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最頂級的自律:擺正自己

2022年10月08日08:47:37 情感 1032

一個人最頂級的自律:擺正自己 - 天天要聞

《道德經》中說:「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一個人最大的聰明,就是認清自己,知道自己是誰,知道自己所處的位置在何處。

只有知道自己是誰,才不會忘乎所以,迷失方向;

只有知道自己所處的位置在何處,才知道什麼可為,什麼不可為。

很多時候,人生的許多煩惱,多是由於不能擺正自己所造成。

01

擺正自己,在上不傲人

陳道明說:「上山的人,不要瞧不起下山的人,因為別人風光過,而你還在山下。

山上的人,不要瞧不起山下的人,因為不定什麼時候,山下的人會爬上來,一定要做好自己。」

生活中,我們會發現,有些人一旦得志,便會表現出一副盛氣凌人的模樣。

在他們看來,只有對他人「不遜」,才能體現出自己高高在上的姿態。

俗話說:「一瓶子不響,半瓶子晃蕩。」

一個人越有本事,反而會越謙卑,因為他見識過更加廣闊的世界,知曉了自身的渺小;

只有「井底之蛙」,才容易「夜郎自大」。

一個人試圖通過凌辱他人,來抬高自己,是不能實現其目標的。

為何呢?

因為凌辱他人,反而體現了自身素質低下,又如何能夠抬高自己呢?

所謂「德不配位,必有災殃。」

沒有深厚的德行卻身居高位,最終的結果,只能害人害己。

在人之上,只有愈加謙卑,愈加嚴於律己,修養德行,方可日益精進,行穩致遠。

一個人最頂級的自律:擺正自己 - 天天要聞


02

擺正自己,熟不逾矩

《增廣賢文》中說:「相逢好似初相識,到老終無怨恨心。」

有的人,一旦與對方關係親密了,便喜歡拿對方的短處開玩笑。

如果對方不樂意,他們便會指責對方:不夠大度,開不起玩笑。

孔子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一個人,只有設身處地地考慮他人的感受,才能令關係長久、和諧。

如果只是站在自己的立場上,想當然地指責別人「小氣」,卻不反思自己的過錯,只會讓原本親密的關係,漸漸疏遠。

有人說「我和你,關係再親密,也變不成我們。」

深以為然。

有的人,自恃與對方關係親密,就肆意地提出各種要求。

如果對方不答應,他們便埋怨對方薄情寡義,自私自利。

人與人之間,關係再親密,也不能過高的期待、要求對方。

高期待,往往只會迎來失望;不切合實際的要求對方,卻不考慮對方的難處,只會導致對方敬而遠之。

俗話說:「距離產生美。」

再親密的關係,也要保持一點距離,保留一點空間,如此,方能令雙方感到舒服、自在。

一個人最頂級的自律:擺正自己 - 天天要聞


03

擺正自己,不管閑事

格言聯璧》中說:「靜坐常思自己過,閑談莫論他人非。」

有些人自己的事情還沒有處理好,卻總是熱衷於去談論別人的私事。

他們添油加醋地議論別人,結果,給當事人造成了許多無端的困擾。

言語雖然無形,有時候,卻比刀劍傷人更深。

一個人的口德,就是他的品德。

知人不評人,知事不聲張,是對他人的善意,也是在為自己積累福報。

對許多人來說,也許最厭惡的一句話,就是「我是為你好。」

有的人總喜歡打着「為你好」的旗號,來控制別人,剝奪別人的選擇權。

如果別人反抗,他們便理直氣壯地指責對方「不知好歹」。

打着「為你好」的旗號,來侵犯別人的「權利」,是最可恥的行為。

收回「伸得太長」的手,是對他人「自主權」的尊重,同時,也可以避免許多不必要的矛盾。

守住自己的心,不多管閑事,是成年人最大的自覺。

楊絳說:「無論人生上到哪一層台階,階下有人在仰望你,階上亦有人在俯視你,你抬頭自卑,低頭自得,唯有平視,才能看見真實的自己。」

一個人,只有擺正自己的位置,不過高的估計自己,也不輕視自己,才能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更快地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

「人生若白駒過隙,忽然而已」。

只有把每一天都過得充實、精彩,方能不負流年、亦不負自己。

與君共勉。

情感分類資訊推薦

35歲女子離婚兩次,每次都凈身出戶,網友:一把年紀了,折騰啥 - 天天要聞

35歲女子離婚兩次,每次都凈身出戶,網友:一把年紀了,折騰啥

在愛情與婚姻的路上,有人一帆風順,有人卻屢遭波折。今天,我們要講述的,是一位35歲女子小雨的坎坷婚姻歷程。她兩次離婚,每次都選擇凈身出戶,面對周圍人的不解和網友的質疑,小雨內心究竟藏着怎樣的堅持與掙扎?讓我們一起走進她的故事,感受那份不被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