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裝愛一個人,究竟有多累?」| 假性親密關係

2022年07月15日04:48:40 情感 1463

「假裝愛一個人,究竟有多累?」| 假性親密關係 - 天天要聞


· 01 ·


你有沒有這樣的感覺:和最親密的伴侶在一起時,雖然不離不棄也從不爭吵,卻難以真正建立一種深刻的、自由的、能夠互相響應的聯結,總是「好像差點什麼」的感覺。


有人說,戀愛久了就成了習慣,好像就沒有心動的感覺了


但是習慣和不心動,其實是兩回事


習慣是你適應了兩個人的相處模式,並且對於身邊的人不再掩飾真正的自己。當你想到這個你已經習慣的人有一天不在身邊,你便覺得好像無法接受。


而不心動,是無論對方做了多少令人感動的事情,你都僅僅是對於事情的感動。倘若做那些事的人換成別人,你也並非不可。


這未必是一段關係走太久後的疲憊,而有可能是心理學所說的「假性親密關係」(Irrelationship)。


假性戀愛關係,只是打着戀愛的幌子,過着單身的日子。


有些感情,外看一切安好,內看卻發現只是兩個孤獨的人,演着孤獨的戲。


一切低質量的愛情,都可以稱之為「假性親密關係」。


可能是你根本不愛他。

可能是你潛意識就抗拒親密。

也可能是兩個缺愛的人,都只想索取,而無力付出。


它有很多種,但思來想去

還是這一種假性親密最普遍:我們都在害怕真實,習慣偽裝。

「假裝愛一個人,究竟有多累?」| 假性親密關係 - 天天要聞


這種關係並不罕見,如果我們仔細觀察自己身邊的人,也許就是自己,也許是你的父母。

有一個朋友,她有一對在外界看來關係無比和諧的模範雙親。然而有一天她告訴我,她一直不確定父母間的感情是不是真的。


因為她發現,如果父親或母親突然得急病或者出意外,儘管另一方會各方面做得無可挑剔,但在聽到壞消息時的瞬間卻沒有驚恐和擔心——即因「可能會失去」而產生的本能強烈情緒。


父母的這些表現,儘管無可指責,卻使得一個原本安全感和幸福感滿溢的女生開始懷疑親密關係的價值。


· 02 ·


「假性親密關係」是怎麼建立起來的呢?


這種關係,事實上是伴侶雙方「共謀」的一種狀態:


前一段時間有一個很火的視頻,採訪了一對天津的老夫妻,結婚三十多年堅持AA制。


他們生活上那種「劃清界限」到何種嚴苛的程度呢?比如:


兩人共用一個冰箱,有嚴格的區分,上層放老先生的東西,下層放老太太的東西;就連雞蛋,都會有各自的標記。

兩人輪流使用一個廚房各自做飯;睡覺也不會睡一塊去,一年365天,老先生只能睡冷冰冰的地下。


「假裝愛一個人,究竟有多累?」| 假性親密關係 - 天天要聞

這樣的一對老夫妻,雖然住在同一屋檐下,但生活上基本沒有相互的支持,更談不上情感的交流了。


這樣表面上看似「穩定和諧」的過日子的關係,實質上,已成為沒有感情基礎的「空殼」婚姻——好像有沒有對方的存在,都差不多了


利用形式上的在一起,來迴避真正的在一起。你們可能在外人看起來是親密的;但實際上,這段關係避開了雙方彼此的坦誠和接納、避開了雙方自願地為這段感情和對方付出。


它是雙方不自覺地精心構建起來的「聯結」,需要伴侶雙方的不謀而合。


心理研究顯示,「假性親密」是習得型的行為模式。


有些人的原生父母本身就是「假性親密關係」的示範,他們從不自主、自發地互相表達愛意,從不衝突,相敬如賓,整個家永遠處在一種僵死而和諧的狀態中。


更理論性地講,「假性親密關係」是一種防禦機制——是兩個人一起在防禦那種「需要雙方一起努力形成的真正親密狀態」。

「假裝愛一個人,究竟有多累?」| 假性親密關係 - 天天要聞


那麼,為什麼真的有人想要迴避真正的親密狀態?


很多時候,我們害怕「真的在乎一個人」,或者「讓別人對我們來說變得重要」。因為真正的親密關係代表着相互關心,彼此共情及情感付出。但這些是需要承擔情感投入的風險的,在乎一個人,我們就有可能因此受傷。


「假性親密關係」就是這樣的一種防禦機制

幫助我們抵抗這樣的恐懼和焦慮,使我們覺得呆在這麼一段關係里是「安全」的,是不會「失控」的


因此,有心理學家認為,在「假性親密關係」中,我們處於一種「情感禁閉」的狀態,即雙方不自覺地達成了協議——共同保持情感上的麻木。


這種禁閉的狀態,看起來雙方是在一起,但卻拒絕進行深刻的情感聯結,在實質上卻是一種分離。

「假裝愛一個人,究竟有多累?」| 假性親密關係 - 天天要聞


以情侶關係為例:有的人雖然口上說著愛你,並對你進行着無可挑剔的關心,但實際上他或她對於了解你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毫無興趣、


你們的親密,每一步關係的進展,好像只是在進行着角色扮演。

兩者無法分開,但永遠警惕着不進入對方的內心。


「假裝愛一個人,究竟有多累?」| 假性親密關係 - 天天要聞


「假性親密關係」有多種形式:


有時候可能一方的行為取決於另一方的需要(索取方為主導);


有時候一方接受什麼取決於另一方給予什麼(付出方為主導);


有時候一方負責表演而另一方負責讚賞(表象上的完美情侶)。



但無論哪一種,關係中的雙方都是平等地被束縛着,他們自願被束縛去感受到「世界是安全的」。


· 03 ·



有人一地雞毛,有人掙扎痛苦,也總有人不斷義無反顧地走進婚姻。


正如錢鍾書先生所說:婚姻就像一座圍城,裏面的人想出去,外面的人想進來。


多少人說出口的誓言,履行的時候才意識到需要付出的代價。


每個人都渴望愛與被愛,渴望找到「靈魂伴侶」,但總會遇到各式各樣的阻力。


原生家庭的創傷,約定俗成的偏見,夫妻矛盾心結,經濟壓力問題……


我們總會有辦法解決,所謂親密關係,就是在有限的人生中,無限解決親密問題的關係。


羅蘭米勒在《親密關係》中寫道:當研究者要求100對婚齡持續45年的滿意夫妻,解釋他們婚姻成功的原因時,他們回答:


珍視婚姻,認為婚姻是長期的承諾和忠誠;

有幽默感;輕鬆化解相處矛盾

有相似處,在大部分事情上都能達成一致;

真正喜愛配偶,享受共度的美好時光。



「假裝愛一個人,究竟有多累?」| 假性親密關係 - 天天要聞

用一句話概括這些技巧,就是:保持滿足,保持欣賞,保持成長。

情感分類資訊推薦

田朴珺曾問蔡瀾:你介意太太有藍顏知己嗎?蔡瀾答:我不吃醋的 - 天天要聞

田朴珺曾問蔡瀾:你介意太太有藍顏知己嗎?蔡瀾答:我不吃醋的

田朴珺跟蔡瀾一起吃飯,問他:「你會介意太太有藍顏知己嗎?」蔡瀾並沒有正面回答,而是巧妙地答非所問:「我很多東西都很喜歡吃,但我不吃醋,不吃酸的東西!」看樣子蔡瀾跟太太的婚姻是開放型的,太太方瓊文職業是電影監製,也是個獨立大女主的樣子,所以兩
結婚35年丈夫出軌50歲閨蜜轉賬18.6萬,她僅追回4.3萬,律師:法院不告不理 - 天天要聞

結婚35年丈夫出軌50歲閨蜜轉賬18.6萬,她僅追回4.3萬,律師:法院不告不理

據中國裁判文書網,上海浦東法院審理了這樣一起案件:胥女士和沈先生1989年登記結婚,共同生活三十多年後,不料丈夫竟然和自己的閨蜜陳女士有了婚外情,並多次大額轉賬給陳女士。該事件引髮網友廣泛關注和討論,登上微博熱搜榜。△相關事件登上熱搜2024年7月,62歲的胥女士和67歲的沈先生離婚,結束了35年婚姻。離婚後,胥...
回顧:公公扒灰,兒媳嫁給公公,結果,一人被殺,一人喝葯而死 - 天天要聞

回顧:公公扒灰,兒媳嫁給公公,結果,一人被殺,一人喝葯而死

有些事兒擱在老黃曆里早該翻篇了,可有些事卻好像在生活的旮旯里長了根,不會翻篇。就說江蘇鹽城一個小村子裏的舊事,擱到現在聽着都覺得刺得慌——公公跟兒媳婦攪和到一起,最後鬧出人命,這事放到八十年末的農村,跟拿鈍刀子割肉似的,疼得人直抽氣。女子吳
以自由之姿,共赴愛的山間茅屋,潺潺小溪 - 天天要聞

以自由之姿,共赴愛的山間茅屋,潺潺小溪

村上春樹曾言:「你不是我權衡利弊後的選擇,而是我怦然心動後,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堅定。愛情中最好的心態,大概就是深情而不糾纏。我做好了跟你一輩子的打算,也做好了隨時要走的準備。我是愛你的,但,你是自由的。」這番話語,恰似一縷清風,拂過愛情的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