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遠清城:非遺進課堂,文化潤校園

近日,清遠市清城區東城街中心小學的六年級和五年級學生迎來了非遺專題課程,學生們在老師的引導下,通過布貼畫和陶缸燒制技藝手工課,深入了解了清城區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據了解,東城街中心小學一直以來都非常注重學生的勞動教育,學校以本土非遺項目為靈感,巧妙融合勞動教育與非遺傳承,開展了形式豐富且極具特色的勞動教育系列課程。如今,學校已經形成了以英德紅茶製作技藝、英石盆景製作技藝等非遺項目為主的研究成果。

在非遺主題的課堂上,老師們會通過介紹非遺文化歷史,創作非遺作品等多種形式,還會邀請非遺傳承人現場展示傳授,引導學生沉浸式體驗清遠本土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精髓和魅力。此次非遺專題課程中,學生們分別進行了以源潭鎮龍獅田雞公獅舞為主題的布貼畫和龍塘鎮陶缸燒制技藝手工課。

在布貼畫課堂上,老師引導學生採用不同花紋、不同材質、不同形狀的布塊為原料,還原雞公獅的豐富形象。學生們分工合作,通過剪貼、點染、漿裱、堆積等各種方法,製作出色彩豐富鮮艷、剪貼邊線明朗整潔、富有木刻版畫刀木特點、畫面具有浮雕感的布貼畫。這一作品還被選定為代表清城區的外事禮品,由清遠市東南亞友好交流訪問團贈送給印度尼西亞井裡汶國際學校及雅加達總統大學。

而在陶缸燒制技藝手工課堂上,師生們以杯子作為主題,引導學生髮揮想像力,利用各色陶泥,捏制、塑形、混合,還根據個人喜好,在杯子內外添加了例如花朵、珍珠、人臉等各種圖案。學生們手、腦、眼並用,細細感受這種指尖上的藝術,一件件充滿趣味、飽含心意且極具個人特色的陶藝杯子躍然呈現。

東城街中心小學校長黃惠美介紹說:「在非遺進課堂、非遺研學課程等形式中,我們通過成立『拉風布落』布藝工作坊、非遺作品展等,讓非遺文化滲透到學生當中,潛移默化,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

此外,該校還對龍獅田雞公獅舞布貼畫及龍塘鎮陶缸燒制技藝等其他非遺項目有着較為成熟的研究成果。這些成果不僅展示了清城區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也體現了學校在傳承和發揚本土文化方面所做的努力和成果。

文、圖 | 記者 李程 通訊員 何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