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出息的孩子,家裏面常常能夠看到這兩種情形

朋友家的孩子特別優秀,圍棋、繪畫、書法、舞蹈天天不拉,各種證書貼滿牆,學習成績還非常優秀,常常是班裡的前三名,被老師掛在嘴邊。

同樣是孩子,自己的卻不思進取,批評兩句就犟嘴,讓他寫個作業能把嘴皮磨破都不肯下筆。

為了不把自己的孩子養廢了,專門去朋友家一趟,到了家裡深有感觸,原來是自己沒有給孩子一個好的環境。

優秀的家庭能夠給孩子創造良好的成長環境,給他們做出正確的引導,充分發揮自己的潛力。

受到好的家庭環境的影響,朋友家的孩子出類拔萃,成為「別人家的孩子」。

他們家到底打造了什麼樣的環境?一起來了解一下。

平等友善的氛圍

梁啟超作為近代史上出色的改革家被人熟知,但是他有一個更讓人羨慕的身份,就是九個子女的父親。

而這九個子女個個成才,被譽為:一門三院士,九子皆才俊。

梁啟超成為了近代史上最成功的的爸爸。

幼鷹之所以能翱翔雲端,搏擊長空,是父母的庇護和指導。

而不同於傳統觀念的「棍棒底下出孝子」,梁啟超常常用平等的方式和子女對話。

他在日本留學時,常常給大女兒寫信,內容以朋友的口吻來講述自己的經歷,因此而有的感受和感情。

回國後更是如此,子女和他之間很少隔閡,彼此間感情融洽。

這樣家庭成長出來的孩子平和、自信,對未來充滿想像。

而現在很多家庭教育孩子靠「吼」,家長死守着自己長輩的姿態,處處從高處來教育孩子,很容易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甚至是叛逆。

當孩子處處和你對着干,故意不學習,常常搗亂的時候,他會在彎路上浪費時間,影響他未來的成才。

讀書的氛圍

董宇輝在直播中說:

讀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可是很多父母把手機、平板給到孩子,或者自己玩手機,卻要求孩子多讀書。

同事講述自己家孩子的情況就是如此,她平時加班時間很多,很難照顧到孩子,就讓孩子他爸多多照顧。

可是每次下班回家,不是看到孩子他爸在睡覺,就是在玩手機,而孩子也有模有樣地學着看平板。

為此,她和孩子的爸爸吵過好多次,卻仍舊孩子的爸爸我行我素,孩子越來越依賴電子產品,不肯學習。

不得已,她和公司申請提前下班一個小時,而為了這一個小時,是她規劃的和孩子一起閱讀的時間。

每天晚上她都會抽出一兩個小時的時間為孩子讀繪本,講故事,一起討論,慢慢地孩子喜歡上了讀書,不再吵着看手機,學習進步很快。

孩子的自控能力很差,如果家長不能打造一個讀書的氛圍,他們也會有學有樣,沉迷在虛擬世界了,不可自拔。

作家村上春樹曾在《海邊的卡夫卡》中說過一段話:

文章開頭提到的朋友家的孩子之所以優秀,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們有一個很濃厚的讀書氛圍,在晚飯後一家人都會一起讀書,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

結語

著名哲學家雅思貝爾斯在他的《什麼是教育》中寫道:

家庭環境就是那棵樹,那朵雲,那個靈魂,去創造讓孩子積極的家庭氛圍,讓平等友善深入內心,讓讀書成為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