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25年後的同學聚會,讓我明白了改變命運的「三七理論」

2022年10月14日16:50:47 情感 1173

很久不見,老同學,還好嗎?

滿懷期待地去參加了初中同學畢業25周年的聚會。不是我特別合群,而是想看看,大家過得還好嗎。

人生如過客,當初一群從農村走出去的小夥子小姑娘,一晃就變成老阿姨大叔了,也有人上升到了爺爺奶奶的輩分。

走出校門那一天,我們都在同一條起跑線上,但時隔多年,有人越走越遠,有人倒着走路,還有人原地踏步。

命運似乎在捉弄我們,又似乎給了我們希望。

正如詩人顧城寫的:「命運不是風,來回吹,命運是大地,走到哪你都在命運中。」

想起一種生活規則,叫「三七分」。通常,吃飯七分飽,熬粥七分水......這樣的理論,用在命運上,也是再好不過的。

畢業25年後的同學聚會,讓我明白了改變命運的「三七理論」 - 天天要聞

01

三分長相,七分打扮。

同學小梅,在幫人做收納、美妝工作。

上學那會,我們都笑她:「鼻涕蟲。」

十幾歲的姑娘,個子一米五的樣子,臉上常常有鼻涕。這不是女孩應該有的形象。

但是現在的她,卻鶴立雞群。個子矮,但「濃縮就是精華」。

說起工作的過程,小梅眉飛色舞,她對審美很有一套。什麼樣的鞋搭配什麼樣的衣服,什麼衣服什麼季節穿,根據天氣變化,如何化妝,這些道理,都是她的強項。

斷舍離》里有一句話:「要是自己能隨便湊合著用一個東西,那別人也會用隨便的態度來對待你。」

當你認認真真對待自己的外表的時候,會發現自己更有自信了。陽光的樣子,會讓周圍的人青睞你,信任你。

你之所以老氣橫秋,是因為你從不打扮自己。外表不在乎,腦海里也沒有智慧。一開口就是「老土」的味道,顯然就低人一等。

02

三分運氣,七分打拚。

初中畢業,現在是某職校的老師。這樣的華麗轉身,估計你我都會驚訝。

同學老李,就做到了。他去東莞打工兩年,遇到了一個很友善的主管。

主管創辦了一個技能培訓班,老李果斷辭職,開啟了學習模式。兩年後,老李以老師的身份出現在培訓班。

與其說老李遇到了貴人,不如說是他自己變得富貴了。

在泥土裡,竹筍從無到有,經歷四五年的時間,並且只能長几厘米。

到了第五年春天,竹子開始破土,一天就可以長一米多。

很多人參加聚會,只是羨慕混得好的同學,或者說一些仇富的話,認為同學在顯擺自己。他們在你看不到的地方,到底做了什麼,流了多少汗水,你卻視而不見。

亦舒在《圓舞》里寫道:「十年寒窗,十年苦幹,再加上十足十的運氣,才能有一份事業,你別把事情看得太容易,大多數人只能有一份職業,借之糊口,辛勞一生,有多少人敢說他的工作是事業?」

你只有一份職業,怎麼比得過別人的一份事業?

一字之差,卻體現了命運的千差萬別。努力一點,做一份事業,你會發現,努力到了一定程度,好運氣就來了。

哪怕你本身是金子,也要擦亮才行,別人沒有太多的時間和精力去黑土中尋找你。

畢業25年後的同學聚會,讓我明白了改變命運的「三七理論」 - 天天要聞

03

三分謀局,七分謀事。

張同學的經歷,很有規律。畢業十年,在深圳某電子廠打工;第二個十年,在老家種植養殖。現在,他是農場主。

從老張的經歷來看,我想起一個考古學家海因里希·施里曼。他從十幾歲開始,就謀划著,要去挖掘特洛伊等王國。但當時資金不足。

把理想藏起來,然後開始做生意,讓自己變成富豪。手裡有錢了,考古工作就正式開始了。

走一步看一步,是慵者;走一步看三步,是智者。

走出校園後,很多人是迷茫狀態,因此只懂得「打工去」。哪裡有錢就去哪裡,沒有考慮安家、創業的問題。

有頭腦的人,一開始就確定了目標,每過幾年,都有一次質的飛躍。

先謀局,後做事。人生就不會凌亂了。因此,每一步都是有效的,當我們到了四五十歲時,已經超越了大批人。

04

三分靠家庭,七分靠自己。

有一個退休的人,收到同事送來的禮物——鳥籠。

退休的人不喜歡鳥,因此把鳥籠隨意丟在家裡。每一天都有客人問,鳥籠里的鳥,是不是死掉了?

問題很晦氣。

退休的人不得不養了一隻鳥,以此來堵住客人的嘴巴。

其實,對於鳥籠,有多種選擇:丟掉,送給需要的人,退回給送禮的人,藏起來。可是退休的人,卻沒有這樣做,因此被鳥籠困住了自己。

事實上,我們的原生家庭,就是命運的「鳥籠」。如果你走出校門後,還眼巴巴指望父母的錢財,希望父母給你引路,那註定走不遠,充其量是走了父母的老路。

總有一些同學,在父輩時,活成了響叮噹的樣子,到了自己這一代,卻腰纏萬貫了。這就是「靠自己」的結果。

子承父業,並不是最好的命運。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擺脫原生家庭的困擾,你才會自由飛翔。

全班有十幾個同學在縣城安家,有五個同學在省城或者廣州深圳安家。能一直漂泊下去的同學,也許混得不太好,但是命運已經牢牢把握在自己手裡,也算是另一種成功。

畢業25年後的同學聚會,讓我明白了改變命運的「三七理論」 - 天天要聞

05

人與人之間的差距,就在「三七理論」里,能徹底脫胎換骨的人,會打扮、會讀書、會靠自己、深謀遠慮。

走出校門後的二十五年,是改變命運的黃金期,再往後,就要慢慢收尾了。

如果你真正為命運而困擾,那就別躊躇滿志了,總要闖蕩幾次,才知道自己有多厲害。

歲寒知松柏,日久見真知。

抓住了時間,就是抓住救命的稻草。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於網絡。

情感分類資訊推薦

第12篇 老曹的再婚生活:伴侶和愛人的區別 - 天天要聞

第12篇 老曹的再婚生活:伴侶和愛人的區別

因老婆出軌離婚又再婚的老曹,帶着現任老婆小林參加聚會。小林比老曹小了整整12歲,小林和老曹結婚是頭婚。結婚那年,老曹48歲,小林36歲。老曹離婚後一兒一女都跟隨老曹。小林36歲一直未婚。老曹離婚是因為老曹的工作性質常年在外,老曹的老婆難耐長
我和男友意外被困山裡,半夜聽到敲門聲,護林員:千萬別開門! - 天天要聞

我和男友意外被困山裡,半夜聽到敲門聲,護林員:千萬別開門!

創作聲明:本文為虛構創作,請勿與現實關聯本文所用素材源於互聯網,部分圖片非真實圖像,僅用於敘事呈現,請知悉。李大叔嚴肅地看着我們,「無論晚上聽到什麼聲音,都別開門。」我和小林相視一笑,誰會半夜開門啊?那時的我們還不知道,這句話會在幾小時後成
那年同桌送我一支筆,我珍藏了20年,後來摔斷了才知她的心意 - 天天要聞

那年同桌送我一支筆,我珍藏了20年,後來摔斷了才知她的心意

創作聲明:本文為虛構創作,請勿與現實關聯本文所用素材源於互聯網,部分圖片非真實圖像,僅用於敘事呈現,請知悉。「還記得我嗎?」書店裡,她的聲音從身後傳來。我轉過身,看到了二十年未見的陳靜。她依然像高中那樣,眉眼溫柔。我不知道該如何回答,只是摸
被誤解的中年男人:他們要的從來不是「床上滿足」,而是這三樣 - 天天要聞

被誤解的中年男人:他們要的從來不是「床上滿足」,而是這三樣

人到中年,男人常被貼上「沉穩」「堅強」的標籤,彷彿他們不需要呵護、不懂脆弱。可掀開這層硬殼,你會發現,那些在職場廝殺、為家庭奔波的中年男人,內心深處藏着比年輕時更熾熱的渴望——他們真正需要的,從不是單純的身體滿足,而是這三樣最珍貴的「情感滋
她果然在撒謊!牛頭不對馬嘴的,看來錢就是她偷的無疑了。 - 天天要聞

她果然在撒謊!牛頭不對馬嘴的,看來錢就是她偷的無疑了。

李嬸最近心裏可堵得慌,總覺得家裡有些不對勁。她今年 55 歲,和老伴趙叔辛苦了大半輩子,好不容易攢下點積蓄,想着能安安穩穩過個好日子。兒子趙強在外地工作,平時很少回家,家裡就他們老兩口。前幾天,李嬸像往常一樣準備去銀行取點錢,補貼家用。她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