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別人的文章,我明白了自己寫的文章怎麼差了

翻開我以前寫的那個文章啊,那個也能叫做文章嗎,不會排版,內容也乾巴巴的連狗都看不下去。

1.

我以前在寫文時都是只管講自己的想法,不會排版,也不會去找素材來證明自己的想法。

看來是把在學校是老師教的寫作文的方法給忘了,我們還在學校讀書時,沒到了老師布置作文時,我們最害怕的就是作文了,不管平時說話有多麼的滔滔不絕,一到寫作文時就像擠牙膏似的半天也憋不出一個字,明明平時想法很多,到了要寫文章的時候,大腦就一片空白,即使勉強寫出來了,內容也是乾巴巴的,難以下咽。

記得我的小學老師說過:「想要讓自己的文章念榮變得充實,要學會擺事實、講道理,而不是只有道理,沒有事實。」

老師講的這個事實就是自己寫文章的素材。

2.

當然,我們現在的自媒體寫作雖然要求沒有在上學時那麼嚴格,我們在校寫的作文對素材的要求必須是名人名言和名人事迹,比如說愛因斯坦牛頓居里夫人等這些牛人說過的話、做過的事,不能用名人名言和名人事迹以外的素材。

而自媒體寫作對素材就沒有多少限制了,只要這個素材能證明自己的想法即可。

自媒體寫作可以使用的文章素材可以說沒有限制,自己的親身經歷、發生在自己身邊的事、腦中的靈感、新聞、別人寫的文章還有文章的評論等都可以作為素材來用。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別人文章來作為自己的文章素材時,不要複製粘貼,也不要照搬別人的觀點。我們使用素材是為了證明自己的想法,而不是別人的想法,我們一定要有自己的想法和話語。

3.

一篇文章只有想法,沒有素材,文章不僅乾巴巴的,而且也無法寫長,寫到三百字後會開始吃力,五六百字感覺力不從心,八百字算是極限。

當然因為我現在才開始積累自己想要的素材,所以我無法像別人那樣寫個兩三千字。慢慢積累吧。

有很多地方有很多,但是需要自己有極強的觀察力,可是我們已經習慣了視而不見,聽而不聞。現在才開始去找猶如大海撈針,沒辦法,慢慢來吧。

平時注意在上網時看到好的文章、有意思的東西和能驗證自己的想法的東西趕緊記下來,記在自己的筆記里,方便以後自己需要時查找,而不用去網上大海撈針。

以上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