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感想:家長的行為習慣,應成為孩子的表率

約好的今天爬山踏青,結果一家人一大早還沒起。

人,還是要有一個規則束縛自己才好。

比如上學,比如工作,都有一個規則規定到崗時間,即使是愛睡懶覺的人也會遵守這個規則。

我們一家人周末一般都會起得晚,睡到自然醒,不然都感覺對不住周末(其實主要是懶惰)

有時候我也擔心,這麼睡會不會把孩子給帶懶了,形成一種早上起不來的習慣。

後來我發現這種擔心是多餘的,讀初一的孩子周一到周五每天六點半準時起床上學,無論冬天還是夏天,有時候去讀書了我自己都沒發現。

她的睡眠時間是周日到周四九點開始到十點左右,不用去安排他都會自覺去睡。周五周六則是十點後,根據當天作業或者興趣來定,睡得比較晚。

讀小學的孩子現在是周一到周五每天七點半起床,鬧鐘響了就起床。

我記得讀一年級的時候是沒有時間概念的,每次都要大人喊幾次才起,有時候大人給睡過了,遲到了幾次,挨罰了掃地。

他終於覺得大人靠不住,自覺按時起床,真應了那句「人教人教不會,事教人一次就會。」

睡覺也是會根據第二天上不上課來自己安排,想起早,就早睡,遇到周末或者假期就自由安排,早睡晚睡隨意。

這兩天又到了周末,我不想讓這春天生機勃勃的景象就這麼悄無聲息地走了。

於是周五晚上就約好周六早起踏青,不料因為我周六安排了值班,而不得不推遲到周日的今天。

本來昨晚已經講好今天的行程安排,去爬離家不遠的南山公園,自己開車去了無數次這個地方,走路爬山還沒去過,於是就這麼說定了。

不知道是不是昨天的路走多了(昨天走了一萬五千多步),早晨鬧鐘響了感覺好累好睏,隨手就把鬧鐘給關了,一覺醒來才想起踏青的事,看時間已是上午九點半,突然夢中驚坐起。

晚點就晚點吧,起床踏青,要給孩子多留些美好的童年回憶,不去這一天就迷迷糊糊給浪費了。

於是就一家人才風風火火起床出門。

一路上,我想起「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簡直是真理。

孩子自控能力較差,在家就看大人行事,大人怎麼做,有哪些行為習慣,

他們都看在眼裡,記在心裏。

在這耳濡目染、潛移默化中逐漸形成以大人行為習慣養成的家風,從而有什麼樣的家長,就會有什麼樣的孩子。

在學校就看老師行事,自覺適應學校的規則,老師的教學管理方式。

潛移默化中大家逐漸形成一個班級的學風,從而有什麼樣的老師就會有什麼樣的學生。

再聯想到自己工作的單位,我們也跟孩子一樣在不斷適應單位的管理規定,單位領導的行事風格。

在一個長期的工作過程中大家也會形成一個單位的工作作風,從而有什麼樣的領導,別人就能推斷得出有什麼樣的職工。

因此,家長應作為孩子的一面鏡子,在家庭生活中給孩子以專註、努力、積極、勤勞、主動、向上的表率,促進孩子積極健康地成長。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