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我從學校出發去實習,一位女生在學校門口有些急切地詢問保安,研究生複試在哪一棟樓?冥冥之中,我就這麼和一年前的自己路過。去年的同一天,我一個人提着24寸的行李箱,滿懷雄心壯志地從廣東的四線城市踏入上海這片陌生土地。我險些遲到,也向保安問了同樣的問題。
那時的我,對自己的本科學歷有着太多怨言。和大多數考生一樣,為了與四年前的那場考試和解,我選擇了考研這條路。所幸,最終得償所願。
我本以為自此邁入了「康庄大道」,但事實上這條路上仍充斥着迷茫。研一上學期,我大多數時候都在無所事事中度過——課程不多,也沒有什麼實踐機會,我對那條「考上研究生卻開心不起來」的熱搜產生了深切的共鳴。習慣了讀書生涯的按部就班,當下沒有了他人的指示和要求,我就不知所措,但又無法接受自己清醒着「墮落」。
寒假裏,我給自己「放了個假」:腦袋空空,什麼都不想,不再執着於每天都要做一點事,也不再因為瑣事而內耗,只是單純地沉浸在喜歡的cd里,幫媽媽燒飯做菜,或是去公園裡觀察人生百態。
因為得到了這場休息,我不得不承認,百無聊賴的生活中也有着難能可貴的幸福。儘管如此,我還是嚮往有着些許波瀾的日子,志在千里不一定能一覽眾山小,但誰說守得雲開不能見天明呢?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花期。
於是,在這學期,我開始做一些曾經不敢嘗試的事情。邁入健身房,享受揮灑汗水時內啡肽帶來的快感;拋開膽怯,在互聯網上主動發出自己的聲音;打破學科差異,確定一個從未涉足的畢業論文選題;放下焦慮與不自信,向從小熱愛的單位投遞實習簡歷。當真正踏入這些河流中,我才發現原來有些想法並不難實現。
當日子慢慢充實起來,我發現自己不再胡思亂想,腦袋裡剩下的只有——我雖累,但我很快樂——這樣的想法。或許十幾年的讀書生涯或多或少帶給我們一些現實的、精神上的束縛,但接下來的每一天,我都有機會去改變與創造。所以最終的答案,都只看自己想要什麼樣的生活。
身邊有畢業就專註於家庭生活的小a,她的照片里洋溢着無法言喻的幸福;有考公上岸過着穩定日子的小b,每天的微信狀態都是「美滋滋」;也有辭職去參加考研複試但最終兩頭都沒着落的小c,有連續三個月被扣薪的大廠打工人小d。我們在各自的人生軌道上走走停停,但都在按照自己的意願努力向前行進。
最近,很多高校出了研究生擬錄取名單。我想對那些沒有如願的朋友們說,這只是一個微不足道的「岸」,給自己一次重新梳理人生髮展的機會,很多當下你以為無法釋懷的,或許正是命運帶給你的另一種恩賜。
我在他鄉聽着余佳運的《他鄉》,歌詞里訴說著每個年輕人的當下,「人生海海本似冒險,擁擠樓宇遇鯨躍」。不後悔自己做的選擇,自己選擇的路就是最好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