著要結婚了,奶奶卻不幸去世。
葬禮在老家舉辦的,幾個叔叔大爺周邊鄰居的,都過來幫忙。
那口棺材,是好多年前小叔給打好的,當年文靜還覺得這東西膈應人,如今用上了,心裏卻是空落落的。
這些年,奶奶一直住在自己家裡,如果當年不是奶奶照顧她,可能這個家也早就破敗不堪了。
家裡有人,就是一個歸處。
如今奶奶也走了,下葬的時候,按照習俗,要燒點死者的所有東西,可這一燒,家裡真的什麼都沒有了。
空空如也,什麼都沒有了。
幾個叔叔嬸子大娘辦完事又走了,文靜在家過了夜。
當晚,有人問她自己一個人住在家裡,害不害怕。其實這個問題小時候奶奶也問過她,但是後來奶奶跟她說不要怕,自己的親人是不會害自己的孩子,所以就算半夜沒人,也可以隨便的睡覺。
- 收拾完所有東西,她看了看這個院子,看了看所有的門有沒有關好,看了一遍又一遍,彷彿是想把所有的場景都印在腦子裡,她怕再次回來的時候,就不再是這個場景了,她怕這一走,就不知道什麼時候再回來了。
但她不舍的走,可又不得不走。成年人的無奈,或許就在這麼一瞬間吧。
以往,不管是什麼時候回家,推開門,總是能夠見到奶奶在廚房做飯,文靜也喜歡跟奶奶說想吃什麼,奶奶都給她做。
兩個人在一起生活了幾十年,如今,就剩下自己一個人了,這門今天關了,就不知道什麼時候再打開了。
臨走前,文靜把鑰匙交給了鄰居,誰要是想進家裡來,都可以拿鑰匙開門。
……
奶奶過了三年,文靜結婚了,她跟着老公去了市區,這一下,又離老家遠了很多。
家裡已經沒了挂念,也就無所謂了。
與母親的溝通也變少了,一方面是自己有了家庭,另一方面,母親那邊兩個孩子都在成長,她也忙不開身,也少了來往。
或許,這就是她的命,早就有了註定。
每年過年,她還是會回到老家,簡單的過個年,給爸爸和奶奶上了墳,然後就走了。
媽媽的兩個孩子,暑假的時候也會去文靜家住上一段時間,她倒沒有什麼反感的心,甚至這兩個孩子能夠跟自己的孩子玩在一起,也挺好。
或許她知道,小時候被拋棄是什麼感覺,她也沒有想那麼多,媽媽的意思,總不能拒絕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