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70後的我們,漸漸步入中年,我們的父母也步入老年了,我們應當擔起身上的責任,盡孝了。
上次,父親幹活而腳底打滑,脊椎受傷住院了。看着病床上的父親,既心疼又生氣。心疼是傷筋動骨需靜養,行動不自由,還受痛苦。生氣是因為,作為兒女的一再叮囑他們種點小菜吃就行了,可七十歲的老人,還跟老媽去抬樹子,說拿回家當柴火,結果摔跤骨折了。因為鎮上房子有天然氣,老房子不常住,原本很多柴都擱在那,這些年被蟲蛀成粉粉了。
我每天負責父親的一日三餐和檢查,母親就負責侄兒侄女上學。還好離醫院不遠,每天往返家與醫院之間,父親好在沒其它慢性病,什麼飲食都可以吃。我是今天排骨湯,明天雞湯魚湯,有時小炒菜帶點水果之類的送給父親,讓他多吃點,病養得快點。父親說,吃不了多少,沒必要天天吃這麼好,我想他一定是心疼錢花多了。錢和身體相比,身體比錢重要了。有好身體才有一切,沒身體一切皆是零,不是嗎?
一天早晨,醫生護士查房,隔壁床的大伯昨天檢查的血糖還是14點多。聽說大伯都已經住院四五天了,怎麼血糖還是那麼高,還沒降下去。我心裏咕咚一下,什麼醫院,連個血糖都降不了,是醫生不行,還是用藥不行。後面我才發現,大伯的女兒,女婿也很孝順。幾乎每天都給大伯送飯,不是豬腳湯就是燒白之類的,都是高油高湯的食品。聽說大伯喜歡吃甜品,他們買了一大爪香蕉擺在那。大伯想吃就吃,有時一連吃一兩根。我明白了,大伯的血糖為啥沒降下來了,跟他們的食物有關。醫生一心給病人降血糖,家人的飲食卻在不斷升血糖,難怪大伯說頭昏沉沉的,下不了床,走不了路。我在想,既然是糖尿病,難不成醫生對飲食沒囑託,還是兒女把病人交給醫生,沒問飲食注意些什麼嗎?兒女還是本着,在父母尚在,他們想吃啥滿足他們,才是孝道的精神在照顧呢?後面,我與他們的聊天中,告訴他們老人的飲食要清淡些,少鹽少油,血糖高要注意些哪些,他們似懂非懂的應和着。本着一顆善心,舉手之勞的事,也希望大伯身體早日康復,早出醫院才好!
是的,無知者無罪。但我認為,人無完人,在我們未知的領域,我們能否多多諮詢一下這方面的知識,如果有文化的,能否用我們的手機查查相關的注意事項呢?
在此,希望我們能盡孝,也盡好孝,也讓孝道作為一種美德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