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圖來自於網絡
哲學家威廉姆斯曾經說過:「人性中最強烈的慾望便是希望得到他人的敬慕。」可見,想要得到別人的喜歡就要首先敬慕和喜歡別人。當你滿足了別人的交往需要,也就滿足了自己的需要,這就是相悅定律。
相悅定律在心理學上的定義是指人與人在感情上的融洽和相互喜歡,這種喜歡是相互的、互動的。如果一個人的喜歡不能夠引起另一個人的熱情回應,很快這份喜歡就會變冷,原本的好感也會消失。這就像一個人和對方打招呼,久呼不應,哪個人會繼續呼喚呢?
所以,喜歡引起喜歡,討厭就會被討厭,歡迎就會被歡迎,尊重就會被尊重,人類的情感都是相互的。人們常常說「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人人都會被自己喜歡的人感動,為喜歡自己的人做事。
相悅定律在人際交往中發揮着重要作用,人們總是喜歡那些可以給自己帶來快樂的人。如果在交往中能夠給別人送去歡樂,就會有一種力量促使對方主動接近你、了解你、信任你,繼而和你成為朋友,而如果你的言行無論是有意還是無意地給對方帶來反感或者尷尬,就會促使對方討厭你。
西方有一個「抱抱團活動」,即人們走上街頭擁抱每一個行色匆匆的人,用自己的愛心和擁抱去化解人們之間的冷漠,讓更多人享受快樂和溫暖。向世界推行這個活動的是美國人賈森·亨特。亨特在母親的葬禮上知道母親用溫暖和愛幫助了很多人,而他當時也需要他人的溫暖來緩解喪母的悲痛。因此,亨特做了個寫着「真情擁抱」的紙牌走上家鄉的大街。從那一天起,「FREE HUGS」這個關於愛和分享的運動開始在全美國蔓延。
情緒是可以傳染的,每個人都可以從對方釋放的善意和喜歡中得到喜愛和尊重的信息,然後再傳播給對方,而且他們之間的善意還會帶給周圍的人以愉悅和熱情,就像閑聊中的兩個人的愉快心情和笑聲會引起第三者的好奇和愉悅一樣。常常遇到這樣的狀況,開始只是兩個人聊得非常投機,後來發現第三者加入進來,然後漸漸地形成一個中心,一群人聽着其中的一個高談闊論,最後每個人都度過一個美好的下午。
可見,相悅定律並不僅僅適用於兩個人,在群體之間同樣適用。很多營銷領域的佼佼者都把「相悅定律」運用到自己的工作之中,首先用心去感受顧客的需要,了解顧客的興趣愛好,喜歡的談話方式和感興趣的話題等,通過這些拉近彼此的心理距離,順利讓客戶喜歡上自己,繼而對自己推銷的產品感興趣。
真正將注意力放在對方身上,你就能找到他喜歡的、雙方都感到舒服的相處方式。比如,表示出對對方的欣賞、真心實意地讚美、談論對方感興趣的話題、提供對方需要的東西等方式都能夠引起對方的認同和喜歡,達到人際吸引的目的。但是,愉悅對方的同時也不要忘記愉悅自己,因為只有你同時也感到愉悅才能促使自己增加和對方的交流。如果一味討好和奉承別人反而會受到別人的輕視,你自己也會感到無聊而疏遠對方。
但是,一個人絕不能僅僅受「相悅定律」的驅使,否則就會被阿諛奉承者包圍。嘗試與自己不喜歡的人交往,這樣才能保持理性;聽得到批評、聽得到不同聲音才能成長。但是一定要杜絕和那種「反對每個人」的人交往,因為這種人往往用反對來引起別人的好奇和興趣,實質上和「阿諛奉承的小人」是一類人,並不是真正有分辨能力的人,跟這種人密切交往只能讓你也變成一個「反對每個人,也被每個人反對」的人。
心理應用:
1.用友善的態度對待他人,不要輕易批評任何人。
2.增加對他人的欣賞和讚揚,努力做到喜歡他人。
3.在交往中一定要保持理性,不要掉進相悅定律的深淵。
4.可以利用兩個人的相悅定律帶動更多人喜歡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