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語文課堂鮮活起來

語文課堂應是靈動的,神采飛揚的。是涓涓細流滋潤學生的心田,是暖暖的陽光呵護學生的稚嫩。這就需要語文老師多動腦筋,多想辦法,讓語文語堂鮮活起來。

一、站在學生的角度

每個老師都會遇到這樣的尷尬:當我們站在講台慷慨陳詞時,發現下面的學生昏昏欲睡,氣得我們咬牙切齒,斥責學生無可救藥!其實靜下心來想想:我們的教學是否也有不盡人意的地方?後來我設計教學時就多了一個想法:學生喜歡什麼?比如教《羚羊木雕》時,課堂上學生最喜歡什麼呢?哦,應該分角色讀。那我就設計這個環節。上課伊始,我就把繡球拋給了學生。學生自分小組,自安排角色,然後就搖頭晃腦地讀起來!人物描寫、人物形象分析在學生激情四射的誦讀中自然領悟,不必細究,達到了「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的目的!再如學《小聖施威降大聖》,我覺得學生一定喜歡模仿孫悟空,因為孫悟空是每個孩子心中最了不起的英雄!所以我讓孩子們表演課本劇,二郎神和孫悟空鬥智斗勇那個場面,孩子們躍躍欲試,課堂氣氛異常活躍!再如教《蘇州園林》,那麼美的景緻,我想孩子們一定希望一飽眼福。所以當我一一展示蘇州園林的課件時,學生瞪大了眼睛,聚精會神地觀看着,目光中儘是對園林的神往……

二、拉近和學生的距離

幾千年的師道尊嚴,讓教師與學生不自覺地就產生了距離,一種貓與老鼠的關係,這種關係極不利於教學。所以我在教學中盡量蹲下身子,拉近和學生的距離。比如我在講《端午的鴨蛋》時,作者對腌好的鴨蛋用筷子扎開那個細節描寫特別生動,可學生就是不感興趣,課上很沉悶!看着他們遊離在課堂外的眼神,我不動聲色,隨及拋出一群鴨子和一筐雪白的鴨蛋,然後自豪地說:這就是老師在農村哥家的鴨子和鴨蛋!每年暑假我回家看老爸老媽時都要挎筐撿鴨蛋,我家腌的鹹鴨蛋比書上說的還好!學生的眼睛立馬就亮了:追問聲此起彼伏!這樣的交流,拉近了我和文本、學生的距離,再授課就容易了很多!多讀書是學好語文的基石,可很多學生不愛閱讀課!那開學伊始的第一節課,我向學生推薦好書。比如《狼圖騰》、《蛙》、《平凡的世界》《活着》等,我給他們講書中的故事。再上閱讀課時,我發現學生的桌上多了我介紹的書。我還把我多年的讀書筆記給學生看,聲情並茂地讀裏面的美文美句。學生小聲說:原來老師也寫讀書筆記呀!再讓學生寫讀書筆記時,學生不再抱怨了!寫作文是學生最頭疼的事,為了拉近和學生的距離,我寫過很多下水文,如《我的母親》,《拔河比賽》,《小小儲錢罐》等。曾經我和初三的孩子一同寫一個作文《流淌在逝去歲月里的溫馨》,這篇文章記錄了我與孩子三年來的幸福和快樂!我清楚的記得當班長在作文課上大聲誦讀我的文章時,很多孩子都泣不成聲……那種師生情永遠地定格在每個人的記憶里……

語文課堂,應該是一幅絢麗的畫,一首清新的詩,一曲妙曼的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