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齡剩女,一個不冷不熱的話題,不說還好,一說就容易引起罵戰。
很多時候,有些人不是覺得你的觀點錯了,而是就是單純地想罵人!
所以聊情感話題,尤其是這類話題,要有強大的心理素質,因為一不小心就會被一群人圍攻,稍有不慎就會身敗名裂,所以名人大咖很少會主動聊情感婚姻這些問題,不過對於寂寂無名的我來說,這個話題並沒有太多的忌諱。
大齡剩女是這個快節奏社會下的一種產物,和大齡剩男不同,因為大齡剩男自古有之,但是大齡剩女是近些年才開始突然出現的一個群體。
隨着人們對於物質需求的慾望日益膨脹,女性思維觀念的覺醒,更多的人意識到一個問題:這個社會,錢才是所有安全感的源頭!
所以不管是男人還是女人,都更注重如何搞錢,從而把感情的問題,擱置到了次要的位置。
然而互聯網的崛起,讓信息的流通變得更加的方便,越來越多的婚姻醜聞開始重複出現,這給人們營造了一種婚姻假象:絕大多數人的婚姻都不幸福!
不管事實是不是真的這樣,不可否認的是,在這種信息的影響下,人們不僅對婚姻產生了抵觸,甚至是畏懼。
雙重影響之下,越來越多的女性逃離婚姻,拒絕婚姻,開始享受一個人的自由。
我相信在這個群體中,有相當一部分女性是後知後覺。
當她們想要結婚,反應過來的時候,卻發現為時已晚,因為優質的伴侶早已經被市場搶購一空,剩下一堆歪瓜裂棗。
這就好像是在"矬子里拔大個",很難選出盡如人意的伴侶。
越是挑剔年紀越大,最後成為了大齡剩女的一員,不得不扛起「獨立女性」的大旗。
大齡剩女走到如今這一步,或許有人後悔了,但不得不硬着頭皮走下去。
01
大齡剩女為何陷入困境
晚上看到一個帖子,講的就是大齡剩女,很顯然,帖子是一位男性發出來的。
他根據自己多年的相親經歷,列出了大齡女性的核心問題。
(1)大齡剩女年紀大了,但要求並沒有降低。
在這為樓主的帖子里講到,和二十多歲的女生相親,對方會要求他有房有車有穩定的工作,彩禮不能低於20萬。
然而和三十多歲的女生相親,對方也同樣要求他要有房有車有穩定工作,彩禮甚至能要到25萬,甚至更高。
相比之下,男生更傾向於選擇哪一位呢?答案不言而喻。
(2)大齡但內心卻依然是個小萌妹
你覺得二十歲的姑娘賣萌,是一種可愛和單純;那你覺得四十歲的女人賣萌,也是一種可愛和單純嗎?
很少有人這麼認為,即使是女性也不一定認可。
但是在大齡剩女的行列中,有相當一部分女性做着和年齡極不相符的事情。
之前我們公司就有一位這樣的姑娘,她已經四十多歲了,但是說話做事,內心還像個小姑娘一樣,時不時地賣個萌,讓公司的一眾男生都忍俊不禁。
我記得之前看某檔綜藝節目時,郝蕾評價一位女性時就說過:你到了什麼年紀,你就要演什麼年紀的戲。
不僅僅是女明星,對於任何人其實都應該如此,到了哪個年齡段就應該表現出這個年齡段應該有的樣子。
這並非是活給別人看,這是一種成長的表現,僅此而已。
(3)經濟價值與情緒價值
大齡剩女和年輕女性很大的不同就在於,前者能夠提供一定的經濟價值,而後者則能夠提供更多的情緒價值。
但是這又和第一條產生了很大的矛盾。
換句話說,一個有房有車有存款,且能夠拿出幾十萬彩禮的男人,他本身可能並不需要女人提供太大的經濟價值,他更希望能夠從女人那裡得到更多的情緒價值。
舉個很簡單的例子:
一位稍微有些成就的男人,他回到家之後希望看到的,是可口的飯菜,是溫馨乾淨的屋子和賢惠溫柔的妻子;
相比回到家看到妻子坐在沙發上吃着零食刷着劇,弄得亂糟糟的房間,他可能並不覺得多麼幸福。
對於婚姻本身,有時候對等的實力,只有在更高層次的社會中才需要;相比較普羅大眾來說,婚姻互補才是能夠長久延續的根本。
02
大齡剩女該如何破局
打破大齡剩女的窘境,並不是說一定要走入婚姻,這並不是唯一的一條路。
首先大齡剩女之所以弄得「聲名狼藉」,根本原因是因為在這個群體中,摻雜着一部分以婚姻為手段的女人。
她們希望能夠通過婚姻,實現階層的跨越,這種想法,讓大齡剩女變得不那麼被大眾接受。
實際上,年齡對於真正的獨立女性來說,只是一個數字,她們其實根本不在意。
那些活得瀟洒的女人,就算沒有婚姻,就算不再年輕,也依然內心充盈地對未來的希望與對生活的激情。
所以打破大齡剩女困局的第一關就是要接受自我。
接受自己,並不僅僅是接受現在的自己,更是接受以前的自己和將來的自己。一個能夠接納自己的女人,她一定不會畏懼情感中的規則。
她敢於接受自己的不完美,也更能夠欣賞自己身上的美,這種心態讓女性變得更加的積極與成長。
接受自己,不會去在意人生到底是不是圓滿,而是會享受當下的每一個瞬間,享受人生每一個不同的階段。
而打破大齡剩女困局的第二關,則是要妥協與成長。沒錯,就是妥協!
真正的人生,上到手握權柄的政治家,下到黎民百姓;上到富可敵國的商人,下到路邊的販夫走卒,所有的人,這一生都要學會妥協。
妥協不是認輸,妥協是一種成長。
網上總有人說,對待感情我們要隨心,可是隨心給我們帶來的結果就是:泛濫的愛情亦或者錯過的那個他。
任何一段感情,都不會平靜地過完一生,它肯定會經歷很多很多的磨合,最終達到一種屬於兩個人默契的平衡。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就要學會妥協,妥協看似是受了一時的委屈,但卻能換來一生的幸福。
現在社會上有一種不幸福,叫做「他覺得別人不幸福」。
當我們看到某些家庭矛盾時,張口就說:這對夫妻不幸福。甚至列出一堆的觀點來佐證。
情感關係中的矛盾是必不可少的,而幸不幸福,也從來不需要讓「別人覺得」。
我們不必去關注別人是不是幸福,我們只需要當感情來臨時,認真對待就足夠了。
如果我們妥協了,也成長了,但依舊沒辦法一起走下去,那麼就說明彼此確實不合適,但起碼我們經歷了一次成長與蛻變。
之所以這個世界上存在愛情,我想它本身就不是讓我們都能夠擁有的一種東西。
更多的其實是一種對生命的饋贈,讓我們去成長與感受。
或許愛情從來都沒有人能夠得到;
只有經歷了歲月洗禮,滿頭銀髮的一對老人,雙雙閉上眼睛的那一刻起,他們才真正明白什麼是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