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離婚拉扯
該提問來自《第十六場使命心理學網絡課》
問:我今年40歲,是兩個孩子的媽媽,現在的狀況是離異快一年了,感情方面感覺還沒走出來,有點內耗。
我大概是2020年的6月份發現孩子爸爸有過7-8年嫖娼、約炮的情況,當時對方也不想離婚,大概簽了一個婚內的協議,他在經濟上做出一些讓步、放棄房子的權利,說繼續再磨合一年。
不幸的是一年以後,我又發現他又開始了。
我發現的時候是一年的時間,其實他開始也是有半年的時間改正,但過了半年又有在外邊約炮的行為。
這時,我已經下定決心要跟他分開,反覆地拉扯到去年11月份,終於把離婚辦妥了。兩個孩子,小的歸我,大的歸他。
雖然離婚了,但是他沒有離開家庭,還是和我們住在一起。
到今年的6月份,我發現他又在外邊聯繫了以後,要去見他的情人,這個時候我就覺得我已經被耗得差不多了,我想把他趕出去、不希望他住在家裡。
我最憤怒、也就是6月份發現他還在聯繫的時候,我給了他幾個耳光。一年前第二次發現的時候,我應該也是給了他一下,把他眼鏡給打掉了。但平時我是屬於比較弱勢的一個,很少跟人起衝突。
關於我們平時的相處,正常的交流很少,大部分都是關於孩子的事情。比如孩子什麼時候下興趣班誰接、打個電話通知一下誰有空去接一下、什麼時候回家吃飯等等。
對於他做的好的事情,比如孩子帶的好,我也基本不說。
在沒有發現他出軌之前,我覺得彼此的溝通方式也不太對,但我能夠忍受,因為我感覺反正是一家人。可能是因為我這方面經驗也少,覺得結婚多年以後的婚姻就這種感覺。
現在面臨的一個問題,就是如果他搬出去可能會帶走我的一個孩子,我有點捨不得。或者說我覺得他這個人的人品各方面會對孩子不好。
我自己不夠強大,沒有辦法一個人把兩個孩子拉扯大,所以,我特別糾結,內耗特別嚴重。
我現在也不是很明白怎麼做能讓我自己更好一點,或者讓我自己更舒服一點、讓我自己不會那麼內耗。
答:對於上述故事,我想從三個方面分析:
第一,情緒流動。
情緒流動,是心理健康的一個非常重要的表現。
在遇到事情的時候,想哭就要哭出來,因為不哭反而會讓情緒向內,形成自我攻擊、沉積。
從上述描述中,我能明顯看到女主的生活和身體裏面有更大的力量在對抗、在消耗,這透露出了一件事:女主對自己的感覺,沒有那麼地關心。
女主的這種感覺,叫做期待。因為她老公沒有按照她所認為的一種道德標準去生活,她認為對方應當成為一個專一的人,但對方卻不斷地在找別的性伴侶。
第二,事實。
在遇到問題的時候,不要急着去評判,而要回到事情里看到事實。
好比上述故事,事實是女主跟一個男生結婚了,有兩個孩子;事實是對方出軌後,在經濟利益上做了讓步。
男生在金錢上是怎麼對待這個家庭的?
在沒有發現出軌之前,男女雙方的經濟是獨立的,只是說出了事情以後,他作為補償、把經濟讓出來了,放棄房子的權利,房子現在全歸女方所有。
不管他情願不情願,放棄財富層面的利益是一個事實。
上述提到的這一層面,不是想要為男生辯駁,而是人成長很重要的一點,是看見事實,因為看見事實的時候,心裏就不會那麼難受了。
而且,當我們不去評判一件事,當我們不把自己的觀點凌駕於自己的感受之上,我們才會看見事實,而事實會幫助我們走向真正的情感。
第三,出路。
除了上述的提問描述,我和女主在網絡課的現場還進行了深入的對話,了解到女主是需要他的。
所以,他在家庭里應當有他的位置,也應該承認他在家庭里創造了一份貢獻。先不說對錯,不說理智,在情緒上要承認他為家庭創造了價值。
承認他對這個家庭有貢獻、承認他也創造了價值,也是在給自己尋求出路。
因為如果否定他的創造、否定他的價值,他就沒有了位置。而一個男人在一個家裡沒有位置,他就需要找別人,這是最簡單的邏輯。
所以,不要談說「我知道應該讓他走」,因為這是理智腦的決定,在情緒腦裏面不是這樣的。情緒腦里,他依然應當有個位置。
女主為什麼會痛苦?因為理智腦和情緒腦有了衝突的,沒有辦法整合,所以她就很彆扭。
必須讓其中一個成為主導者、成為創造者,讓其中一個來率領自己,才可能完成創造。
根據我的工作經驗,我可以告訴你,理智腦一般是打不過情緒腦的,因為情緒腦的啟動只要300毫秒,而理智腦的啟動要1~3秒。
而且,就算是讓他走,在家庭系統裏面他也應該有他的位置。因為他是一個父親,我們不可能在一個家庭裏面消滅一個父親的位置,我們沒有這個權利。
哪怕他今天已經不在了,他依然要有他的位置,因為他就是家庭的創造者。
對家庭而言,女主和老公都是偉大的創造者,如果我們不給創造者位置的話,家庭就沒有辦法繼續存在、孩子也會受到影響。
當然,對於他給的傷害,這些我都認同,但在情緒上要看見本質的部分——在我們內心深處,可能承認別人的位置真的很難,但一旦給予他應有的位置,很多事情都會順其而變。
另外,我要立刻告訴女主一個事實,就是一個妻子打一個丈夫的行為,女主用的詞叫「不應該」,但其實不是,我覺得是一個位置的衝擊、序位的衝擊。
我不知道倆人當時發生了什麼,肯定是情緒失控,但我們可以看見:這對他作為一個丈夫的位置形成了一個很大的衝擊,他失去了一個丈夫、一個父親應有的權威。
一個被妻子打的丈夫,還擁有權威嗎?
不要分析,可以感受一下:如果你是一個外人、一個旁觀者,看見一個女生打一個男生,認為這個男人還有位置嗎?
答案是沒有,失去了位置、尊嚴感,這是最基本的。當然,同樣地,如果一個丈夫打妻子,也是對妻子位置的衝擊、序位的衝擊。
所以,所謂的「我知道要把他趕走」,我是一點都不贊同的,因為倆人之間的命運有很深的糾葛,不是這麼簡單的事。
女主現在的人生有兩條路:
1)繼續跟他相處下去,但接受他的這些事情。
2)彼此分開,但依然承認他是孩子的父親,家庭里依然有他的位置,即便你將來跟別的人創造一個新的家庭。
這兩條道路不管選擇哪一條,都一定比現在卡在這裡強,因為卡住是很不舒服的,女主要放過自己。
永遠不要讓頭腦決定自己的生活,可以通過連接別人改變一下自己的狀態。
學會放下理智、放下認知、放下對錯,先讓自己鮮活澎湃地活一次。
如果不知道什麼叫澎湃鮮活地活一次,就去跑步找一下感覺,或者觀察那些鮮活生命的狀態,放開再綻放。
很多人走上修行都是生命當中遇到了死亡之谷,有些人是健康、有些人是財富、有些人則是愛出現了很大問題。
在愛上感覺被欺騙、感覺不被尊重、感覺沒有被真正地愛過,那就通過行動讓自己真正得到滋養,祝福你。
主創團隊 | 冷愛 方賞 茜茜
本文的插畫,任何網站、報刊、電視台、公司、組織及個人,未經授權,不得部分或全部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