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夏莫
01、卷首語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就像橋與路。橋需要路做支撐點,路需要橋連接才不會斷。相互獨立的同時又互相支撐,才會讓人際關係越來越好。
一場婚姻,會將兩個家庭捆綁在一起。
雖說,兩家人成為親家,但是在「親近」的程度上要掌握分寸感。彼此關愛,互不干涉,互相尊重。
和諧的親家關係,能給子女帶來積極的影響,反之則容易生是非,所以親家之間如何相處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
蔡康永說:「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超過了那個分寸,就叫添麻煩。」
成為了親家,是一種緣分。任何一段穩定的關係,都離不開用心經營。
親家之間相處,如果不想鬧僵,有些忙不能幫,這不是疏遠,而是遠見。
02、親家的婚姻問題,不要幫
每個家庭,都有不同的生活方式,也會遇到不同的問題。
親家之間相處,不管走得多麼親近,都不要干涉彼此之間的家事。尤其是,不要干涉親家,自己家裡的感情問題與衝突。
有的親家夫妻之間的感情不好。作為親家,不要勸親家離婚,更不要勸親家怎麼去處理感情問題。
郭德綱說過:「未經他人苦,莫勸他人善。」
親家的婚姻問題,不要幫,很多時候你並不知道事情發生的前因後果,也沒有經歷對方的人生,貿然面對他們出現的婚姻問題指手畫腳。
如果,隨意出主意,不僅不會得到感謝,可能反而會引發新的矛盾。
每個人,對婚姻都有不同的理解。有時,給予意見太多,反而容易讓自己陷入兩難與尷尬的境地。
再親的親家,也是兩家人,不要管他人的家務事。對於親家的婚姻問題,不要幫,讓他自己解決。
03、不要用錢,過度幫助女婿和女兒
父母與子女之間的關係,其實需要漸行漸遠。學會放手,才能讓子女更好地成長。
但是,許多子女結婚後,父母處處不放心,處處操心。見不得子女,遭遇一點點的風雨,遭遇一點點的困難。
看到子女們遇到了難題,父母就會拿錢幫他們「解決」問題,使得子女停止了成長。
三谷宏治說:「90%的家庭矛盾都源於父母的界限感缺失,而且,父母過度插手,還會剝奪孩子學習、成長的機會。」
兒孫自有兒孫福,幫得了一時,幫不了一世。所以不要用錢,過度幫助女婿和女兒。
人生路上,不管有多愛子女,父母也要學會放手,讓他們自己學會自我獨立,學會勤勞致富。
而且,過度地幫襯子女,很容易讓子女對父母產生依賴心理,不懂得感恩。反而,容易引發矛盾,不利於家庭的建設。
兒女們,學會自我成長,做父母的過好自己的生活才是最重要的。
子女結婚後,意味着建立了新的家庭。彼此,有獨立的生活方式與空間,才更有利於家庭的經營。
04、親家的私事,不要插手
人生在世,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活法,也有屬於自己的隱私與秘密。
人與人之間相處,不管關係多麼親近,都要學會保持距離,學會不過度打探對方的隱私。否則,很容易引起他人的不適。
親家的私事,不要插手,過度熱情並不是一件好事。
與親家相處時,過度插手親家的私事,很容易失了分寸感。對他來說是一種冒犯,同時也顯得自己很沒有修養。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隱私,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空間。
親家之間,要認清自己的位置,對親家的私事,不要過問太多。刨根問底,只會讓親家陷入尷尬的境地。
人與人之間最舒服的關係就是:不該說的別說,該說的三思之後再說。與親家之間相處,更是如此。
遇到親家傾訴自己的私事,聽聽就好,不要過度盤問。同時,也要守住自己的嘴,不要往外傳。
05、總結
人生路上,與親家相處,需要保持清醒的頭腦,把握界限感。
親家之間,不論關係多麼親近,都需要在言行中把握分寸感。
在成為親家之前,兩家人本就是陌生人,互相不了解。如若,走得太近了,容易心生隔閡,對子女的婚姻生活多多少少也會有影響。
成為了親家,是難得的緣分。不求同甘共苦,但得和睦相處,少惹是非。讓兩家人和睦相處,更有利於小夫妻的婚姻穩定。
對於處理人際關係,是人一生都需要學習的課程。
親家關係,是一種特殊的人際關係。在相處時,更需要謹慎、用心經營,相互尊重,留有分寸,才能家和萬事興。
-END-
作者:夏莫,新銳情感導師,心理學學者,全網超10億人氣情感作家,幸福女人管理師,專註情感、兩性、婆媳答疑十餘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