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沖985,張雪峰背鍋「強基計劃」,報考分數一度降溫

400+沖985,南開或有斷檔可能,中山大學基礎醫學降溫

學校不會拿出來全部的專業去參加強基計劃,這也算是強基計劃的一個弊端,和出現斷層的原因,專業選擇性不高。

但985院校,不管是什麼專業,競爭力都比較強。並且,學校拿出來的專業,並不全是冷門專業,相反,還有很多是當前的強勢專業。

中山大學,在今年的基礎醫學專業,就遭遇了「寒冬」。去年的招生分數為522分,今年只有436分。86分的差距,驚呆了不少考生。

436分,在一些省份可能連本科的門檻都摸不到,卻可以考上中山大學。包括化學專業也是,今年的錄取分數為537分,比去年整體低了58分。

再看南開大學,學校今年的各專業錄取分數,也明顯下降。最低的下跌20分,最高下跌68分。這個也不是今年的整體分數低,而是報考出現了斷層。

因為錄取的位次,也在下跌,少的下跌1000多位,多的下跌了4萬多位。可見不是分數的問題,是專業的報考熱度,在下降。

今年的整體考生分數,其實是偏高的。強基計劃正常來看,應該可以提升入圍分數。但卻下跌了,並且南開的生物科學專業,在湖北很可能還會出現斷檔的現象。

這種情況之下,家長就不理解了。明明是985院校,那麼好的師資力量擺在那,分數也不高,為什麼會出現降分,和無人報考的情況呢?

現在的學生,腦子裡都在想什麼。或者說,什麼才是他們想要的專業?這次的強基計劃降溫,為什麼如此突然呢?

張雪峰背鍋「強基計劃」,思維被引領之後的選擇

這次的事情,有家長不清楚,為什麼會這樣。網友說,張雪峰是始作俑者。雖然有點背鍋的意思,但其中也不無道理。

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張雪峰思想的傳播,給了很多考生和家長,一種前所未有的思考。開始思考,讀書是為了什麼,自由的度在哪裡,理想和現實的區別是什麼?

強基計劃,雖然很多年了。但也只是有一些試點的學校。各個院校拿出來做試點的專業,相對來說,都是科研性質比較強的。

未來避免不了的考研,做科研。如果不想走這條路,這些專業的本科就業能力,其實並不是很強,且轉行也不容易。

這個張雪峰也不止一次的表示,考大學為了什麼?為的是說出去好聽,考上了什麼大學,還是為了就業?

那學說專業好的老師,是不是真的了解就業情況?畢業之後,找不到工作,老師負責嗎?最後承擔後果的,還是家長和學生。

所以,考大學的首選,是專業。不管成績的好壞,專業很重要。這句話,影響了越來越多的考生,和家長。

尤其是張雪峰主打的是為了普通家庭的學生考慮,這部分學生試錯成本高,選錯一次,可能未來都沒有翻身的機會。

普通家庭,才是我們的主體。並沒有那麼多富二代和官二代,當主體開始跟着這個認知走,自然很多專業,就算是在名校里,也無人問津。

之前會有家長想着,學生喜歡什麼專業,就報考什麼專業。自由最重要,但現在也開始冷靜思考,學生自己,是否能為了自己的喜歡,承擔後果。

就好像我們走過的路,每一步,都有自己的價碼。當涉世未深的考生,選擇了一個水很深的專業,畢業後,看着前路漫漫,怎麼也走不過去的時候,會不會後悔。

如果當初不固執己見,如果當初學了其他專業,如果當初一心考公等等。可惜沒有如果,但每年看着其他人陸陸續續就業,再看看自己的餘額,後悔的學生都不在少數。

這些學生,只能自己被動的承擔後果,但心裏的遺憾,會隨着時間的推移,生活的落魄,而不斷加深。如果之前家長能勸阻一把,就有可能會變成另外的樣子。

今日話題:你對這件事怎麼看?

(圖片均來源於網絡,如若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