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有人說過一句話:子女跟父母的緣分分兩種,一種是來報恩的,一種是來討債的。
面對報恩的子女,父母的晚年會活得更輕鬆一些。而面對討債的子女,父母的晚年,就會變得很落魄,甚至還會淪落到老無所養的地步。
我們總是說,兒孫自有兒孫福,莫為兒女做牛馬。聰明的父母,會適當放手。而憂心的父母,卻只會全部包攬,最後不但討不到好,還被人抱怨偏心。
02
55歲的羅阿姨,如今就淪落到了,兩邊不討好,還被兒媳婦抱怨偏心的地步。明明她出力幫大兒媳帶孩子,出錢幫小兒媳帶孩子,可到了最後,兩個兒媳都埋怨她偏心,還叫囂着以後別指望他們養老。
羅阿姨有兩個兒子,大兒子比小兒子要大3歲。自從羅阿姨退休之後,她就在大兒子的召喚下,去了大兒子家幫忙帶孩子。當時小兒子還沒結婚成家,兄弟倆倒也沒有因此產生齟齬。
直到小兒子也結婚成家,小兒子也懷孕生下孩子後,羅阿姨就有些左右為難了。小兒媳生了個孫女,羅阿姨想讓老伴去照顧。可小兒媳嫌棄男女有別,不願意讓老伴去,非要指定羅阿姨去照顧。
可羅阿姨跟大兒媳商量,大兒媳又一口拒絕了,說孩子從出生到現在都是你來帶的,你突然走了,換成爺爺,孩子還不習慣。你不能去,讓弟媳找自己娘家媽帶。
03
大兒媳不放人,羅阿姨也沒辦法,也不敢撕破臉皮跟大兒媳對着干,生怕大兒媳跟大兒子鬧離婚。她只好小心翼翼地跟小兒子商量,要麼讓小兒媳娘及媽來帶孩子,她每月補貼小兒媳2000塊錢。
一開始小兒媳並不願意,認為羅阿姨偏心和重男輕女,哥嫂的兒子羅阿姨就當成寶,自己的女兒就當成草,不願意抽身來照顧。羅阿姨一聽特別扎心,可她也沒辦法,分身乏術,只能再給小兒媳補貼1000塊錢,每月補貼3000塊錢。
羅阿姨承諾每月補貼3000塊錢後,小兒媳這才消停了下來。可她這邊消停了,大兒媳卻又不知道從哪得知了羅阿姨補貼小兒媳的事情,在家裡大吵大鬧,責備羅阿姨偏心小兒媳。
羅阿姨耐心跟大兒媳解釋,這也是沒辦法的辦法,我出人給你帶孩子,就沒辦法出力幫小兒媳帶孩子。既然不能出力,就只能出錢了。
04
可大兒媳卻不聽勸,反而在家裡變着法子跟大兒子吵架,鬧離婚。被折騰了一個星期後,大兒子也扛不住了,哀求羅阿姨,要麼就大家給錢,要麼大家都不給錢,一視同仁。
羅阿姨一聽,心裏也很苦啊,在大兒子家住的這些年,家裡開銷她有時也得自己出錢,相當於是出錢出力給大兒媳帶孩子。而對於小兒子,她沒去照顧小兒媳月子,也沒去照顧孩子,本身就虧欠小兒媳,補貼一些錢,也是理所當然的。
見羅阿姨不肯退讓,大兒媳憤怒地說:你每月補貼小兒媳3000,每月也要給我3000,一視同仁。見大兒媳油鹽不進,羅阿姨也賭氣地說,既然你要一視同仁,那我給你帶了幾年孩子,現在也得去給小兒媳帶幾年孩子。我不是你一個人的婆婆,我也得公平公正。
見羅阿姨果真收拾行李,要搬到小兒媳家,大兒媳一下子就慌了,說羅阿姨走了,她兒子怎麼辦?她和大兒子可是天天要上班,沒時間照顧孩子。
05
羅阿姨不為所動,大兒媳婦就惱羞成怒了,你就是偏心小兒子,仗着這個由頭去補貼他們。你今天要是走了,以後也別指望我養老。
羅阿姨猶豫不決,不知道該不該走。而小兒媳那邊聽說嫂子也要3000,更是不肯罷休,說要麼羅阿姨過去幫忙帶孩子,她分文不要,要麼羅阿姨再給她漲3000,總不能所有便宜都讓嫂子一個人佔全了。
兩個兒媳婦的喊話和叫囂,讓羅阿姨左右為難。老伴勸她算了,誰的孩子也不帶,錢也不給了,反正孩子是他們的,又不是為我們生,我們沒有義務養了兒子,還得養孫子。
話雖如此,可羅阿姨還是擔心自己這麼一撂攤子,以後自己和老伴的養老,就真的沒有人會搭理了。
今日話題:
你認為羅阿姨該如何做才公平,一視同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