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止精神內耗的最好方式:別跟自己過不去

2022年09月29日13:23:19 情感 1798

作者:清如許(富書作者)


你是否也有過這樣的感受?


總愛跟自己過不去,為一些微不足道的事情反覆琢磨。


在內心掙扎、胡思亂想中,大量心理資源被消耗,什麼事也沒做,只覺身心疲憊。


好比一腳踩剎車一腳踩油門,精神內耗嚴重,感覺身體慢慢被掏空。


可怕的精神內耗,正在悄悄蹉跎我們的歲月,拖垮我們的人生。


停止精神內耗,開始自我救贖,心無阻礙,幸福自來。


停止精神內耗的最好方式:別跟自己過不去 - 天天要聞

不糾結,內心更通透


劉震雲的小說《一地雞毛》中,為讓女兒進附近最好的幼兒園,小林和老婆絞盡腦汁。


然而,想上心儀的幼兒園,關係不硬,門都沒有。


小林和老婆正犯難時,鄰居突然找上門。


鄰居說自己姐姐家孩子不去了,想把這個名額讓給小林家。


小林和老婆既驚喜又感激。


不出所料,小林家孩子順利入園,可是,不久後,小林和老婆開始懊惱起來。


他們聽說,鄰居根本沒有姐姐,之所以幫小林家孩子入園,是因為自己家孩子不願上幼兒園,才拉上小林家孩子去陪讀。


因此,小林和老婆認為鄰居沒安好心,卻也不好跟人家理論。


小林倍感受辱和窩囊,覺得自己沒本事,心裏像吃了馬糞一樣感到齷齪。


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


很多時候,胡思亂想,太過執念,心裏就會苦悶,並讓自己陷入困境。


就像小林兩口子,雖然鄰居有私心,但自己家孩子能上心儀的幼兒園,其實解決了自己的難題。


本是一件好事情,卻因為可憐的自尊和強烈的自卑,偏偏糾結那些無足輕重的細節,自尋煩惱,生活一地雞毛。


《平凡的世界》中,田潤生就是這樣的一個人。


停止精神內耗的最好方式:別跟自己過不去 - 天天要聞


田潤生從小吃穿不愁,畢業後當了司機,在那個年代算是體面且收入不錯的工作。


郝紅梅是個寡婦,還帶着一個孩子,生計艱難。


本屬於不同階層的兩個人,生活中可能永遠不會有交集。


但田潤生不糾結於世俗的眼光,大膽追求喜歡的人,堅持和郝紅梅結婚,還得到了家人的接納,收穫了幸福。


其實,想清楚自己要幹什麼,只管放手去做就好了。


凡事想得開、看得透,人生大多數痛苦將煙消雲散。


正如汪曾祺在《慢煮生活》中寫道:不糾結、少俗慮,隨遇而安,以一顆初心,安靜地慢煮生活。


生活之路千萬條,站在原地不動,陷入無休止的糾結中,跟自己內耗,任何一條路都走不通。

真正內心通透的人,從不糾結走哪條路。因為,他不管走哪條路,都能走得瀟洒。


停止精神內耗的最好方式:別跟自己過不去 - 天天要聞


停止精神內耗的最好方式:別跟自己過不去 - 天天要聞

不計較,心胸更寬廣


今年8月底,北京環球影城未來水世界演出前,幾名遊客疑因搶座互毆,被觀眾齊喊「滾出去」,後被帶離現場。


本是休息放鬆的美好時刻,卻為一些雞毛蒜皮的瑣事爭搶、計較,不僅影響好心情,還要為更大的損失買單。


電影《荒蠻故事》里,奧迪男在開車,一個壯漢故意頻繁變道,他便開窗辱罵。


本打算揚長而去,沒想到被壯漢追上,還被砸了玻璃,奧迪男大怒,將壯漢的車撞到湖裡。


離開的奧迪男還不解氣,調轉車頭又回去跟壯漢繼續糾纏,兩人在激烈的打鬥中引發了油箱爆炸。


等警方趕到,兩人都被燒焦了。


停止精神內耗的最好方式:別跟自己過不去 - 天天要聞


尼採在《善惡的彼岸》中說:與惡龍纏鬥過久,自身亦成為惡龍。


與爛人計較,自己也難洗清白,多半的結局是兩敗俱傷。


俗話說:「忍一句,息一怒,忍一事,少一事。」


有些小事主動退讓一下,大度一些,看似吃虧了,其實是為自己的幸福增加了籌碼。


我和朋友開車正常行駛,突然一輛轎車從路口竄出,朋友急忙剎車,差一點就撞上了。


然而,那輛車司機卻凶神惡煞,朝我們大喊大叫。


朋友只是微笑,對那傢伙揮揮手。


一場糾紛就這樣避免了。


曾看過一句話:不是什麼人都配做你的對手,不要與那些沒有素質的人爭辯,微微一笑遠離他,不要讓他咬到你。


《增廣賢文》中說:「用心計較般般錯,退步思量事事寬。」


與其斤斤計較,不如稍安勿躁,凡事退一步海闊天空。


不計得失,不爭輸贏,懂得包容,其實就是與生活和談,跟世界言歡。


停止精神內耗的最好方式:別跟自己過不去 - 天天要聞


停止精神內耗的最好方式:別跟自己過不去 - 天天要聞

不攀比,心態更從容


一位朋友在外企工作,收入較高,她老公在體制內上班,工作穩定。


年紀輕輕,就有房有車,我們都很羨慕她。


可跟她聊天,總感到她仍不滿足,甚至是滿滿的焦慮。


要麼就是羨慕身邊的老闆去年投資賺了幾百萬,要麼就是嫌棄老公升遷太慢……


朋友陷入攀比的煩惱里,難以自拔。


喜歡攀比的人,好像從不認真審視自己的所得,卻花費時間和精力,去窺視別人的擁有,總是在羨慕別人,把自己弄得心力交瘁。


正如有句話所說,「生活累,一半源於生存,一半源於攀比。


眼睛總是盯着比自己厲害的人,一直在後面跟跑,不僅節奏被打亂,而且不管自己擁有多少,心裏都會焦躁不安。


賢二機器僧:人生跟別人攀比,是無解的。


其實,把眼睛向內看,別太在意別人,認真做好自己,就會活得更從容。


主持人楊瀾在一次接受記者採訪時,向大家敞開了不為人知的內心世界。


記者問:你有很多機會演戲,卻不演戲,是什麼原因呢?


楊瀾說:我好像對演別人沒有興趣,只對做我自己有興趣。


她又補充道:發現自我,接受自我,成為更好的自己,是獲得更高品質和更快樂生活的一種保障。


不與人攀比,不盲從別人,發現真正的自己,做最好的自己,才是正確的選擇。


網上有這樣一句話:生是所修道場,其實哪種生活都一樣,而我們只看到了它的光。


你羨慕別人名利雙收,卻不知他疲於應酬,風光背後為早已報警的身體擔憂;


你羨慕別人時間自由,卻不知他焦慮叢生,常常為沒有着落的貸款發愁。


與其羨慕別人的美麗花園,不如經營好自己的樂土。


或許你的平淡無奇,正是別人嚮往已久的美好。


不與別人盲目攀比,簡單自在,心態從容,不困於心,不亂於情,終將活成自己想要的模樣。


停止精神內耗的最好方式:別跟自己過不去 - 天天要聞


停止精神內耗的最好方式:別跟自己過不去 - 天天要聞

不奢望,心緒更安寧


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煩惱?


自己體重200斤,卻期望兩個月跳舞就擁有彭于晏一樣的身材;


自己沒有寫作基礎,看別人出書,也想一年之內寫一本暢銷書;


自己剛做自媒體,就奢望一個月內擁有百萬粉絲……


人在這種狀態下特別容易崩潰,不切實際的慾望耗盡了自己所有的精力。


當一個人的能力,撐不起內心的慾望時,就會感到焦慮和煩躁,內耗隨之而來。


生活中的很多悲劇,並不是因為自己能力平平,而是明明知道自己能力平平,整天還胡思亂想,奢望過上遠超自己能力的生活。


正如老子所說:「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

生活本不苦,苦的是慾望過多,身心本無累,累的是背負太多。


周國平說:「一個人只要肯約束自己的慾望,滿足於過比較簡單的生活,生命的疆域才會更加寬闊。」


王凱是實力派演員,與風光一時的小鮮肉不同,他似乎有點佛系。


用他自己的話說:自己是特別容易滿足的一個人,把心態放平和,演上自己喜歡的戲就可以了,其他的一切隨緣。


「與其關注一些流量粉絲之類虛無的事情,還不如安安心心演好戲,做好自己本職工作。」


的確如此,不奢望過多,心緒方可安寧;懂得知足,才能常樂。


只有懂得剋制慾望,放下心中負累,才能輕裝前進。


聰明的做法是,約束過多的慾望,維持內心的秩序,把握適當的節奏,一步一個腳印,向更遠的地方走去。


肖申克的救贖》里說:「這個世界穿透一切高牆的東西,就在我們的內心深處。」


大多時候,困住你的,不是逆境,不是別人,而是自己的內心。


停止精神內耗,才是最好的自我救贖,無論何時,我們自己都是精神內耗的製造者,也是唯一的終結者。


告別精神內耗,終歸是一場自己與自己的對決。


不糾結、不計較、不攀比、不奢望,學會與自己和解,才是解決精神內耗的關鍵。


往後餘生,歲月悠長。願你停止內耗,內心明朗,永遠向陽,不懼日子的稀鬆平常,努力把自己活成一束光。

停止精神內耗的最好方式:別跟自己過不去 - 天天要聞

作者簡介清如許,富書專欄作者,喜歡讀書寫作,堅持筆耕不輟,用文字傳遞溫暖和力量,還會發光,新書《好好生活》正在熱銷中,和500萬人一起升級生活認知,本文:富書,本文版權歸富書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

情感分類資訊推薦

我對朋友吝嗇消費觀的鄙視,藏着自己內心深處的秘密 - 天天要聞

我對朋友吝嗇消費觀的鄙視,藏着自己內心深處的秘密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感受:看到身邊朋友在消費時斤斤計較,買瓶水都要貨比三家,心裏就忍不住泛起一絲不屑,覺得他們太「小家子氣」,而自己似乎在消費上要更豁達、更有格局?但你有沒有想過,這種對他人吝嗇消費觀的鄙視,背後可能藏着自己內心深處的真實想法呢
前男友去世,姑娘替其照顧家人、還債60萬元:我不能讓他背負着失信的罵名離開 - 天天要聞

前男友去世,姑娘替其照顧家人、還債60萬元:我不能讓他背負着失信的罵名離開

4月11日湖南衡陽縣金蘭鎮金家村曾家組來了一位時髦的90後美女沿途不斷有鄉親與她打招呼只見她熟門熟路地走進曾祥再老人的家送上牛奶等禮品,並掏出300元錢然後陪老人聊天拉家常,其樂融融……▲王婷與曾志的伯父。這位90後美女名叫王婷,是曾祥再老人已故侄兒曾志的前女友,因他兒子患有精神疾病,生活無法自理,王婷每年都...
人老了,走不動了,有三件事最好守口如瓶,這才是真聰明 - 天天要聞

人老了,走不動了,有三件事最好守口如瓶,這才是真聰明

在人的一生旅途中,當我們步入一定的年紀,就會被過往的記憶所包圍,如同海浪不斷拍打着心靈的岸礁。這便是我們逐漸變得柔軟和寬和的奧秘所在。正如阿根廷作家博爾赫斯所言:「歲月的流轉中,每個人都不可避免地肩負起越來越沉重的記憶重擔。」這種記憶,尤其
55歲大媽喪偶後頻繁相親,並開出4個條件,大叔直呼:無法滿足 - 天天要聞

55歲大媽喪偶後頻繁相親,並開出4個條件,大叔直呼:無法滿足

閱讀此文之前,請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又能每天給您帶來不一樣的故事,感謝您的支持,這廂有禮了~01我姑媽也是喪偶後開始相親,要求男方有房有車無貸款,還得會跳廣場舞,結果遇到一個大爺說房子車子都有,就是跳廣場舞會踩腳,最後
想用愛感化「治癒」NPD?別多想了!這是上帝才能完成的任務 - 天天要聞

想用愛感化「治癒」NPD?別多想了!這是上帝才能完成的任務

面對NPD的各種精神打壓和情感虐待,有些朋友「心胸寬廣、內心強大」,認為自己可以「包容」。另外,還有聖母拯救者心態,總認為她的本質是好的,相信「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愛能治癒一切」等,希望自己能用愛感化、療愈NPD。不過,「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NPD是一種人格障礙,她們的大腦部分結構異於常人(請參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