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問你們一個問題?努力掙錢的意義是什麼?
在目前社會的大環境下,每個人都在努力掙錢。即便是這樣,社會仍然是以二八原則進行分配,也就是百分二十的人掌握着百分之八十的財富,而百分之八十的人卻在拚命的瓜分剩餘百分之二十的財富。
我相信生活中的大多數人都是普通人,看看你的周圍,大部分的都是些工薪階層,每天過着兩點一線或者三點一線的生活。即便有些做生意賺了些錢的老闆,也可能也因為房子,車子,小孩教育或者債務等問題,繼續奮鬥在掙錢的路上。
想像一下,如果你突然裸辭了,會立馬湧現出一種很不安全的感覺,或者你被公司炒魷魚了,在沒有找的新的工作前,這樣的不安全感將會一直持續下去。因為失去了收入來源,即將面臨最直接的問題就是吃飯問題,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把有些工作稱之為鐵飯碗的原因,因為他相對穩定。
我們國家並非福利國家,雖然治安上相對安全,但生活中的安全感卻只能靠自己或者家庭。國家基本上是不幫的,有些甚至直接忽略。即使是有失業險,或者老人退休後的退休金,在當下社會的生活中,都只是杯水車薪,你完全無法靠它來達到生活上的一種安全。有的只能是降低生活的品質,和減少消費的頻次,然後努力的活着,而不是生活。
對於大多數的工薪階層而言,僅一套房子,就能榨乾人的一生。有些城市甚至需要兩代人的努力才能完成一套住宅。幾乎所有的錢全被榨乾了,哪來的條件去享受生活呢?有的只是不斷努力的掙錢和還債。更不要說生一場大病之類的,連有病都不敢去醫院看也成為了社會的一種常態。
久而久之這種努力賺錢的生活方式,漸漸成為了社會的主流。一旦成為了主流,即便是病態的也會隨大流默認為常規。
假如人生的某些時光里,你只想靜靜的享受午後的陽光,或者專門花時間去陪伴想陪伴的人。這個社會通常會有兩種常規的看法:第一種是這個人一定很有錢,第二種是這個人不求上進。
彷彿你來到這個世界的一切目的就是為了的掙錢,只要你不去努力掙錢,你就不該來到這個世界。活着的時候就像一個掙錢的機器,把被資本壓榨時間和勞動力的行為,光榮的慣稱為勤勞、勤奮;把錢多當成一種炫耀的資本;把掙錢手段當成一個人是否有為的大眾標準。這時已經形成了一種病態價值觀的社會了。
在這個社會中,不去掙錢吧!好像你又活不起。把上班加班和努力掙錢當成一種心理踏實的生活方式時,又並非真心愿意。
所以說在這樣的環境和背景下,絕大多數人都挺可悲的。因為努力掙錢的意義就是因為還活着。證明自己還活在這個世界上便是努力掙錢的最大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