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時間,網上流行起了這樣一種家長:再甜不能甜孩子,再苦不能苦自己。窮養兒子窮養女,富養自己長身體。兒孫自有兒孫福,沒有兒孫我享福。我當過孩子,所以我知道養孩子沒什麼用!
表面上看,這一屆家長貌似在觀念上發生了巨大的轉變,因為他們開始更加關注自己,而不是孩子!
實際上,這只是家長們一種自娛自樂的方式而已,很多人還是會把好的東西留給孩子的!
舉個例子:假設你有5000元的預算消費,你可以拿來給自己換一個新手機(舊手機還能用),也可以給孩子報一個技能培訓班,提高一定的技能,請問你怎麼選擇?
很多人還是希望用這筆錢來提高自己的孩子吧?
因為手機舊了,只要不卡頓,就可以繼續用。但是孩子正處於學習的黃金階段,每多學一點技能就能多提高一點生存能力,這對於孩子來說是百利而無一害的事情。
可能有人理解不了網上那些與現實相悖的觀點,實際上站在流量的角度就會很容易理解!假設我們用傳統的育兒觀念在網上發視頻,基本上是沒有流量的,因為人們都是這樣做的。可是假設你用完全相反的觀點,人們就會感覺很稀奇,願意對其進行點贊、評論!
眾所周知,養孩子是一項不僅消耗財力,還特別容易讓人精神焦慮的過程!
我們以江蘇為例,之所以這裡的高考生數量比較少,是因為這裡有50%左右的初中生在中考階段就被刷下去了!
試想一下,假設我們的孩子是被刷下去的50%,我們是不是會特別擔憂孩子的未來呢?
畢竟在這個遍地都是研究生的時代,我們的孩子連普通高中都沒有上過,這怎麼不讓人焦慮?
如何才能讓自己的孩子不至於在未來的生活中步履維艱呢?
大多數家庭還是有上補習班的需求的,畢竟這可以緩解一部分的焦慮情緒!
不過為了減輕家長的負擔,相關的輔導機構被悉數關停。
輔導班雖然關停了,但是家長們的焦慮並沒有被治癒!
這反而給素質教育機構更大的發展機會,因為孩子的輔導班時間被擠了出來!
由於80後、90後家長正在成為主流,社會正在興起一種「報復性培訓」的現象!
農村的80後、90後在小時候大多是沒有上過培訓班的,但是部分條件好的城裡孩子可能上過!
正因為沒有學過任何課外的內容,這一批人在長大之後會發現,有些人怎麼又會唱歌,又會跳舞,自己怎麼什麼也不會?
這種技能上的巨大落差讓他們意識到學一點課外的內容是有必要的。因此,自己會根據自己的能力來給孩子安排相應的課外培訓!
家裡有女孩的,大概率上舞蹈班、鋼琴班、畫畫等。家裡有男孩的,大概率會學習跆拳道、游泳、圍棋等!
以上提到的課外培訓課程只是冰山一角,因為還有唱歌、主持、書法、編程、滑冰、體操、閱讀、速算等!
總之,現在的課外培訓內容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他們不會教的!
假設你認識的孩子家長們都會利用課餘時間學習一些特殊的技能,請問你能忍住不讓孩子學習一點技術嗎?
特別是那些家庭條件不錯的,可能會給孩子報多門學習課程,因為家長們相信這樣一句話:技多不壓身!
請問在這樣的環境下,我們能發現什麼創業機會呢?
課外培訓一定是一個不可忽略的市場。按照一個學生一年的培訓費用3000元計算,一個機構能有500個學生,一年的收入就能達到150萬元!
這還只是一門課程的情況下,如果一個學生同時報4門課程呢?
不過目前的培訓班有一個大問題,那就是非常分散,缺少一定的品牌化。我個人預測,未來市場可能會誕生那種綜合性的大型課外培訓機構。
舉個例子,新東方完全可以轉型到課外培訓領域,一次租賃一個超過1000平方米的房間,將它分為舞蹈教室、跆拳道教室、口才培訓教室等。
首先,這樣做減少了家長們東奔西走的麻煩,只需要總是去一個地方就行了;
其次,綜合性培訓機構有利於降低家長們的培訓費用。按照正常情況,一門課程是3000元,學習三門課程是9000元。但是綜合性機構可能會因為你同時報的課程越多,優惠越多。三門課程可能只需要7000元就能搞定,一次性省去2000元;
最後,綜合性培訓機構給人一種大品牌值得信賴的感覺,有利於招生。
大家看好80後、90後家長給孩子們的「報復性培訓」機會嗎?
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用資本思維與創新模式融合,全世界都是你的舞台!
在新商業的世界裏,沒有被淘汰的行業,只有被淘汰的產品和過時的商業模式,未來所有的商業競爭都會聚焦在產品創新和模式創新上。
一家公司或一個老闆,如果創新能力短缺註定會提前敗下陣來,請記住沒有創新力,哪有想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