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中木偶、鄉音吟詩……泉州這所學校的校本課程,「閩」味滿滿

N海都全媒體記者 黃曉燕 通訊員 施遠圻 文/圖


「我喜歡看掌中木偶戲

可以聽到有趣的故事。」


「我覺得陶藝製作有意思,

能鍛煉動手能力。」

……


近日,泉州市第二中心小學的孩子們填寫了一份簡單的問卷調查,選擇自己喜歡的一項閩南文化。他們的答案將直接關係到學校確定哪項閩南文化作為校本課程。


據了解,問卷調查中包含掌中木偶、南音五祖拳、陶藝製作、鄉音吟詩等5個項目,為學校課後服務的特色課程。


「這學期我們想選擇一兩項閩南文化作為校本課程,讓更多學生深入了解閩南文化。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校將選擇權交給孩子。」學校校長李菁介紹道,掌中木偶收穫學校近50%學生的喜愛,成為學校的校本課程之一。



就讀於五年級的李詩賢在問卷調查中選擇的就是掌中木偶這一項目,從三年級便開始接觸掌中木偶的他,經常與同學分享自己學習掌中木偶的趣事,他希望能讓更多同學了解並喜歡這項傳統文化。


「掌中木偶操作起來好像挺簡單的,可是要配合上台詞、動作,將情緒表達到位就很難。」李詩賢說,每次排練時,他都要重新理解「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這句話。


同為五年級的學生賴雅妍雖沒學過掌中木偶,但她十分喜歡看掌中木偶戲,經常從演員身上學到一些有趣的閩南俗語。得知掌中木偶將成為學校的校本課程,她很高興,期待能在學校里看到更多有趣的掌中木偶戲。



值得一提的是,學校還開設了一間專門的木偶室。大約30平方米的教室里不僅有精美的掌中木偶以及表演時所需的打擊樂器,牆壁上還貼有掌中木偶工藝流程圖以及掌中木偶簡介,讓來木偶室參觀學習的學生進一步了解掌中木偶。接下去,學校還將邀請掌中木偶專業演員與學校老師一起編寫校本教材,引導不同學科與掌中木偶課程進行學科融合,讓更多學生了解掌中木偶這一傳統文化。


除了掌中木偶,鄉音吟詩也成為學校校本課程之一。原來,學校已有一套《經典誦讀》校本教材,並於每學期舉行一次經典詩文闖關活動,幫助學生擴充經典詩詞的儲存量,每天午讀、課前3分鐘,自覺背誦經典詩詞已成為學生的一種習慣。基於此,鄉音吟詩成為校本課程具有可行性,經研究討論,學校將通過語文、音樂兩個學科教師,用閩南語教學生們誦讀《經典誦讀》校本教材里的詩文,讓學生們感受閩南語的魅力。


李菁表示,閩南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學校將繼續豐富活動形式,提高孩子們的學習興趣,為閩南文化培養更多潛在傳承人才。



編輯:楊楊

實習生:吳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