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畢業7年,從一文不名的小職員,到部門經理,再到被各大公司爭搶挖人,如今帶着團隊自己創業,用一個人的熱情點燃一群人的夢想。
有人結婚7年,從卿卿我我,如膠似漆,到小打小鬧,間歇性地冷暴力,再到因為孩子而重新開始,如今互敬互愛,家庭越來越溫暖,夫妻關係越來越和諧。
也有人養娃7年,從手忙腳亂,一家人雞飛狗跳,都圍着孩子團團轉,到如今淡定從容,像指揮官一樣,讓每個家人各司其職,分工合作,共同營造團結友愛的家庭氛圍。
他們的7年,從獨來獨往到學會合作,從自私自利,只知道關注自己,到學會換位思考,敞開自己,關注他人。
從單身到成家,從成年走向成熟,從租房到買房,從擠公車到開汽車,實現了一個又一個小目標,離夢想越來越近,滿懷憧憬與新的夢想,迎接下一個7年的到來。
而有的人呢?
畢業7年,在一個崗位上重複了7年的工作,穩定地忙碌着,像一個工作機器,沒有任何的活力與激情。
一直戀愛,不停分手,分分合合,總是怪自己運氣不好,期待白馬王子、夢中情人,會突然出現,卻無奈地發現,自己一直在一個又一個渣男、渣女中穿梭、徘徊。
好不容易遇到了心動的人,匆匆忙忙走進婚姻才發現,夢想與現實相差太遠,很快就喪失了對彼此的好感覺,孩子的出生也無濟於事,只能分道揚鑣。繼續尋找。
這類人的7年,看似每年也都在按部就班地變化着,而實際上,思維還停留在7年前的水平,甚至更早,屬於典型的頭腦成長的速度,趕不上身體發育的節奏,只漲年齡不漲經驗。
毫無例外,這些人極少能夠感受到幸福的滋味,可能都說不出到底什麼是真正的快樂,迷茫、焦慮,痛苦倒是會如影隨形,除了抱怨,似乎自己對一切都無能為力。
在工作中,大多數時候也是渾渾噩噩地混日子,換來換去,也只是換了個公司和頭銜而已,身份、職位和收入卻還是一成不變,找不到工作的意義,只是為了養家糊口,不得不上班。
看到同齡人比自己過得好,也只會說說風涼話,自嘲一下,承認自己生來平凡,偶爾也會憤憤不平,充當鍵盤俠,將所有的負面情緒,對準無辜的人狂掃一通,然後繼續該幹嘛幹嘛,一切照舊。
從來不去想未來會怎樣,過一天算一天,聽到別人說趁年輕,我們應該規劃未來,設置目標,繪製夢想,實現財務自由,總覺得像雞湯一樣不切實際,與自己太遙遠,連想都不敢去想,或許是懶得想。
只能每天像個陀螺一樣原地打轉,看似跟別人一樣過了7年,實際上是把同樣的事情,重複了7年而已。如此循環,再多的七年,對他們而言,也都不會有什麼分別。
這大概就是李笑來老師定義《七年就是一輩子》的意義所在吧。
同樣是7年,有人不斷地對自己的大腦,進行迭代升級,歷經7年,就能完成一次全新的蛻變,實現一次重生。然後繼續一個個7年的循環,不斷從新生到重生,人生不斷向上而生,越來越精彩,形成向上循環的慣性,就能活出別人幾輩子的精彩。
7年的時間,看起來很長,但又常常一閃而過,它對誰都是公平的,它的長度完全由我們自己決定。
在如今的信息時代,有時候我們一天所能做的事情,抵得上祖輩一年或多年的勞動,用剽悍一支貓,貓叔的《一年頂十年》的成長速度來說,7年就是一輩子,一點都不誇張。
如何讓自己在看得見的一個又一個7年里,不斷重生,活出生命的極致與精彩,是每一個追求上進的年輕人,都需要認真考慮的問題。
因此李笑來老師在《七年就是一輩子》中,告訴我們,重生的手段很簡單,那就是學習:
學習新技能,走入新領域,如此循環往複因為每次學習一樣新事物,往往意味着要回到初級水平,就像一次新生,總會伴隨着不確定帶來的恐懼和不安,但也是一次激動人心的冒險!
光有冒險精神還不夠,笑來老師還提醒我們:
衡量學習效果的標準一直都很清楚,生活沒有隨之改變,就是沒學會,沒學好。
所以,學習之後的改變才是硬道理。如此,在任何一樣新事物上,願意花上7年的時間一門精進,都會讓人發生脫胎換骨的改變,這幾乎是大家公認的事實。
但關鍵問題是,有多少人能夠堅持7年呢?
就連最簡單的讀書這件事,能從7天開始,到1個月,3個月,1年保持不間斷的人都寥寥無幾。
因此,如果用七年衡量一個人一輩子的成就的話,我絕對有理由相信:
在學習成長的路上,一定是剩者為王。你願意成為讀書學習路上的「剩者」嗎?
我鄭重承諾:我非常願意。
也期待敢於對自己做出承諾的你,從現在開始,先用一個7年的時間,至少在一件事情上,比如在讀書這件事上,主動「剩下」。
為自己的生命,換一次重生的機會,見證一次自我的蛻變歷程,相信7年後,你一定會感謝今天自己所做出的這個決定!
而我,還有一個讀書團隊和平台,願意陪你一起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