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一的學生如何做副業?

昨天晚上,一個24歲研一的女碩士在問王老師她的人生規劃是否可行:她想碩士畢業後,在大學當輔導員,和學生交往知道很多事情,有了寫作內容,業餘時間從事家教。

王老師說:「你的思維還是做穩定的工作,做好內容不需要當輔導員。做好內容的能力與是否當輔導員沒有關係,不當輔導員,也可以做好內容。」

王老師聽出來她以前諮詢過,她是農業大學,研究昆蟲的。

王老師說:「你給我傳遞的理念就是找穩定的工作,既然這樣,顯然是當初中或高中老師好一些,初中、高中補課多;大學生補課很少,大學老師並沒有多少做家教的機會。」

她說:「好學校不招非師範生。我這個專業不知道怎麼當老師。」

王老師說:「還有2年要畢業。你畢業都27歲了。」

她說:「不是,26歲。」

王老師說:「等畢業時找工作吧。自媒體可以現在做,不要等到以後做自媒體。分享教育心得就可以了。」

因為這個女生,一直在學生輔導物理課,可以月入2萬多。

王老師就建議她,將教育心得一直分享,以後當初中或高中老師,一邊上班,一邊帶些學生,賺的錢就可以了。

反而不要當大學的輔導員,反而無法帶初中、高中的學生了。當輔導員顯然與專業沒有什麼關係了。

人做自媒體還是分享自己的生活,這些生活的內容顯露出自己的擅長、自己的才華。

只有長期做自媒體,別人才容易相信。

上學期間就可以做自媒體,分享自己的生活,讓別人看到自己最擅長的領域。

很多學生根本不願意做自媒體,因為一天寫上一篇文章,對很多人來說,是有一定難度的。

太多的人根本無法堅持寫下去。

無法堅持寫的原因是不願意分享自己的生活,不用語言表達自己的生活,沒有寫作的思路,不知道寫什麼主題,於是就一個字也寫不出來,只有斷更。

做自媒體,第一要求的就是不斷更,一天也不能中斷。

就這一個要求,很多人根本堅持不下去的。

人的輸出能力來自長期的訓練,有的人就是不願意寫。越不寫,就越不會寫。

寫作必須天天練習,才能夠提高。指望寫一篇文章,就被很多人看到,就是一個妄想。

人要寫出幾千萬字的文章,才會被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