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什麼性質的人際關係,人與人之間的相處都會和聊天掛鈎,而一個好的聊天方式,會給人一種如沐春風的感覺,不好的聊天方式則會讓人覺得多說一句話都是一種煎熬。
學誠法師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你說的話,其實就是別人眼中的你。大家都想改變自己的命運,好好說話,就是改變命運。」
而在兩性關係中,一個人的交流方式會很好地促進彼此的感情,畢竟聊天是提升親密度的關鍵所在。
近因效應:最近發生的事情會給人們留下深刻的印象
甲乙兩個人從小學開始就是關係很好的朋友,而且他們彼此都非常了解對方的喜好。
但是最近一段時間,甲因為家中發生了一些不愉快的事情,所以心情十分不好,甚至有時候乙和他說話,都會被莫名其妙地接受他的怒火。
後來因為一件偶然的事情,甲被捲入了一宗盜竊案,然後乙認為甲過去那麼久的時間裏一直都在欺騙自己。
再加上他已經忍受了很長時間的來自甲的負面情緒,於是他和甲斷絕了友誼,絲毫沒有想起他們最開始的感情是有多親密。
而這就是心理學中的近因效應在起作用,在人與人交往的時候,第一印象很重要,因此彼此在這個階段都屬於不了解的狀態,所以第一印象的好壞就決定了兩個人接下來的發展究竟是良性的還是否定的。
但是在兩人交往的後期,彼此已經處於一個很熟悉的狀態,因此這個時候第一印象所起到的作用就不是那麼強烈了,這時大顯身手的就是近因效應。
就好比國慶七天出去遊玩,你會對第一天發生的事情銘記於心,但是對最後一天發生的事情則歷歷在目。
近因效應指的是最新出現的刺激物能夠促使印象形成的一種心理效果,也就是說故事最後的走向能夠更加深入人心。
由此可見,男女之間在交往的時候,聊天的結束方式也是需要注意的一個事項。
交流時,喜歡這樣「結束」的女人,通常情商很高
很多女人抱怨自己的桃花不旺,但是若是通過查看她們的日常與異性相處的細節,你就會發現一絲蛛絲馬跡。
「嗯」、「行」、「好的」、「早點睡」等這些都是她們通用的一種聊天結束方式,乍一看沒有什麼大問題,但是仔細觀察你會發現在這些結束語之後,通常都是再無下文。
因為這樣的聊天方式若是放在朋友之間的相處中沒什麼大礙,但是放在兩性關係的相處中就會覺得有些生硬。
而生硬的結束語就像是正在聽一首好聽的歌突然戛然而止一般,而彼此的感情升溫也就會被迫終止,因此想要增進彼此的感情,就需要從聊天結束語上着手解決。
例如真的有事忙也不要突然消失不見,而是向對方說明自己不能繼續奉陪的理由,並不是真的不想和對方說話;
例如在聊天結束的時候對對方今天聊天的內容給予肯定,如「今天和你聊天我很開心」、「你說話真的好有意思,今天是我笑的次數最多的一天」等等,這樣的結束方式會讓對方迫不及待地迎接和你下一次的聊天;
例如在說晚安的時候再附加一句別的話顯得不那麼倉促生硬,如「蓋好被子,別著涼」、「期待和你的下一次聊天」等,短短几個字,就足以撩撥對方的心弦,讓他輾轉反側。
語言是一個人在人際交往中的第二張名牌
一句話能成事,一句話也能壞事,有時候一句話能夠成就一段很好的愛情,有時候一句話也能讓一段感情分崩離析。
由此可見,掌握說話方式對促進人際關係的交往有着舉足輕重的作用。
當然,我們在聊天的時候若是能夠多站在對方的角度去考慮問題,那麼語言所起到的作用就更加事半功倍。
畢竟比「術」更內在,也更高層的東西,是對人對己的了解,站在對方的角度來說話,這才是說話之道的真正要義。
在兩性關係中,語言是最能夠直接暴露一個人的物質,甚至你開口說話,對方就能夠粗略地估計你是一個怎樣的人。
因此我們需要理性地表達自己,學會合理地運用聊天方式,正如蔡康永所言:「你越會說話,別人就越快樂,別人越快樂,就會越喜歡你;別人越喜歡你,你得到的幫助就越多,你會越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