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剛好有幾個年輕的小姐姐和我聊起對於家庭的憧憬,也多少有點陷入到擇偶的焦慮中。
除開我的有些已經結婚的親朋好友,其他我認識的姐妹,無論是單身還是離異,無論是20+,30+,還是40+,大部分個人能力不錯。有一線城市北上廣深的姐妹,也有二三線城市獨自打拚的小姐姐們,很多人都獨立買房買車,甚至買多套房,年收入也高,有錢還有顏,但是卻找不到合適的男性對象。
現在很多文章鼓吹一個人過也很美好,但實際上大多數人還是不希望獨自一人孤獨到老的。
有些網絡文章中,宣揚女性獨立、盛讚很多女明星的姐弟戀,經常有寫到很多35+的小姐姐,還能找到高富帥甚至王子、富豪般的「人類高質量男性」,但是對於女性,生活中的擇偶現狀完全沒有如此樂觀。
實際情況是,女性的擇偶最佳年紀是20-25歲之間,次佳的年紀段則是25-30歲。 一旦超過30,遇到世俗意義上的良配機會就會減少,而通常到35歲以後,可選的擇偶對象的條件和質量會大大降低。
這裡只是說社會現實,不存在任何評判的意味,如果覺得我講得不對的,您也就隨便看看。
如今相親或結婚,基本上都要擺出各種條件,家境、學歷、工作、車房、收入和外形年紀性格等等。
對於很多男方來講,第一考慮的因素就是年紀和外形,之後再看其他條件。男人擇偶的年紀範圍其實相對比較廣。25歲男性可以選擇20-25歲女孩兒,30歲男性可以選擇20-30歲女生,而如果35歲以上的男性也是可以選擇20-35歲的女性......
一個扎心的事實在於,如果30歲以下的男性,但凡形象、收入還可以,假如家庭或自身能力也充分,能備好房車,性格不至於太極端,基本上周圍的同事親朋都會留意介紹女方資源。而男方從其中選擇自己合適的、喜歡的結婚,還是比較容易的。所以很多剩男不超過30歲。
30+男性還沒有結婚的,要麼某些方面有較大的缺點,或者是經濟不佔優勢,或者性格有一般人接受不了的地方,再有就是有些完美主義了。條件稍微好點的男性,基本上剩不到30歲。
而女生一般大學畢業都到22歲,如果讀完研究生、博士之後,就到25歲、28歲了。 按照傳統觀念,女生擇偶選擇對象的年紀一般傾向於比自己大的男性。假如沒有在校園解決自己的終身大事,等到職場上,這個年紀,可選的男士就很少了。再蹉跎一陣,很多女性就剩下了。
而且,女性擇偶不僅僅是和自己同齡人競爭,還要加上一大把比自己小的女生。但是男士擇偶對象上,年紀可以向下兼容,即使男人40,也可以找20多歲的女性。所以女性擇偶「卷」的程度,是遠遠高於男性的。
很多人可能會覺得,這完全是在鼓吹擇偶焦慮,其實不是,這些都是目前的現狀。
雖然說,總體數量上男多女少,可是實際婚戀市場上,很多女性都感受到的是女多男少的事實。
很多人說現在女性挑,眼光都高。這點是事實嗎?也算事實。可是很多家庭,一路培養女兒或者女生自我發展,物質和精神都達到一定層次,為什麼就要委身不如自己的男人呢?說白了,進入婚戀市場的好男真的不如好女多呢。
這麼看下來,如果女生能在大學時期確定人生伴侶,其實是個絕佳時期。但是這一時期的大多數學生,自己還沒有想明白人生方向呢!
到職場上,20-25、25-30歲,如果女生還是單身,就要自己主動出擊,情商智商都要開動,發動各方親朋,充分有效的社交,還是有機會找到條件還可以的結婚對象的。
而如果女性到30+,或者35+,還是單身的話,在發展自己的實力的時候,很多時候則需要妥協讓渡自己的有些條件和要求了。
這都是適用於打算結婚生子的女性的,講的是目前社會的現狀現實。
當然有人也會說,結婚有什麼好?是的,的確如此,結婚也沒有那麼多美好。但是畢竟是幾千年來,大多數人選擇的一種生活方式,確有利弊。
如果想好打算自己一個人瀟洒,無所負擔和牽掛,也是一種人生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