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來家長復盤:提前做什麼中學才不痛?

花生媽的小紙條

大家好呀,正文前我先和你們同步一個消息。
周四中午,我給大家安排了「妙懂物理/地理/歷史」直播。從2017年上線至今,秒懂已經累積了上千萬用戶。這個超好用的app,一方面是懂行的媽媽給我種草,另一方面也經過了我的試用,覺得特別好才給大家推薦——而且,只要幾百塊就可以換來永久會員,性價比極高,絕不給媽媽們的錢包造成負擔。
秒懂的知識點直接對標初中物理、歷史、地理教材,而且把重難點知識點用ar動畫和趣味遊戲來展現,小學到初中的孩子快速理解,建立起知識框架。
更關鍵的是,能激發孩子對這小三門的興趣,大大助力中學學習。壓力越大的時候,我就越發體會到,孩子本身的學習熱情才是最重要的,這是能夠堅持下去的最大動力。

作為一個高中生家長,回頭看來時路,有經驗也有教訓。

只是想要客觀地復盤高中,還需要沉澱一下。今天,我想和小學初中家長聊一聊,雖然現在中學生學習比較辛苦,但有些事如果能夠提前準備起來,還是可以大大減輕孩子的痛苦,幫助孩子充實快樂地度過中學時光。

1

培養孩子學科興趣以及學習習慣

學習這件事,肯定有點苦。但是,我們要分清,這是辛苦的苦,不是痛苦的苦。 

辛苦或許無法避免,但可以早期培養,讓孩子更願意也更喜歡學習。

孩子的學習意願=學習動力-學習阻力。所以家長應該設法增加動力,降低阻力。

在學習動力方面,興趣是一種內在驅動力,起到的作用最大也最持久。

首先家長要學會觀察。每個孩子都有他先天的興趣點和擅長的項目。如果一時半會兒看不出來,在上中學前孩子時間還很富裕的階段,可以通過興趣班、生活實踐廣泛閱讀去發掘孩子的興趣和長項。

另一方面,在小學階段幫助孩子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能夠有效降低阻力。

有興趣也要付之於行動,才能真正轉化成為自身的能力。想讓學習沒這麼痛苦也更容易堅持,其實需要把學習變成一種習慣。

良好的學習習慣包括:

先完成學習任務,再玩耍;

預習,複習,練習,糾錯;

學習和閱讀的時候盡量專註;

自己能夠安排合理的時間表並有效執行,等等。

一般來說,習慣的養成,一開始都需要家長的監督和幫助。而且,壞習慣在孩子越小的時候越容易糾正,到了中學再疊加青春期,再讓孩子去糾正壞習慣,堪比愚公移山,還很難移成。

在適合的時候做適合的事,一開始雖然辛苦點,但是習慣會形成巨大的慣性,到了中學家長就會輕鬆很多。

就像花生堅持鍛煉,一開始也是痛苦的,但是一旦養成了習慣,變成了他日程的一部分,也得到了正向反饋。哪一天不讓他鍛煉,他倒很不舒服了。

2

學會抓重點,養成高效的學習方法

關於中學學習,我簡單地做了以下梳理。

七年級增加了道法、生物、歷史和地理,學科學習變成7門。 

八年級又增加了物理,變成8門; 

九年級地理結束了,再增加化學。

剛才說的只是數量,還要看難度——比起小學,數學難度大大提升,物理和生物也不是好啃的骨頭,史地政靈活起來,書上哪裡都找不到答案……

接下來是中考分流,你覺得初中已經很難了吧,但是到了高中,你才知道什麼是真的難。

數理化很容易不及格!

語文長篇大論,古文也極多,出題一堆陷阱。

高考英語越來越難了,特別是閱讀理解,很多原版外刊。

史地政有時題目都能看懂,但答題寫一堆字也拿不到分。

感覺沒一門課是省油的燈。所以到了中學,高效學習變得尤為關鍵。學習比拼的不是簡單的投入,看起來苦哈哈卻沒效果,那只是假裝在努力,最後只是感動了自己沒法感動到成績。

學習需要努力,然而也需排序。

什麼都是重點,就沒重點了。一個人的一天,其實也是把所有事項重要性排序的一天。家長不僅要幫助孩子排序,也要引導和培養孩子自己排序。 

讓孩子無痛過渡到中學,首先要學會做減法,減掉不重要的事。

對我們不重要的事,是那些既不能給我們帶來價值又不能帶來愉悅的事,或者是看起來似乎能帶來短期價值和愉悅、但是卻危害我們長期價值和愉悅的事情。

但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比如上課外班,孩子的確有進步,但孩子沒愉悅怎麼辦?

那就要兩利相權取其重,兩害相權取其輕。

比如說課外班對孩子的確有幫助,孩子只是覺得辛苦,但是這種辛苦是可以克服的,那麼還是需要堅持一下,因為進步本身也能帶來愉悅。

但是如果課外班負擔過重影響到孩子正常娛樂和休息,孩子產生了厭學情緒,那麼即使有幫助也需要及時調整。因為身心健康和學習熱情是最寶貴的,也是孩子能夠成功和幸福的前提。

3

注重學科思維和基礎能力培養

我不大主張什麼東西都提前學(預習不是提前學)。在合適的時間做合適的事,事半功倍;在不合適的階段拚命雞娃,只能事倍功半,雞飛狗跳。

那麼,什麼學科能力對中學有用,又可以提早培養起來?

在小學打基礎,不是單純地提早學知識,而是儲備可持續發展能力。

體育:

我們不可能讓一個小學生達到體育中考滿分的水平,但是身體素質像柔韌性、爆發力、彈跳力,還有運動習慣,是可以提前培養的。

語文: 

到了中學,課外閱讀往往會變成一件奢侈品。小學階段,語文學習最重要的一件事,是廣泛的課外閱讀,既包括孩子感興趣的領域,也要引入經典的文本。

此外,閱讀時也要慢慢學會思考和總結,然後自己模仿寫作或表達想法,把輸入轉化成輸出。

新課標把傳統文化放在很高地位,所以古詩文可以早點接觸和積累,看得多讀得多就不會覺得難——否則古代小孩是怎麼學語文的?

數學:

對大多數孩子來說,學奧數不是目的,而是培養思維的手段。其實普奧和課內數學,也是很難分清彼此的,學一點還是有幫助的。

但是要注意,學數學和學語言不一樣,數學要盡量降難度,語言可以適當提難度,特別是英文,因為英文比中文學習簡單。

英語: 

海淀英語牛娃太多了。按花生的話來說,同學能達到native speaker 水平的就有不少。

而我這幾年愈發體會到,不管學霸學渣,不管哪條路線,搭上英語就是王炸,大大拓寬孩子的升學途徑和發展空間。

而且,英語不像數理這樣吃天賦,投入就有回報,讓人欣喜。

4-12歲,是孩子語言黃金學習期——關鍵這會兒時間也富裕啊,在這個階段把英語提升到優秀,成了懂行老母親的選擇。

史地政理化生等副科

新高考是選科的,除了語數英是必考,其餘是6選3 (浙江是7選3)。所以還是回到一開始說的,要從小多接觸多嘗試,培養孩子的興趣和判斷孩子的長項。到中學其實不用平均發力,抓住孩子喜歡和擅長的哪幾門就可以了。

新高考是賦分制,這些副科可以賦到100,實踐證明,副科強拉總分的效果也很明顯。

現在的中學生的確比較辛苦,但是可以不那麼痛苦。經歷過風雨,才能見彩虹,這個風雨,也是可以未雨綢繆的。

能夠早點認清這點並且付諸行動的家庭,在付出辛苦後,一定也能收穫進步和成長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