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子芊上上
01 低級慾望的真相
社會在飛速發展,科技越來越發達,人卻變得越來越懶。
是不是這樣?人越來越「懶于思考」了。
放縱口腹之慾,每天吃飽混天黑,躺在沙發上刷劇刷娛樂刷短視頻,啥也不想,小日子悠哉悠哉。
大家沉浸在各種淺層的刺激里,這些淺層的刺激讓我們「上癮」,沉溺其中不可自拔。一個個碎片化的滿足,把我們的生活填滿了。
但這些「上癮」的快樂,來的快去的也快,它讓人渾渾噩噩,在不知不覺中就消磨掉你向上的動力了。
有句話講得非常好:
「低級的慾望通過放縱就可獲得,高級的慾望通過自律方可獲得,頂級的慾望通過煎熬才可獲得。」
凡是高級的慾望,都是反人性的。你想要好身材,必須克制住自己那張好吃的嘴;你想多看幾頁書,必須收住自己那刷視頻的手;你想多掙幾毛錢,必須穩住自己那顆躁動的心。
反人性的事,還往往不好堅持。順着人性,由着自己的性子,多簡單啊!直接躺平就OK了嘛。所以,絕大多數人寧可躺在底層的舒適區麻醉自己,也不願意去磨礪自己。
還有一個扎心的真相,這個世界上,20%的人掌握着80%的財富。少數的富人們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是不允許80%的窮人吃苦的。
大多數人沉醉於各種短暫而刺激的快樂,這是消耗一個人精力最好的方式,這也是資本讓各種娛樂遊戲泛濫的隱言。
普通人被享樂黑洞吞噬着,可以得到放鬆和快樂;享樂成癮了,就難以爬起來奮鬥,和富人爭奪資源了。
康德說過:
「如果我們像動物一樣,聽從慾望、逃避痛苦,我們不是在選擇,而是在服從。」
02 真正看透這個世界的人,都在用苦難修行
自律的人,都不願意過得太舒服。
低級慾望放縱了人性中的貪嗔痴,而高級的慾望恰恰需要控制人性中的貪婪,需要你持之以恆的專註、屏蔽掉各種誘惑,為了美好的目標做延遲滿足。
這種自律的延遲滿足,能讓我們變得更優秀。
可是,有人會說,早起太痛苦,跑個5公里太痛苦,讀兩頁書就睡,掙倆個錢太難。然而,偏偏是讓你痛苦的事,往往是你最需要提升的地方。
凡是能讓你「爽」的東西,一定也能讓你「痛苦」;凡是讓你痛苦的東西,最後一定能成全你。
羅胖子說:
「人哪,應該擺脫多巴胺,追逐內啡肽」。
怎講呢?你想要什麼,得到了,身體就分泌多巴胺,讓你快樂,這是一種獎賞機制。而你做一件事非常痛苦呢,身體就分泌內啡肽,讓你不那麼痛苦,這是一種補償機制。
就像打遊戲,就會分泌多巴胺。而健身呢,就會分泌內啡肽。
人呢,得主動去做那些讓自己痛苦的事。
美國名校芝加哥大學的一位教授到訪北大時曾提到:
「芝加哥大學對學生的基本要求是:做困難的事,因為一個人要想有所成就,就必須做那些困難的事。」
真正看透這個世界的人,都是在用苦難修行。
村上春樹每天4點起來寫作,跑步,一堅持就是40年;比爾·蓋茨每天3點起床工作;喬布斯每天9點前,早已經把一天的工作做完……
很多時候,成功毫無秘訣可言,不過是吃別人吃不了的苦,受別人受不了的累,熬過別人熬不了的難。
窮人要想改變命運,唯一的路徑就是「主動去吃苦」,敢於對自己下狠手。
所有舒服的人生,都是熬出來的。
梁啟超曾說:
「一個人要保持勇氣,要不為劣等慾望之所牽制。一被物質上無聊的嗜欲東拉西扯,那麼百鍊成剛也會變成繞指柔了。」
哪有什麼人生開掛,不過是苦熬。
03 所有命運饋贈的禮物,早已在暗中標好了價格
奧地利作家茨威格曾說:
「所有命運饋贈的禮物,早已在暗中標好了價格。」
你得到的,一定是付出了代價的。有因有果,此刻的歡愉,正是地獄的台階。
真正想要變好的人,都會不停突破自己的「舒適圈」。
作家王欣說:
「你所看到的那些愜意、閑適、無拘無束、不受金錢困擾的慢生活,其實都是人生給予自律的獎賞。」
真正自律的人,都會選擇犧牲部分的短期價值,能夠抵制誘惑,拒絕無效社交和垃圾娛樂,捨棄那些毫無價值的東西。
他們善於投資長遠價值,讓人生增值,享受掌控自己的人生的快感。
記得看過這樣一段話,與君共勉。
當你以一生為投資周期,看到的是時代和人性;
當你以十年為投資周期,看到的是變化和規律;
當你以三~五年為投資周期,看到的是膽識和眼光;
當你以一年為投資周期,就會相信天賦和能力;
當你以一天為投資周期,什麼也看不到,就只能寄望於奇蹟和運氣。
文:子芊上上,專註於吸引力法則,溫暖向陽,上上而行。感恩大家,敬請關注。
圖片來自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