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趙小明 編輯:范麗萍 楊麗雲
小明語錄
這個世界上真正的聰明人是在於善於選擇。
學員:上次救援隊去打撈一個二十多歲的玩遊戲然後借高利貸的青年,撈兩天才找到屍體。家裡人花點錢辦了後事,沒了這人,這世界什麼也沒變。
學員:我現在接觸的研究生、博士挺多,他們都挺辛苦的,很多都是被生活逼得不得不學習。
小明老師:你們怎麼還沒有看透這個世界的規律呢?我們中國是一個人口大國。我們中國人本質上講智商平均水平都超過外國人,所以我們中國從來都不缺少人才。
你的孩子本來並不是做科學家的料,你非要讓他整天去學習。最後的結果一定會把你孩子摧毀掉。
人家能學習的孩子是不需要你擔心學習問題的。
你的孩子整天上補習班,到最後也成不了科學家,過度的內卷,要不然就是身體垮掉了,要麼就是精神垮掉了。
學員:但是很多考研考博也只是為了找個好工作。
小明老師:沒有好工作,記住這句話。
你想想你的孩子總共要學習將近三十年的時間。花三十年的時間,如果他做的是任何一件內卷程度小的事情,最後日子都比你孩子過得好。
你們到中國很多五六七八線城市去看看,很多鄉鎮農民的日子都比你們過的好的多。
很多人就是種石榴,一年都能收到幾百萬。人家沒有什麼精神壓力,身體也不會垮。就算是以後發生戰爭,你們城裡人沒飯吃了人家照樣有糧食吃。
學員:老師說的話句句在理,發人警醒啊!
學員:我就覺得我們這邊農村很多人比我們這些在市裡的人,活得好太多了。
小明老師:你知道現在你們讓孩子整天拚命讀書學習相當於什麼嗎?
相當於一個沒有體育天賦的孩子,你整天讓他練體操,非要把他培養成冠軍,最後孩子被摔死了。
這個世界上任何一種工作和職業都是靠人的天賦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天賦。
你們把孩子的天賦扼殺掉,非要讓他去拼自己沒有天賦的賽道,這就是你們絕大多數父母每天做的事情。
任何一項行業如果需要付出過度的努力才能成功,那你一定選錯賽道了。
我有一個學生,他上高中考大學的時候,物理從來都不學習他很容易就能考到幾乎滿分。
為了考大學他花了百分之九十多的時間複習英語,最後都沒考及格。
他不努力嗎?他不聰明嗎?
學員:老師,很多父母就是不知道自己孩子的天賦在哪裡啊?
小明老師:每個人大腦的設計都是不一樣的,明白吧?
根本不需要你知道,孩子自己知道啊,怎麼那麼傻呢?孩子一定會在自己擅長的地方去玩的。
學員:古話不是說勤能補拙嗎?曾國藩不是也不聰明嗎?
小明老師:我現在讓你每天很勤快地去練跳水,你能不能補你的拙?曾國藩不聰明你聰明?你的智商太高了。
學員:很多家長給孩子買的這個放在書桌上
小明老師:你如果把這個牌子改寫成石榴媽媽語錄,人家照樣比清華媽媽的孩子日子過得好。這個世界上真正的聰明人是在於善於選擇。
適合種石榴的和適合讀清華的,最後老的時候你比一下,到底誰日子過得更好。
這個世界上有很多隱性幸福的人,但絕不是你們每天看到的那些清華北大的人。
你們現在到很多農村去看看。你想找兩個工人給你幹活兒都很難,用農民的話來說,現在的農民都驕傲得很,不會掙你那點兒錢,人家根本看不上。
這一個星期以來我到處找工人,想給我的花園裏面拉一車土都找不到人。
人家每天吃的是自己家養的豬、自家養的羊,吃的是沒有噴過葯的菜,給你們城裡供應的全部都是打過葯的東西,然後你們還自己覺得自己比曾國藩聰明。
以我的眼光來看,從古至今中國最聰明的人都是農民。沒見幾個從小到老讀書的人能過上好日子,沒見幾個從小到老拚命讀書的人能夠善始善終。
你們好好想想,你連吃一根兒沒打過葯的白菜的權利都沒有,你憑什麼說讀書好?
學員:現在家長可不想自己孩子做個農民。
小明老師:多少人清華北大畢業之後最大的夢想就是能夠有塊地種點菜,不就是為了當農民嗎?你去看看多少科學家院士最後的歸宿就是當農民種地種菜。
很多農民可能都在偷着笑你們城裡人太傻了,還自以為自己比曾國藩都聰明。
可見這城裡人都傻到什麼程度了,連吃個沒打過葯的蔬菜的權利都沒有,是因為吃藥吃得太多了,城裡人變得更傻了嗎?
一個人選擇做什麼事情要隨着時代的發展潮流去判斷。
你們看看不同的歷史時期選擇的職業是不一樣的。有的時候農民生活最差,有的時候工人生活最差,有的時候城裡的生活最差。
至少從現在到未來很長時間我看農民生活最好。在我來看現在最苦的人就是在城裡整天拚命地想通過讀書來改變命運的人。
學員:可以問一下這個媽媽,她過上了從不看價格的日子了嗎?
這樣做的後果很可怕,當孩子長大之後,發現很多清華北大的博士,只能去當一個老師的時候,他的理念會瞬間崩塌。
而且這些老師還不能自己買房,生活照樣很憋屈。
小明老師:曾有一篇文章說,「剛剛走上社會的年輕人常常自嘲是『屌絲』,抱怨在這個『二代』橫行的世界裏,別人有的是背景,而我有的只是背影。
其實你的背景很硬。因為你的背景是這個時代。這不是一個嫌貧愛富的時代,規則正在取代關係。這是一個普通人的黃金時代。
上面這句話大多是對的。
決定一個青少年或者年輕人出路的,一部分的確是時代的大潮。另外一部分同樣是家庭的社會經濟階層地位。
這裏面有很多人誤以為時代的大潮和家庭的社會經濟地位完全沒有關係。
其實擁有社會經濟階層的人,往往眼光也比較遠,更容易把握組時代的大潮。
所以對於青少年和年輕人而言當學習過度內卷,已經不再是絕大多數人適合的出路的時候,最需要培養的其實反而是眼光,對時代大潮的研究、判讀和順應。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在第三代青少年成長營地每天晚上都要進行認知討論會的原因。
就是不斷地提高青少年的眼光和對世界大潮的解讀和判斷能力。
小明語錄:
對於青少年和年輕人而言:當學習過度內卷,已經不再是絕大多數人適合的出路的時候,最需要培養的其實反而是眼光,對時代大潮的研究、判讀和順應。
原創公眾號:心夥伴(ID:xhbe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