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距離感受科學魅力!南京小學生變身「科學家」走進南大做實驗

現代快報訊(通訊員 左一朋 記者 於露/文 王玉秋晨/攝)3月25日,南京師範大學附屬小學仙鶴門分校四年級的20多名同學在老師的帶領下,走進南京大學化學與新材料科普教育基地,變身小小「科學家」參與科普實驗,近距離感受科學的魅力。

△ 孩子們身穿白大褂,戴上護目鏡、手套,變身「小小科學家」

活動伊始,學生們在基地講解員的帶領下,參觀了化學與新材料科普展覽。展覽中,各種化學現象和新材料應用案例生動地呈現在孩子們面前,讓他們對化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講解員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孩子們介紹了化學的基本原理和新材料的發展前景,激發了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隨後,孩子們身穿白大褂,戴上護目鏡、手套,變身小小「科學家」,在南京大學化學化工學院教師、高級工程師高衛及基地工作人員的指導下,開展了科普實驗活動。本次實驗的主題是比較不同水果、蔬菜和飲料中維生素C的含量。孩子們分成小組,親手操作實驗器材,按照實驗步驟進行操作。在高衛老師有趣又詳細的講解下,同學們仔細觀察實驗現象,記錄實驗數據,並通過對比分析,得出了不同樣品中維生素C含量的差異。

△ 四(1)班的杭子睿(右1)

通過此次活動,孩子們不僅增長了知識、開闊了眼界,還培養了他們的科學興趣和實踐能力。在實驗過程中,孩子們不僅學會了如何操作實驗器材、記錄和分析實驗數據,更重要的是學會了科學思維方法。

△ 楊李靜怡(左二)

「溶液為什麼會褪色?實驗非常有趣,也很有意義,讓我明白了一些化學原理」,四(1)班的杭子睿說,他還記錄了一些問題回去研究。參與實驗,四(4)班的楊李靜怡很興奮,「我還參觀了實驗室,看到了一些光學儀器,覺得非常很神奇,光學很神秘,有紫外線、紅外線,我想以後從事相關的研究。」

△ 南京師範大學附屬小學仙鶴門分校副校長徐斌(左二)

南京師範大學附屬小學仙鶴門分校副校長徐斌表示,「為了在教育『雙減』中做好科學教育加法,學校以'培育新時代愛的互聯者'為育人目標,整體建構了'科學+'課程體系,創新科學教育模式,利用課後服務十五分鐘教育圈等平台,開展了豐富多彩的科普和實踐活動,為學生們提供了許多學習和實踐機會,帶領學生們在豐富的項目體驗中領略科技魅力,讓同學們走近科學愛上動手,喜歡探究。」

據了解,學校也將繼續加強與高校、科研機構等單位的合作與交流,為師生提供更多的學習和實踐機會;進一步豐富課後服務十五分鐘教育圈的活動內容,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學習科學知識,培養科學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