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與媳婦結婚後,與我們同住,然而兩代人同住一個屋檐下的生活並不是我想像般的樣子。因為習慣不同,雙方的矛盾越來越多,我實在不想再忍了……
我兒子在一家工廠上班,三十好幾了也沒有處對象,院子里一般大的孩子陸續都結了婚,有的還生了子,他還不急,我和他爸到處給他張羅對象。
相親的好幾個都沒成,不是他沒看上人家,就是人家嫌他工作不好,沒本事。後來還是他工廠的一個女工和他對上了眼,雖說家是周邊農場的,初中文化,但他倆對脾氣,把我兒子管的一愣一愣的。
當時我和老伴還竊喜,說終於有人來降他了,可後來才知道她就是我家娶回來的「祖宗」,真不知上輩子造了啥孽才攤上這麼個兒媳婦。還拖拉着這麼個家風不正的家。
看我兒子猴急猴急的樣子,我和老伴心想他年紀也不小了,好容易看上中意的,那就早早的把事給辦了,免得兩個人整出個啥事,就想早早去拜訪了女方家,看人家啥意思?
那個女孩兒叫英子,平時看着挺機靈,我去之前旁敲側擊的問了一下:「英子,你們那裡結婚都有啥風俗呀?」「阿姨,這個我也不清楚」。聽到她的回答,我沒有再問,我知道她是個聰明的女孩。
前一陣子聽兒子說英子的同學嫁人了,他還跟着一塊兒去湊了熱鬧,二十好幾的姑娘,怎麼可能不和要好的姑娘說點私房話呢?我猜想她是留有心眼兒,想讓父母來提要求。
那天是周末,我們一行人就去了英子家所在的團場,沒想到英子父母張嘴就要20萬的彩禮,說自己養大一個閨女不容易,說這個數額在他們那裡還算少的。除了彩禮外,還得有房子,另外金銀首飾一樣不能少,他們就這一個閨女,必須風光迎娶。
我環顧四周,抬眼看了一眼他家房頂脫落的牆皮,很普通的家庭,他上有一哥哥,下有一弟弟,都沒有娶親,我心裏嘀咕,這彩禮恐怕是給她兄弟準備的。又不是條件多好,這一來就獅子大張口。
我當時和老伴也沒有應下,只說自己也是工薪人家,上還有老人要侍奉,經濟條件也不寬裕,這麼大的事得回去合計一下。當時英子父母見我們沒有吐口心有不悅,我兒子使勁戳我,我知道他的意思,但就是沒理他。
就這樣我們離開了,他們家竟然都沒留我們吃飯,我們去的時候可是帶了大禮,臨走時,我兒子和英子還拉了拉手,嘀咕了兩句,就聽見英子她媽在喊英子:「死丫頭,還不趕快給我回來」。
出了門,我兒子就一臉不高興,埋怨我們沒有應了婚事,老伴兒背着手氣呼呼的:「你小子懂個屁,沒見人家要的是錢嗎?你真以為人家看上你了,你大姨給你介紹的翠萍你不要,城裡那麼多女孩,你都不願意?你看看你找的這都是啥人家?」
看着老伴鐵青的臉,兒子想回嘴被我拉住了:「有啥回去再說,大馬路上不嫌丟人呀」!就這樣,我們隨便找了一個飯館,吃了個便飯就往回走,一路上誰也沒有說話,沉悶的回了城。一回家,兒子就一頭扎進了卧室,老伴坐在沙發上生悶氣。
我怕他氣出個好歹,就給他寬心,說實在不行就答應了吧,三十好幾的人再不結錯過了,可就是一輩子,可老伴死活不同意:「他還真當賣閨女呢,等等再說,城裡好姑娘多的是」。
就這樣結婚的事擱置了下來,兒子見我們不同意,賭氣說自己一輩子都不結婚,老伴聽了一下火了:「你嚇唬誰?老子不是你嚇唬的,要結婚就住在家裡,這麼大的房子,還不夠你蹦噠,彩禮一分沒有,愛結不結,不結滾蛋」。
兩個人正在熱火朝天的吵着,沒想到英子站在了門口:「哎呦,英子來了,怎麼不進屋呀?」我趕緊把英子讓進了屋,兒子一把就把英子拽進了他屋裡,關上了門。
「老趙,你這是幹啥呀,把他逼急了萬一有個好歹,我看你後悔吧」!「你別以為我糊塗,我清醒着呢!我剛說的都是實話,結婚的事就這麼著了」。說完老伴就出了門。
兒子和英子也再沒提結婚,也照樣交往着,我還囑咐兒子不要沒有輕重,做事有點分寸,他還嫌我多事:「媽,你咋那麼多事兒?我知道了,我們不會的……」
可兩個月後傻眼了,英子竟然懷孕了,兒子一下慌了神:「媽,你說咋辦呢?」「該咋辦咋辦,給你們說了,你們不聽,這下惹出禍了吧?」
英子也很不好意思的來了我家,其實我是想成全兩個孩子,可這節骨眼上我又不能擅作主張,如果如了他家的意,那日後日子真沒法過了。「英子,阿姨知道你也是個好孩子,可上次去你家,你家的條件有點太……」
「阿姨,我知道我爸媽提的條件重了,可如今我有了你家的骨肉,你們不能不管我呀?」「你們兩個也不是小孩子,都是成年人,這種事也是你情我願的,誰也怪不了?你們的事兒還沒定下來,實在不行就先把孩子做了,以後的事兒再說吧」。
其實我也是權宜之計,英子見我態度冷漠,哭着離開了,「媽,你太狠心了」。「你媽是為你好,一個孩子就把你拴住了,沒腦子的東西」。兒子一個趟子子追下了樓。
我早就預料到接下來發生的事,所以才提醒兒子不要猴急,看我家不吐口,英子她媽肯定沒少給她出注意,她一個團場初中生,個子不高,長相一般,在城裡無親無故,想站住腳談何容易?我家雖不是大富大貴,但好歹也是有工作的正經人家,我老伴退休前還是廠子的領導。
上次去英子家,我一聽他爸媽說話就知道賊精賊精的,她媽眼珠子亂轉,都會說話,他們可是會看人,雖說我兒子就一普通工人,但是是家中的獨子,好歹也是技校畢業,有各種技能證書,有一門手藝。
如果英子能嫁到我家,也算是前進了一大步,我之所以一直不吐口,也不讓他們奉子成婚,就是想殺殺他們的這股氣焰,想着萬一成不了也就算了,她家還有兩兄弟,負擔重着呢。
可誰曾想後來發生的事雖如了我們的願,但有太多的事是始料不及的。我原以為英子的肚子會掀起一場風浪,沒想到他父母卻泄了氣,沒有興師問罪,沒有哭鬧。
主動來了我家談婚事,與上次相比,簡直是天壤之別,這次的要求就是儘快完婚,說自己家閨女不懂事,肚子大了,遮不住不好看。
這次再沒有要求彩禮、房子,只說一切隨我家,我和老伴一下被整的措手不及,「兩個孩子願意,肚子都大了,那還有啥好說的,那就這麼定了吧,該有的禮數一樣不能減,我們老趙家也不是單幹人家」。
英子父母聽後樂壞了,把大肚子的英子終於塞進了我家,我們還是給了88800的彩禮,也圖個吉利,首飾一樣不少,唯一就是沒買房。
婚後讓他們和我們住在一起,家裡房子寬敞,日後孩子生了也好照顧,英子和她父母也沒有任何意見:「挺好,挺好,一切都聽你們家的」。
敲定以後,我們就以最快的速度讓他倆結了婚,我們準備了孩子需要的各種物品,我更是跑前跑後,小心翼翼地伺候着英子。剛開始英子還不好意思,媽長媽短,時時道謝。
可隨着肚子一天天大起來,英子的脾氣也漸長,越來越大,要求也越來越多。她說,懷孕了擠公交車不安全,想買輛車,讓兒子天天載着她。
說是跟我們老兩口商量,其實是想讓我們出錢。為了她肚裏的寶寶,我和老伴同意了,說給他們買輛五六萬元的車開着,可英子立馬不同意,說五六萬隻能買個國產車,那車不安全,萬一撞着孩子可就不得了。老伴哼了一聲。
我問她到底想買什麼車,她說已經看好了兩款,一輛15萬元,一輛21萬元。我們當時實在一下拿不出這麼多錢也就不歡而散了,之後幾天,英子對我和老伴都冷着臉,好像我們欠了她多少錢似的。
好容易熬到了孩子出生,一看生下來的男嬰,英子在醫院就給兒子撒起了嬌:「反正我不管,你答應我的,只要我生了兒子,你就得給我買車」。一番對話說的我和老伴都退了出去。
生了孫子,老伴比誰都高興,他家三代單傳,到了這一代,算是第四代,後繼有人對他們男人來說是最欣慰的,孫子的到來一下子略去了月子里所有的辛苦和不悅。
老伴和我商量取出了一個未到期的存摺,給他們買了那輛15萬的轎車,英子高興壞了,可新車買回來第一天,我們還沒坐上,兒子就開着車拉着她娘倆回了團場,我和老伴也只好乾愣愣的等着。
英子休完產假就上班了。孩子自打生下來,英子基本沒怎麼管過,對她而言,彷彿生了孩子,就已經完成了傳宗接代的任務,就算對得起我們老趙家了。
孩子從生下來到現在,她從來沒主動給孩子洗過衣服,更不要提給孩子把屎把尿、喂飯洗澡等瑣事了。她自己不愛動手,卻喜歡在旁邊指手畫腳,動不動就吼我兒子。
兒子上了一天班也累着呢,那個技術活由不得一點走神,我心疼兒子就得干,英子一會兒嫌我這兒做得不對,一會嫌我那沒有擦乾淨,有一次就沒忍住吵起來了,她一把抱過孩子推了我一把。
我一個踉蹌差點跌倒,這事讓我心寒了,她事後還滿腹委屈,給兒子告狀說我不吹涼就給孫子喂水,我自己的親孫子,難不成我想燙死他呀,這個我忍受不了,但是看在兒子和孫子的面子上,我也沒鬧大。
有些小事我都不敢在老伴面前提,怕他火杠子脾氣上來會出事,能忍我都忍了,其實,提到兒子,我更心痛了,這孩子還真是「有了媳婦忘了娘」。
我承認,這個兒子從小被我們老兩口嬌慣壞了,家務活不怎麼會幹,也是個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主兒,這會又被英子吃的定定的,他現在就是一個標準的「妻管嚴」。
遇事就知道站在老婆一邊,跟我們老兩口唱對台戲,你說能不讓我們寒心嗎?我也想過給他們買房子,讓他們出去單過,可如今這房價太高了,買了就是婚後房,就英子這麼會算計,哪天萬一……
老伴看我辛苦,也琢磨出我的心思,於是開了家庭會議,說我身體也不好,以後白天我們帶,晚上扔給他們自己帶,讓他們每月給家裡交伙食費。
英子悄悄踢了兒子一腳,兒子沒反應,英子不願意了:「爸,這可是你家孫子,住家裡也是你們允許的,我們掙的又不多,哪有錢呀?」
「知道不多還開個車,周末帶孩子開開就行了,上班就幾步路,用得着嗎?以後用錢地方還多着呢,我們又不是不帶,我家孫子肯定帶,但那也是你們的孩子,哪能只生不養,就這麼定了」。
說罷老伴就出了門,多一句話都沒說,英子雖然不高興,但也知道老伴的脾氣,只好照做,有一天,兒子擠過來幫我理菜,我偷偷的問兒子攢了多少錢,憋了半天他說一分沒存,全都給了英子,英子她哥結婚,家裡蓋房子貼了不少。
我狠狠的戳了他一下,我知道兒子老實木納,啥都聽英子的,有人管着也是好事,可都貼了娘家過了火總是不好,可兒子的家事我也不想多參和。
那天孫子有點感冒,我照常餵了葯,可一直不見好,就讓他們抱去醫院看看,兒子下樓開車去了,誰曾想英子磨了半天才起身,還問我要1000元,我說家裡沒有那麼多現金,得去銀行去,英子一下不願意了。
一跳一跳的,說我心狠,連自己家的孫子都不救,哭着數落說他們兩口子沒錢,我一下子火了,我知道她還是為那天的家庭會議耿耿於懷,剛巧老伴進門,一下子惹毛了。
「左鄰右舍的,嚎着好聽呀?我還不相信你們兩口子拿不出來1000元,家裡啥讓你們買過,就這生活費還沒開始交呢你就哭窮,你把你們兩口子的血汗錢都貼了你娘家,你以為我不知道呀,你老爹我還沒糊塗呢!」
說罷,老伴抱起孫子出了門,我趕緊跟着去了,兒子見我們下來了沒見英子還奇怪壞了,「開車」。兒子被吼了一聲,趕緊往醫院開。
在醫院退了燒,開了點葯就回了家,回來後英子也沒有做飯,一個人橫在床上,我心疼孫子,又心疼兒子,眼淚止不住的掉,兒子看了看英子,又看了看我,抱起孩子進了屋。
我和老伴也都60多歲了,實在不想再這樣嘔氣,於是就和兒子商量,讓他們搬出去住,孫子白天我們帶,下班自己接回去,給他們施加點壓力,老伴提出讓他們按揭買房,有了壓力,他們就不敢把錢隨便貼娘家,知道了養家的辛苦才能更好的過日子。
我也想明白了,管的太多就是害他們,至於今後的路,他們該怎麼走我們也決定不了,老伴這次的態度也很明確,過得了過,過不了離,想要孩子拿走,不要我們家也養的起。
英子知道和我們鬧僵了對她沒好處,沒了退路,只好同意了按揭買房。為了不讓她惦着娘家,我們只同意出一部分,包了裝修,其餘讓他們想辦法,貼娘家的是借的還是給的,自己去處理。
知道了我們的態度,英子也回了娘家,哭着要回了一部分錢,在我家不遠處買了一套小居室,算是有了自己的窩,其實不是我們心狠,但凡婚後英子懂點事,不要那麼貼着娘家。我們都不是這個做法。
兒子搬走的那天,老伴哽咽了一下,之後我們倆商量,但凡他們好好過日子,再不貼着娘家兩舅子,我們就把房款給補齊,想想這一路走來,還真是感慨。
原以為只要用心對人,就一定會得到感恩回報,可誰知,婆媳矛盾真如姐妹們所說的那般頭疼,是想想自己的親閨女,還有拌嘴的時候,更何況兒媳婦呢?可忍來忍去,最後還是沒忍住,我們這般年紀真的不想再生氣,多活兩年還能接送一下孫子,享受一下天倫之樂
不知道英子和兒子能不能體諒我們的苦心?不知道房貸的壓力和生活的繁瑣,能不能讓他們明白生活的不易?不管孩子多大,在父母的心中始終是那個惦念的人,我和老爸迎接生活愜意,白天管管可愛的孫子,晚上可以去跳跳舞,散散步。
再過兩年,孫子就上幼兒園了,那時候我和老伴會更輕鬆,也希望我的家庭能繼續這樣溫馨和諧,千萬不要再有波瀾……
這是一個情感傾訴的網絡故事
婆媳關係永遠都是一個難議的話題,故事中的公公和婆婆還算是通情達理,雖說結婚沒有買房子,帶一個兒子住在一起也沒毛病,況且兒媳婦家裡的一拖拉,換了誰也不會放心。
對他們生活的照料,對孫子的照管,老兩口都做到了無怨無悔,可不知足的兒媳婦以生了兒子為榮,慢慢的變得虛榮好面,也不感恩公婆所做的一切。
老人根本不欠子女的,帶不帶孩子都是自願的,沒有理由強求老人,更沒有白吃白住的理由,雖然現實生活中不乏這樣的情況,可真的辯起道理來,卻不該如此。
故事中的公和雖然撒了手,但是也不是放任自由,是讓他們嘗盡生活的不易,也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放了手,終於有了自己幸福的晚年生活,看着我很欣慰。
最後也祝願這一家人能幸福和睦的走下去……
(注:圖片與文章無關,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