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兒防老,這是幾千年的老傳統了,在崇尚孝道的古代,這種方式沒問題。但現在時代發生變化了,年輕人越來越注重自由和獨立,不願意跟老人住在一起了,所以在孝順和照顧老人的問題上,也大打折扣了。
也有些年輕人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客觀條件迫使他們無法守在父母身邊盡孝。比如子女在外地打工,父母在老家生活,如果子女回老家,就掙不到錢;如果把老人接去外地,老人又故土難離,所以就「忠孝兩難全」了。
客觀情況發生了變化,老年人的觀念也要發生變化,不能固執地非要養兒防老。如果死抱着這樣的想法,那很有可能會失望的,這年頭孩子越來越靠不住了。
老太養兒防老失敗後,尋找到新的養老方式
劉阿姨原本和老公住在鄉下,老夫妻互相照顧着,感情很好。兒子一家住在城裡,節日時一家三口會回來看看,婆媳難得見面,客客氣氣的。
可後來,劉阿姨的老伴突然腦溢血去世了,劉阿姨傷心不已。原本老夫妻倆互相照顧着,兒子也不用擔心他們,反正一個有事的話,另一個肯定會馬上打電話給他的。
現在劉阿姨一個人了,她一天到晚沉浸在喪夫之痛中,兒子就很擔心她會有事。劉阿姨也很不適應一個人生活,吃飯時她會不自覺地盛兩碗飯;睡覺時會半夜叫着老伴的名字;一個人坐着時會自言自語跟老伴說話……
兒子跟兒媳商量後,決定把劉阿姨接城裡去養老,劉阿姨覺得挺欣慰的。所以到兒子家後,她慢慢地從痛苦中走出來了,不再那麼傷心了。
劉阿姨慢慢好起來後,兒媳就讓她幫忙做家務了。剛開始劉阿姨也沒什麼意見,大家住在一起,理應要互相幫襯着的。但自從劉阿姨開始做家務後,兒媳就逐漸不做了,什麼都讓劉阿姨做,劉阿姨就越來越累。
兒媳還不給劉阿姨伙食費,其實,既然叫劉阿姨去買菜,理應要給劉阿姨買菜錢的。可兒媳覺得劉阿姨有退休金,就用退休金買菜吧!劉阿姨想自己就一個兒子,她的錢將來還不都是兒子兒媳的,所以就默認了。
可慢慢地不光買菜錢,其他各種費用,比如水電費、燃氣費、物業費、買生活用品等的錢,統統由劉阿姨負擔了。劉阿姨就感覺吃不消了,她一個月也就3000塊退休金,現在全貼給兒子家了,還要動用存款。
兒子是不管家裡這些事的,經濟大權在兒媳手裡,兒媳不肯把錢拿出來,劉阿姨只能自掏腰包的。所以劉阿姨和兒媳之間的矛盾逐漸產生了,兒媳還總是嫌她洗的衣服不幹凈、做的菜不好吃、地板沒及時拖等等。
劉阿姨覺得自己哪是在兒子家養老啊?分明是在兒子家做傭人,還不如傭人呢!傭人還有工錢,可她不僅沒有工錢,還要倒貼呢!不僅倒貼錢,她還要受氣呢!
劉阿姨在兒媳家住了半年後,有一天,兒媳嫌劉阿姨做的菜不好吃時,劉阿姨終於忍無可忍了。她就跟兒媳大吵一架,吵完架後,劉阿姨氣呼呼地回鄉下了。
劉阿姨決定不到萬不得已,再也不去兒子家了,她也不指望靠兒子養老了。住在兒子家半年,每次兒媳嫌她不好時,兒子一次都沒有站出來維護過她,她很是心寒。
現在回到鄉下後,劉阿姨面對獨自生活,心裏五味雜陳。她既感到孤獨,又擔心萬一有個頭痛腦熱了怎麼辦?如果自己倒在地上,身邊沒手機的話,別人連知道都不知道,還怎麼救她?
有一天,劉阿姨突然想到了互助,她跟村裡的老太們結成互助,不是可以解決很多問題了嗎?於是,劉阿姨就去找老太們,跟她們說了自己的想法,沒想到大家都積極響應。劉阿姨就組織大家一起逛生態園,一起跳廣場舞等。
兒子周末來看劉阿姨時,劉阿姨還讓兒子教會了她使用智能手機,然後她又去教會別的老太,再然後這些老太建了一個老太群,群主是劉阿姨。
在劉阿姨的組織下,老太們經常聚在一起,誰有事了只要在群里吱一聲,別人就馬上去幫忙了。有一天晚上,劉阿姨在群里發了一條身體不舒服的信息,大家馬上關心地詢問她,季阿姨和宋阿姨還跑去陪她睡了一夜。
自從建了這個老太群後,老太們像找到了組織一樣,那些子女在外地的老太,好像有了依靠似的。劉阿姨幫着大家解決各種問題,每天忙忙碌碌的,變得很充實,一點都不孤獨了。
大家都互相幫助着,能不麻煩子女的,就盡量不麻煩子女。村裡的張阿姨生病後,劉阿姨組織了幾個阿姨輪流去陪護的,張阿姨的兒子兒媳在外地,他們趕回來後感動不已。
劉阿姨找到了這個新的養老方式後,生活一下子變得美好了,她不用再去兒子家看兒媳的臉色了。其實,跟劉阿姨有相似情況的老太很多,所以她們都很積極地響應劉阿姨,大家結成了互助式的養老。
在養老的問題上,老年人要學會互助
對那些子女不在身邊的空巢老人來說,養老真的是個問題,有些人會選擇去住養老院,但另外有些人是不願意去養老院的。對他們來說,養老院畢竟是個陌生的地方,是別人的地盤,哪有自己家裡好呢?
金窩銀窩不如自家草窩,生活了一輩子的家,是最熟悉的地方。家裡什麼東西放在什麼地方,老人都非常熟悉,老人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差了,就不願意換地方住的。所以,他們會不願意離開家,不想去住養老院。
可迫於無奈,有些老人沒有生活自理能力後,不得不去子女家,或者去養老院。其實,對還有生活自理能力的老人來說,互助式養老也行好,等到實在動不了了,再去子女家或者養老院。
人與人之間原本就要互相幫助的,老人之間更是要互助着。大家都是老人,溝通起來比較方便,彼此更能理解對方,這比跟子女溝通要容易得多。所以老人之間要學會互助,儘可能地抱團取暖,讓晚年生活更美好。
作者:一個情感領域的創作者,專註於情感領域的各種問題,歡迎關注。生活因為有情有愛才有溫暖,讓我們在愛中成長,在真情中度過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