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二:以終為始

2022年07月01日10:45:19 情感 1854

塞繆爾•約翰遜說:「滿意源自內心,那些對人性一無所知的人總是妄圖通過改變外在而不是內在性情來追求幸福,結果必是徒勞無功,而本來想擺脫的痛苦卻與日俱增。」太多人成功以後,反而感到空虛,得到名利以後,卻發現犧牲了更寶貴的東西。因此我們要固守願景,然後勇往直前堅持到底,才能讓生活充滿意義。

這就是以終為始的原因,如果你覺得上面的語言太過文字化,不能深入生活中去執行,書里還給了一個場景,請你把自己代入場景中,認真去感知自己的內心,尋找自我生命的終極追求。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二:以終為始 - 天天要聞

假設你正在前往殯儀館路上,要去參加一位至親的葬禮。抵達之後,居然發現親朋好友齊聚一堂,是為了向你告別。親族代表、友人、同事或者社會夥伴,即將上台追訴你的生平。

請你想一想,你希望人們對你的人生會有怎樣的評價?你希望他們能回憶起你的哪些成就和貢獻?你希望你的一生對周圍人會有什麼樣的影響?

你希望在蓋棺定論時獲得的評價,才是你心中真正渴望的成功。找到它,從現在開始,讓它成為你的人生目標,作為你衡量一切事情的標準。你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無論發生在何時,都必須遵守這個標準。這就是由個人最重視的期許或者價值觀來決定一切,#以終為始#從這裡開啟。

以終為始告訴我們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都要先認清方向。這樣不但可以對目前的處境了如指掌,而且不至於在追求目標的過程中誤入歧途,白費功夫。

以終為始原則基礎之一是:「任何事都是兩次創造而成,我們做任何事都是先在頭腦中構思,這是智力創造或者叫第一次創造。然後付諸實踐,這是體力創造或者第二次創造。」但是,很多人面對事情的時候,「第一次的創造」未必都經過有意識的設計。那些自我意識薄弱或者不願意主動設計自己的生活的人,結果就是讓自己影響圈外的人或者事情控制了自己,然後生活就會屈從於家庭或者同事,朋友或者環境的壓力,受各種外界條件的制約。

比如生活中很多未婚人士,隨着自己的年齡慢慢增長,當外界環境壓力越來越大,自我意識慢慢扛不住的時候,就會聽從大眾的語言:找一個合適的人結婚吧,這就是生活的真相啊!

生活的真相是:無論你是否意識到,是否能夠控制,你生命中所有的事物都存在第一次的創造。我們每個人的人生都是第二次的創造,或者是自己主動設計的,或者是外部環境、他們安排、舊有習慣限定的。

運用你生而為人所擁有的獨特天賦——#「自我意識」#、「想像力」、「人類良知」去審視一下你生命中所有的第一次創造吧,思考下迄今為止你生命中所有重要節點的事情是經過你的主動設計還是被影響圈的局面裹挾着前進了?無論結果如何,千萬不要糾結悔恨,驕傲自滿。這個道理我們在積極主動的習慣一裏面已經講過了,面對已經既定的事實,我們無法改變,那就承認它。接受事實,才能真正認清真相,對的發揚,錯的改正,這是我們從過去獲得力量的正確打開方式。

以終為始的原則基礎之二是:自我領導。領導不同於管理,領導必須先於管理,領導是第一次創造,而管理是第二次創造。管理是順着正確的梯子向上爬,而領導則是判斷這個梯子是否靠在了正確的牆上。

這個原則在生活中的各個方面都一樣適用。各行各業的企業中,領導都重於管理,再好的管理也不能彌補領導的失敗。就像梯子靠錯了牆,你爬的又快又好又能怎麼樣呢?為人父母管理子女,如果只想到規矩,學習,效率和控制,忽略了親情和方向,大概率親子關係就會劍拔弩張。我和小張就是最貼切的案例,我希望他能養成良好習慣,所以處處壓制,小張在我的管教下看不到關心和愛護,只有管教,所以處處作對。

最主要的是我們的個人#自我管理#中,如果沒有自我領導,只是忙於提高效率,將會是一件非常危險的操作,生命之與每個人都有一次,當你忙於趕路,最後發現走錯了方向,而生命又沒有時間去讓你倒回去重來,這時候對生命的極度悔恨會讓你無法與自我相處,這將是老年面對生命的最大悲哀。這就是文章開頭以去殯儀館的方式讓你找到自我生命終極追求的原因。用生命的終極追求來進行自我領導,就像生命的梯子靠對了牆一樣,這時候再去進行你的第二次創造,管理自己如何能夠讓自己的生命之梯越爬越高。

以終為始要帶着清晰的方向和價值觀來扮演自己的各種生命角色。它意味着我們每天都要牢記自己的價值觀。這會讓我們保持積極主動的態度,以價值觀為行動準繩,一旦生活有變,就可以根據價值觀決定因應之道,不會受制於情緒和外界環境。如何保證自己每天都牢記價值觀?

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撰寫一份個人使命宣言,即個人的人生哲學或者基本信念。宣言主要說明自己想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品德),想成就一份什麼樣的事業(貢獻和成就),以及為此需要奠定的價值觀和原則。

個人使命宣言也可以稱為個人憲法。對於我們個人來說,基於正確原則的個人使命宣言同樣也是評價一切的標準,成為我們以不變應萬變的力量源泉。它既是我們做出關鍵選擇的基礎,也是在千變萬化的環境和情緒下做出日常決策的基礎。

只要心中秉持着恆久不變的真理,就能屹立於動蕩的環境中。因為一個人的應變能力取決於他對自己本性、人生目標以及價值觀的不變信念。

制定我們個人的使命宣言,必須從我們影響圈的核心開始,這裡有我們最基本的思維方式,就是我們觀察世界的自我「透鏡」。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二:以終為始 - 天天要聞

我們要從基本的思維方式裏面確立自己的願景和價值觀,利用自我意識檢查我們的思維方式是否符合實際,基於正確的原則。利用良知作為羅盤審視我們獨特的聰明才智和貢獻手段,利用想像力制定我們渴求的人生目標,確定奮鬥的方向和目的。

這個核心同樣也是我們安全感,人生方向,智慧和力量的源泉。無論你是否意識到,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中心,它對我們生活各個方面的強烈影響毋庸置疑。

世界之大,所以每人的生活中心各不相同,正式由於我們不同的生活中心,讓我們在做選擇時也是千差萬別。比如以「家庭」為生活中心和以「配偶」為生活中心在面臨下班的臨時加班時:注重家庭的會考慮,臨時加班會讓我的家庭晚餐沒有人做或者家裡衛生沒時間整理。注重配偶的會考慮,臨時加班會沒有時間陪伴我的配偶,可能會讓她感到孤單。如果以金錢為生活中心時,可能會考慮加班有沒有加班費等等。

那麼到底什麼樣的生活中心可以長久呢?——以原則為生活中心,可以讓我們得安全感,人生方向,智慧和力量不斷得以發展。因為無論是伴侶還是金錢還是家庭或者等等的生活中心都可以發生改變,唯有原則恆古不變,歷久彌新。

原則是深刻的,實在的,經典的真理,是人類共有的財富。當然我們對原則的理解和認識受限於我們對自己和世界本質的了解,也會受到時下流行的與原則相背離的哲學和理論的影響。但是我們局限性也是隨着學習逐步改善的,原則不會改變,但是我們對原則的理解可以改變。

以原則為生活中心,我們的智慧和人生方向就來源於正確的地圖,反應真實的歷史和現狀。任何原則都有必然後果,遵循原則,後果積極,違背原則,後果消極。以永恆不變的原則作為生活中心,就能建立高效的思維方式,同樣也能正視其他所有生活中心。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二:以終為始 - 天天要聞

一個人的思維方式決定他的態度,生活中心不同,觀念自然不同。以原則為生活中心的人總是見解不凡,思想和行為獨具一格,因為堅實穩定的內在核心賜予他們高度的安全感,人生方向,智慧和力量,會讓他們度過積極而充實的一生。

假如你現在還缺少這樣一份基於原則的個人使命宣言,現在就是開始撰寫的最佳時機。

情感分類資訊推薦

我54歲,突然發現,生活富裕不顯老的女人,都有四個特長,很准 - 天天要聞

我54歲,突然發現,生活富裕不顯老的女人,都有四個特長,很准

我退休後這份工作,讓我接觸到以前接觸不到的人,自從環境變了之後,讓我突然意識到一個問題。凡是過了五十歲,生活富裕不顯老的女人,都有四個特質。大家品鑒。內核強大。我最近學到了一個詞語,就是自覺矜貴。只有內核強大的人才會做到。內核強大的女人,不
無緣夫妻,也會愛你一輩子 - 天天要聞

無緣夫妻,也會愛你一輩子

愛是牽掛,愛是在意,愛是想念,愛是期盼,在我心裏,全是對你的愛意,每一個夜深人靜的時候,我總是在想你。你是我最愛的人,無緣夫妻,也會愛你一輩子,我承認,我抗拒不了對你的情深,抑制不住對你的思念,對你的一份愛,會在我心裏纏繞一生。這世間的情緣
因為窮你做過什麼卑微又難忘的事?網友:初吻明碼標價26元 - 天天要聞

因為窮你做過什麼卑微又難忘的事?網友:初吻明碼標價26元

頭條的朋友們,大家好,我是你們的老朋友「達西文」專註分享各類趣事觀點,謝謝大家對我的支持,在這裡祝大家人生如意,事業有成,工作順心,生活開心,好事連連!都說一分錢難倒英雄漢,「貧窮」這兩個看着不起眼的字,卻能形成讓大多數人擺脫不了的困境。
因果報因:好人不一定長壽,壞人也不一定短命 - 天天要聞

因果報因:好人不一定長壽,壞人也不一定短命

經常有人會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而我覺得這句話不一定完全正確。如果你不信,我給大家舉兩個生活中的例子。我們老家有一個男人,現在有70多歲了,年輕時脾氣暴躁,對自己的父母非打即罵,對自己的親弟弟更不用說了,有幾次把弟弟打的半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