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厲害的不人:事拖,話不多,人不作

2022年07月06日10:18:20 情感 1277


真正厲害的不人:事拖,話不多,人不作 - 天天要聞

無論是誰,都會遇到措手不及的麻煩;無論是誰,都無法預料明天和意外那個先來。人這一生中,會遇到形形色色的人,經歷大大小小的事,聽過深深淺淺的道理。電影《後會無期》中有一句犀利的話:「聽過很多道理,依然過不好這一生。」回顧半生,的確如此。道理都懂,卻還是不可避免的重蹈覆轍。那麼如何避免陷入這樣的人生「陷阱」呢?王陽明先生曾言: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即知行合一。深以為然。反觀我們身邊,會發現真正厲害的人,都做到了這三點:事不拖,話不多,人不作。

01

事不拖看到過這樣一個問題:你可曾因為拖延而錯過了什麼?有一個年輕人的回答,令人頗為感慨:年輕人寫道:他說記得去年他和女朋友還在一起時,每次女朋友叫他做點什麼事。他都說:「你再等一會兒…」時間久了,終於有一天,女朋友不再給他說這句話的機會了,倆人就此分手。男孩在問題下留言:「如果當時我沒有一直說你再等一會,直到她失望至極後離開,那我和她也許會是不同的結局……」有時候,一旦錯過,便是一生。有人因為拖延,失去了愛情;有人因為拖延,失去了友情,有人因為拖延,失去了親情;有人因為拖延,失去了未來。晚清名臣曾國藩說: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敗;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敗。百種弊病,皆從懶生。戒傲戒惰,保家之道也。懶惰、拖延是成事路上最大的絆腳石,老話常說,一勤天下無難事。畢竟勤能補拙。曾國藩用一生來向世人和後人證明,中人之姿,也可以大器晚成。常有人自認為自個兒是拖延症晚期,沒救了,也因此心態轉變,日漸墮落,到最後只會更加憊懶,什麼事都提不起精神。凡是人,都會有惰性出現,遇到一些自覺麻煩的事情,常常會不自覺的拖延,此乃人之常情。只是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如果當下可以克服一念之惰,遇事不找借口,今日事,今日畢,相信結局會有很大不同。事不拖,說來易,行起難。勇於邁出第一步,守時守信,不拖延,讓人生少點遺憾。真正厲害的人,為人,惜時勤勉;處事,雷厲風行。

真正厲害的不人:事拖,話不多,人不作 - 天天要聞

02

話不多子曰:「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意思是君子在言語上遲鈍謹慎,而在做事上要敏捷利索。6月29日,被學生親切稱呼為「張媽媽」的張桂梅獲得了「七一」勳章,這是對她所作所為的褒獎,更是對她付出一切的最大肯定。拖着病體忘我工作,幫助近兩千貧困山區女孩圓大學夢,助力她們走出山村,去往更廣闊的世界。她改變了許多人的命運。這還不夠偉大嗎?即便如此,網絡上仍有人詆毀她,原因僅僅因為她要求學生五點半起床,十二點睡覺,午飯只有十分鐘。這種嚴格的作息,被網友罵她是填鴨式教育,誤人子弟。而這並非個例。袁隆平在車展上摸了一下豪車,被人貼上標籤說「生活腐化」。張文宏建議大家吃雞蛋喝牛奶,被抨擊崇洋媚外,屁股坐歪。劉翔08年奧運會因傷退賽,被人諷刺叫做劉跑跑,裝病賣慘作秀,給國家丟臉等等。他們在各自領域極有建樹,但他們也是普通的個體。面對無數詆毀、謾罵、諷刺,他們往往默不作聲。我們可以從無數渠道獲得訊息,包括娛樂、新聞、知識,不限於一地,不限於時間;可是,這些冗雜的信息,有真有假,有新有舊,讓人難以分辨。發聲變的容易,人人擁有了相當的話語權。微弱的聲音也能振聾發聵,微小的事件也能釀出一場風暴。狄更斯說: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每個人都可能裹挾輿論,也會被輿論裹挾。設身處地的想,若我們被人詆毀、謾罵、諷刺,該當如何?話不多,不亂語,持正守心,避免無心之語傷人傷己。正所謂,守心不出錯,守嘴不惹禍。無論生活還是網絡中,都應當謹記,惡意詆毀的話,別亂說;道聽途說的話,別瞎說;添油加醋的話,別胡說。

真正厲害的不人:事拖,話不多,人不作 - 天天要聞

03

人不作人們常說不作死就不會死。話很糙,理很正。孔老夫子感慨:「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民鮮久矣」。中庸之道,並非取中之道,不上不下,而是對分寸、尺度的細微把握。一個人如果失去了分寸,不能很好的把握度,往往下場不會很好。韓信就是很好的例子。韓信之死,和其性格脫不了關係。齊國降漢,已成囊中之物,韓信聽從謀士蒯通建議,一舉攻破齊國,以齊地未穩為由,向劉邦索要「齊王」封號。劉邦當時被項羽困於滎陽,不敢隨意得罪韓信,只好封韓信為齊王,但心裏動了殺機。後來有人告密,說韓信謀反。劉邦抓了韓信,不過沒有殺他,只是貶了韓信改封為淮陰侯。韓信怨恨漸增,羞於跟周勃灌嬰樊噲為伍。對於呂后而言,天下平定了,韓信始終是心腹大患。於是就有了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這一著名典故。韓信被蕭何騙到宮中,呂后殺死了韓信。蕭何自污,張良低調修道,獨獨韓信一如既往,不改其心,沒有把握好君臣之間的度,失了分寸,由此被猜忌,被設計殺死。不作,其實是一種底線思維,也是一種度的把握。無論做人做事,有底線,有自己的行事準則,能把握一個度,不失分寸,是一個人最靠譜的能力。凡事,要把握一個度,懂得適可而止。學會換位,站在對方角度看待問題。知道急流勇退,學會示人以弱。《鬼谷子》有言,「天地之化,在高與深;聖人之道,在隱與匿。」與君共勉。

情感分類資訊推薦

一個建築工地老闆女兒的彩禮清單! - 天天要聞

一個建築工地老闆女兒的彩禮清單!

在一個繁華的城市中,有一處正在熱火朝天施工的工地,這裡是城市新地標「天際之塔」的建設現場。工地老闆張富貴是個有着豐富經驗和遠見的人,他白手起家,憑藉著自己的勤勞和智慧,將一個小小的建築隊發展成了如今享譽業界的建築公司。
當一個人給你帶來三種感受時,這是上天在提醒你「避開」他 - 天天要聞

當一個人給你帶來三種感受時,這是上天在提醒你「避開」他

在現實生活中,如果你與某個人不契合,或是他會對你造成危害,實際上,上天會給你許多提示。 例如,當你和這些人在一起時,會陷入無盡的麻煩,感到極度不適。 或者時常遭遇不幸,又或者承受巨大壓力,心情鬱結。 那麼,請尊重自己的感受,切勿再與他交往。
小三主動挑釁該怎麼應對?怎麼反擊第三者並解決婚外情? - 天天要聞

小三主動挑釁該怎麼應對?怎麼反擊第三者並解決婚外情?

小三主動挑釁該怎麼應對?怎麼反擊第三者並解決婚外情?在婚外情案例中,剛發現老公出軌已經夠讓妻子們糟心的了,可是這個時候,不知廉恥破壞別人婚姻的第三者還偏偏故意來挑釁你,再給你添添堵。很多原配可能就會崩心態,婚外情解決起來就更難了。為什麼現在
結婚才一年,公婆和小叔子4口就搬來住,我笑:真不見外 - 天天要聞

結婚才一年,公婆和小叔子4口就搬來住,我笑:真不見外

原創文章,全網首發,嚴禁搬運,搬運必維權。本文為微小說,情節虛構,請理性閱讀。王小梅和劉剛結婚已有一年。每天清晨,王小梅總會早起為劉剛準備好早餐,然後送他出門上班。劉剛雖然工作繁忙,但兩人依然保持着甜蜜的感情。
結婚後你悟出了哪些道理? - 天天要聞

結婚後你悟出了哪些道理?

結婚後,我悟出了幾個重要的道理:1. **相互尊重和理解的重要性**:婚姻不是一場單方面的追求,而是彼此尊重、理解和支持的共同體驗。學會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問題,更容易解決矛盾和建立更深的情感連接。2. **溝通是解決問題的關鍵**:無論是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