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相親好,還是自由戀愛好呢?都好,因為它們根本就是一回事呀。
為什麼很多人反感相親?
我們先來了解下不喜歡的原因,主要有3個,看你是否在其中:
1、容易把相親跟古代的包辦婚姻聯繫到一起
古代人幾乎不談自由戀愛,即便有也是少數,比如青梅竹馬,大多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男女雙方都沒見過面,更談不上喜歡對方,就因為彼此的父母同意,或者彩禮夠多,俗稱的「賣女兒」,稀里糊塗地結婚了,很多時候會造成,婚後一方感覺不幸福,也只能忍着,勉強搭夥過日子。
包辦婚姻是不幸福的,如果大家把這個糟糕印象,跟相親聯繫到一起,心裏肯定會有強烈的抵觸,覺得都什麼年代啦,我肯定要自由戀愛呀,一個人工作也能養活自己,我為什麼要跟不喜歡的人結婚。
2、認為去相親的人都是婚戀市場的失敗者
很多人覺得,不說你是個高富帥、白富美,即便差一些,你上學那麼多年,再加上工作幾年,你應該認識很多異性了,怎麼會找不到喜歡的人呢?只能有一個解釋,就是你這個人的條件太糟糕,對方看不上你。
他們認為去相親,就是承認了自己的低價值,是個婚戀市場的失敗者,自己沒辦法了,只好回到家裡,去找爸媽、找親戚來幫忙介紹對象。
這種對自我的否定太難受了,所以他們寧願告訴父母,相親根本不靠譜,婚後多半不幸福,我是為了找到喜歡的人,多花點時間很正常。
3、覺得相親時太物質
很多人覺得相親就像在賣豬肉,說這個豬肉是多麼好啊,有意向的人趕緊過來買。
無論你是父母幫忙,還是媒人介紹,肯定要知道你在哪工作呀、穩定性如何、每月收入多少、有房子嗎、有車子嗎、是什麼學歷呀、長相如何、身材如何,把你的情況告訴別人,如果對方覺得你還行,你也覺得她可以,雙方就開始第一次約會。
理所當然地,在這次約會時,你們主要是交流雙方的基本信息,順便檢驗對方之前提供信息的真實性。如果發現信息有假,或者對方的相貌和你看的照片不一樣呀,那就吃完飯走人,永遠byebye 了。
那為什麼很多人又開始主動相親?
主要是他們發現,相親和自由戀愛真的是一回事,目標都是為了找到一個喜歡的人結婚,只是表現形式不同。
如果你認識很多異性,那你可以自由戀愛,因為你在這方面的資源豐富,你能靠自己尋找到喜歡的異性。就算這個沒成,你還可以找到下一個,繼續談戀愛。
但很多人可能會認識一些異性,但數量不多,光在其中選,很難找到合適的。他們不想將就,於是在自由戀愛的同時,還進行相親,把自己的資料和對對方的要求,給到父母、親戚、紅娘和關係不錯的朋友,總之擴大可選擇的異性資源。
相比你本身認識5個單身的適齡異性,通過相親,你接觸到20個,你說,找到喜歡人的概率是否大了很多。
父母讓你相親,也不是強逼着你一定要與對方結婚,不喜歡,你就拒絕唄,多個機會有什麼不好。
也別說相親時,人好物質。你自由戀愛,難道不要考慮對方的經濟狀況和家庭背景嗎?都一樣,戀愛是兩個人的事,但結婚是兩個家庭的事。只不過順序顛倒了,相親是先通過財富篩選,再讓你選擇喜歡的對象。
所以如果你在為找不到喜歡的人而苦惱,不妨嘗試下相親,說不定就碰到合適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