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見中國|安哥拉留學生莎樂美:開放包容的中國 是我夢想中的模樣

因為嚮往,他們來到中國;因為夢想,他們選擇留下。當外國人「遇見中國」,究竟會碰撞出怎麼樣的火花?環球資訊廣播特別策劃「遇見中國」,聽外國友人與中國的「對話」。

安哥拉總統洛倫索剛剛對我國進行了國事訪問,為中安關係全面深入發展注入了新動能。來自安哥拉的 莎樂美 現在在北京語言大學學習中文,中國給她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她的留學生活有哪些讓人會心一笑的故事?

「大家好,我叫莎樂美,我是安哥拉人,我在北京語言大學學習漢語。」

現在就讀於北京語言大學漢語專業的莎樂美,雖說是第一次來到中國,但中國對她來說卻並不陌生。她告訴記者,在來到中國之前,她就知道中國和安哥拉之間有着深厚的友誼。

「中國是一個富饒美麗的國家,有着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還有熱情善良的人們。中國是一個非常受歡迎的國家,中國的經濟和科學技術發展是走在世界前列的。在安哥拉有許多中國人,他們經營着很多跨國公司,幫助我們建設了基礎設施項目,安哥拉還有很多中國餐館。雖然我之前沒有來過中國,但是中國對我來說很熟悉。我很喜歡中國。」

莎樂美在老舍茶館

莎樂美的父母是安哥拉駐華大使館的工作人員,所以她總會聽父母說起很多關於中國的故事,關於中華文化的多元、開放與包容。

莎樂美說:「我喜歡的文化之一就是中國的多民族文化,56個民族團結在一起,完美地生活在一起,這深深地打動了我,不同民族的服飾裝扮和節日風俗交相輝映,令我感到讚歎。我們學校也會舉行世界文化節。文化節那天我代表了我們安哥拉,為世界各地的同學展示了我的國家的文化和服裝,這是一次很有意義的經歷。就像是一個小小的聯合國,多元的文明在這裡交流互鑒。」

在北京的生活,莎樂美適應得很快,中文也進步了不少,最初她只能說幾個簡單的句子,現在,她幾乎可以和熱情的北京的士司機聊天了。她說這都離不開老師和中國朋友們對她的幫助。

「我的老師和中國朋友都很用心幫助我學中文。他們告訴我,可以多聽聽收音機,或者看中國電影。他們也會解釋北京當地的風俗習慣,比如的士司機總是很熱情。是老師和同學的支持讓我很快適應了中國的生活。」

莎樂美(右一)與朋友們一起爬長城

安哥拉總統洛倫索剛剛結束了對中國的訪問,兩國就深化雙邊合作達成了多項共識,雙方關係也提升為全面戰略合作夥伴關係。莎樂美也觀察到,現在有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參與到安哥拉的經濟建設中。

「中國和安哥拉在能源、金融、農業等多個領域都有合作項目。我覺得我們應該不斷深化兩國的友誼,無論是基礎設施、科學技術等領域,還是文化教育等合作方面, 這對我們兩國未來的經濟繁榮和文明互鑒都是很有益處的。」

莎樂美說,關於未來,自己有很多計劃,也有很多想像。無論是回國發展還是在中國尋找機會,她都相信,自己的未來充滿無限可能性。

「我希望在中國好好學習,學習中國的智慧,去幫助安哥拉的進步和發展,幫助安哥拉人民改善生活條件。我也希望盡我所能為安哥拉和中國的合作與發展提供更多幫助,使兩國人民的關係越來越緊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