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爭了,《杜鵑花落》不是蠢,是純惡!

花朵財經觀察出品

編輯丨鐸子


成都市新都區的一份初三語文試卷引發了激烈討論,該試卷中出現了一篇被指涉嫌美化侵華日軍和侮辱八路軍的文章——《杜鵑花落》。3月25日晚,成都市新都區通報稱新都區已成立聯合調查組進行全面調查,對相關教研員及區教科院院長予以停職。3月26日,河南省安陽市湯陰縣教育局發佈通告回應,該文作者已被免職。

官方的處理結果暫時如此,但有些朋友不買賬,認為《杜鵑花落》只是角度奇葩了點兒,寫作技巧失當,遣詞造句弱了點,總之就是沒有把握好,但不能說作者存在美化侵華日軍和侮辱八路軍的故意。

對此筆者在讀了《杜鵑花落》原文之後有不同看法,這篇文章並不是作者身為文字工作者的功力問題,恰相反,作者功力不錯,而且為了美化侵華日軍並同時保護自己,在行文時挖空心思,用一些皮裏陽秋,模稜兩可的語言來混淆視聽,但是其真正的用意就是美化侵華日軍無疑。

有很多網友覺得,這篇文章是為了反戰,甚至有人稱,文章埋了一條暗線,日軍的兒子是共產主義者。這說明作者費盡心機在文章中做的手段實在是蒙蔽了一些人的。

在此咱們就脫下這位來自岳飛老家的小學校長給文章蓋上的羊皮,剖析一下他的真實用意。

首先,宣傳這種事,肯定是不能太直白的,尤其是反動宣傳,作者必須要考慮自己的安全,他肯定不會梗着脖子喊「侵華日軍萬歲」。

但只要心存歹意,那麼作者的情感傾向是遮掩不住的。打個比方,這就像是一個人面對殺父仇人不得不隱忍,但即使面帶微笑對着仇人說話,你仔細聽他的腔調,看他的眼神,那麼還是能察覺出愛恨。我們現實生活中常說「聽話要聽音兒」,就是這個意思。

《杜鵑花落》中,提到日軍的時候,從環境的描述,到內心的描寫,再到遣詞造句都極盡美化和溫柔之能事。反之,提到八路軍時,稱之為共匪。

僅僅是這樣,還可以用作者也許只是蠢,寫作技巧差來解釋,畢竟小說是第三人稱語境,「共匪」是文中日軍對八路軍的稱呼。甚至整篇文章的絕大部分也可以解釋為是用日軍視角來寫,如此確實可以解釋一些描寫上的失當。

這也是作者行文的目的之一,他就是為了讓人們這麼覺得。

但其實最大的破綻就是標題,《杜鵑花落》,杜鵑花杜鵑鳥在中國文化中是有獨特涵義的——忠誠,思鄉,哀愁。

這篇文章一言以蔽之,侵華日本人掛了,作者稱之為杜鵑花落。

這就無法用寫作的視角來解釋了,因為這已經不是第三視角,這是作者的第一視角,是上帝視角。

第三視角可以用來蒙蔽視聽,但第一視角是騙不了人的。因為每個人的感受是不同的,作者最真實的感受,也就是作者試圖真正傳達的內容,這個已經很難用技巧不足來解釋了。

在此我舉例說明:

——客廳里嬰兒在哭,就像充滿希望的交響樂。

——客廳里嬰兒在哭,就像窗外陰霾的天空一樣壓在心頭。

《杜鵑花落》中,日軍大佐吐在白襯衣上一灘血,作者形容為杜鵑花落。這用意還不夠明顯么?即使不知道杜鵑花有「忠誠,思鄉,哀愁」的暗喻,正常人讀到這裡也會產生疑惑:把一個侵華日軍吐血描述得這麼唯美是要鬧哪樣?

是要鬧哪樣呢?就是為了夾帶私貨,為侵華日軍洗地。這真的不是誤會,以該文章遣詞造句的水準而言,除此目的之外,實在是難以找到別的原因。

所以作者不是蠢,是純純的壞,是冒黑水兒的那種壞。這文章的性質,和丁汝昌投降圖是一樣的。

我們就是太講法治了,才僅僅對這號壞蛋作撤職處理,依我看,這妥妥的叛國罪。

(文章來源:花朵財經觀察)

*本文基於公開資料撰寫,僅作信息交流之用,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