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有大量對領導能力的研究,都表明了討人喜歡的重要性,但有一種說法一直存在,那就是討厭鬼總會佔上風。
不過,一個令人興奮的消息是,一項研究表明,有威脅性、愛操縱他人或自私自利都終究無助於人們取得成功。
在伯克利哈斯大學和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研究結果中,有證據表明,討厭的人在工作中沒有優勢。這篇文章發在頂級學術期刊PNAS上。
「我對調查結果的一致性感到驚訝。」研究報告的合著者卡梅隆·安德森在一份新聞稿中說:「不管是從個人角度還是從整個環境的角度看,不友好都不能讓人們在權力競爭中取得優勢——即使是在很糟糕的『狗咬狗』組織文化中。」
為了確定這一點,研究人員對很多人做了一項長達14年跟蹤研究。首先,他們對來自三所不同大學的本科生進行了人格評估,並對他們的不良性格進行了評分。
10年後,他們再次被評估。這一次,研究者向參與者詢問了他們工作場所的文化,以及他們在工作中的權力和地位。
接下來,研究人員調查了參與者的同事,問他們在工作中與同事的合作情況、他們的行為,以及他們在工作組織體系中的地位。
研究結果很清楚:那些慷慨、值得信賴、總體上很好的人,和那些「討厭鬼」獲得權力地位的機率相同,那些喜歡操控別人、不討人喜歡的人,並沒有獲得更多的成功。
為什麼討厭鬼容易成功的說法一直存在?
根據這項研究,最有可能出人頭地的是性格外向的人,作者將其歸因於他們的社交能力。與他人相處融洽、有主見、精力充沛的外向者往往會在工作場所獲得最高的職位。
但這些討厭鬼最終還是佔據了權力的位置,只是不比其他人多。這項研究的作者認為,他們從震懾他人中獲得了權力提升,但這被他們糟糕的人際交往能力所抵消。
安德森說:「這裡的壞消息是,組織確實會讓一些討厭鬼負責一些事,就像也會讓受歡迎的人負責一樣。」
「換句話說,他們會向討厭鬼以和其他人以同樣的比例分配權力,即便這些討厭鬼掌權之後會對組織造成嚴重損害。」
這是必然的,因為在我們的文化中,仍然有關於成功的討厭鬼的說法。想想我們的故事,想想電視和電影里所有討厭的老闆類型,很多人常常都讓人覺得自私和不可親近。
而更有趣的是,是關於誰也不能在討厭的老闆身上佔上風的描述。我們一次又一次地看到一個流氓、一個混混的變種,他無視組織,我行我素。
想想辦公室里那些典型的場景吧,當彼得·吉本斯(Peter Gibbons)反抗他討厭的老闆之後,帶着一種不顧一切的態度回來工作。很快地決策層就認定他是一個具有最高領導潛力的人。
現實生活中也有很多這樣的例子,那些混蛋最終掌權,讓人覺得威懾力才是他們成功的原因。
這項研究的作者在論文中以史蒂夫·喬布斯為例。他們認為一些讀過他傳記的人可能會想,「也許如果我變成一個更大的混蛋,我會像史蒂夫一樣成功。」
但除了這些例子之外,當涉及到有權勢的女性時,還有一種不同的變化。
成功的女人面對着瘋狂/壞女人的刻板印象(crazy/bitch stereotype)
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領導力研究教授珍妮弗•伯達爾(Jennifer Berdahl)寫了一篇引人注目的文章,講述了學術界對女性的看法。
作為一名研究生,她注意到初級女教師往往被視為「有上進心、友好、善良的人」。她們中的每一位都被認為有某種托累阻礙着她們的成功,比如太年輕就生了小孩,但他們仍然比高級教員更受歡迎。
伯達爾注意到,當談到高級女教師時,她們每個人都有一個看似不同的負面敘述。這些流言會讓年輕教師的像她這樣和學生敬而遠之,因為她們每個人都以某種方式被描述成「瘋子」或「壞女人」(bitch)。
一開始,伯達爾接受了這一點,但後來當作為一名初級教師搬到另一所大學時,她注意到在高級女教師周圍也有同樣的說法。這使她想和男性教師一起工作,而男性教師似乎好一些。
最終,在她成為高級教師的第三所大學,又發生了改變:「那種一個有前途『小妹妹』的感覺,變成了一個怨憤的妻子;獲得終身教職後,又成為一個被鄙視的媽媽……現在我成了一個婊子、瘋子、一個討厭媽媽的類型。」她寫道。
伯達爾的文章指出了這些女性刻板印象的不公平性和根深蒂固的本質,這一立場在《Cosmopolitan》的文章「為什麼我們需要停止稱有權勢的女性為壞女人」中得到呼應。這是一個錯誤的敘述,意在詆毀有權勢的女人。
經過思考,我想知道瘋狂的壞女人這樣的故事是否不僅僅是將有權勢的女性邊緣化。這難道不也強化了這樣一個觀念:女人要想成功就必須是個壞女人嗎?
它反映了一種討厭鬼的途述方式,即要在工作等級中排名靠前,你需要自私和有侵略性。
然而根據伯克利的研究,事實並非如此。
不友好的行為阻礙了通往成功的關鍵之路
「不友好是一種相對穩定的個性特徵,包括爭吵傾向、冷漠、自私等行為方式。」研究人員解釋說:「……令人討厭的人往往對他人懷有敵意和辱罵,為了自己的利益欺騙和操縱他人,忽視他人的想法或利益。」
這是一個問題,因為僅關注這點,會忽略其它一些能帶來成功的關鍵因素。在這項研究中,作者確定了四種獲得權力的途徑:
支配性攻擊行為:使用恐懼和恐嚇。
政治行為:與有影響力的人建立聯盟。
集體行為:幫助他人。
稱職行為:擅長自己的工作。
作者總結說,討厭鬼可能會使用具有支配性、攻擊性的行為,但如果他們忽略了集體行為,就會抵消由此獲得的任何好處。所以自私、好鬥的人在取得成功方面沒有優勢。
安德森強調,大量研究表明,當權者把自己的利益放在首位時,他們往往會帶來濫用和腐敗的文化,並導致他們的組織走向衰敗。
安德森說:「我對管理者的建議是,說注意隨和性,這是擔任權力和領導職位的重要條件,先前的研究很清楚:和藹可親的掌權者會帶來更好的結果。」
By Alison Escalante
https://www.pnas.org/content/117/37/22780
https://www.forbes.com/sites/alisonescalante/2020/09/18/research-finds-that-being-a-jerk-doesnt-help-you-get-ahead-at-work/#3f6ec18e3db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