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穎:當代大學生的價值觀檢審

李穎.當代大學生的價值觀檢審[EB/OL].(2021-06-06)

https://mp.weixin.qq.com/s/n7hq2vHFVYN8MpZXhYk-Dg

關鍵詞:當代;大學生;價值觀;檢審(技術;個體;教育;系統;對策)

摘 要:大學生的價值觀體現了時代精神和青年思想。在技術層面,信息高速流通增強了價值觀的多元與包容;在個體層面,個人權益和主觀感受促進了價值觀的主體覺醒;在教育層面,長期的重言輕行帶來價值觀踐行的知行矛盾;在系統層面,家庭學校社會和技術智識閱歷發揮出綜合影響。為了應對挑戰,當代大學生價值觀必須增強科學性、實踐性和多元性,以適應時代精神和青年思想的未來發展。(174字)


一、大學生價值觀體現了時代精神和青年思想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精神,同樣,每個時代的年輕人都有着自己獨特的價值觀。當代大學生生長在一個信息高度流通、思維高度開放的時代,也形成了與先輩們不同的價值觀。本文將以當代大學生價值觀現狀為支點,對其背後的原因進行探析。

二、信息高速流通增強了價值觀的多元與包容

個人價值觀有所差異,但卻有着共性。當代大學生的價值觀整體呈現一種「多元性、包容性、主體性」等特點。比如多元化和包容性,當代大學生對新觀念、新想法、過去被認為是奇葩的行為等「社會異端」、「小眾化」有着很強的包容、接受心理,甚至會主動去接受、追求這些思想行為。當然,因為這種包容性和過強,一部分大學生也產生了「價值觀念模糊」的現象,分不清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

三、個人權益與感受促進了價值觀的主體覺醒

「主體覺醒」方面,當代大學生非常注重個人的權益、感受,追求個人被平等對待,追求個人自由。這可以從《我的姐姐》等探尋個體權利自由等的藝術作品大火的現象里獲得支持。

四、長期的重言輕行導致價值觀踐行的行知矛盾

關於矛盾化,主要體現在倫理道德方面。大學生們接受父母不能決定子女命運的思想,卻仍然不能置父母的意見於不顧,在就業、婚戀等問題上仍然要由父母敲定方案。總體而言,當代大學生的價值觀總體上是「崇德向善,發展自我」的,但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大學生們在價值觀的實踐上「知易行難」。

五、家庭學校社會和技術智識閱歷發揮綜合影響

價值觀的形成受個人經歷影響,從個人成長曆程進行梳理,以下因素對大學生的價值觀有着影響。

家風家訓:家是人啟蒙的地方,對人思想、價值觀的形成影響不言而喻。家庭生活中父母的言傳身教是孩子學習與世界相處的範本,家風家訓對價值觀形成有巨大影響。

學校教育:學校教育為學生提供最初的社交場所,對心智未成熟的學生尤其是小學生有極大的影響作用。據了解,學校教材,尤其是《道德與法治》類型的教材,對初入學校的學生的價值觀影響巨大。在此過程中,教材的權威、教師的威信、小孩子期望得到認可的心理等因素有着巨大作用。

社會風氣:社會是人生活的地方,是人與外界接觸並獲得反饋的最直接的地方。鄰里的交往、社區的活動、社會的價值導向等。在我們與外界交往的過程中,我們不斷調整着自己對人對事的態度,改變着自己的價值觀念。

網絡文化:如今,我們不僅生活在自己周圍的小小天地里,更是通過網絡與遠處的更大的世界緊密聯繫着。「秀才不出門,便知天下事」,不僅知天下事,而且還知天下觀點。而知天下事的代價就是——我們單純易塑的心智頭腦置身在駁雜的信息中,面臨著「被宣傳」的難題。這也是造成我們新一代思想價值觀多元化、具有包容性乃至產生價值觀模糊的一個原因。

科學思想:正如當時西方科學思想引發了西方的思想解放、文藝復興,現代科學知識的學習對大學生價值觀的形成也有巨大作用。對世界宇宙的探索給了人主體性思想和理性思維,人們在教育、政治、經濟等方面的觀點也因新的科學發現不斷豐富起來,為新時期大學生提供了更多選擇。

成長閱歷:大學生的年齡較輕,經歷少,閱歷也不夠豐富。沒有經過生活的毒打,必然理想性的精神要多一些,樂觀性的方面要重一些。

六、增強科學性實踐多元性是未來的目標和挑戰

當代大學生總體價值觀呈現積極向上、兼容並蓄的趨勢,但知易行難的現象也十分顯著。價值觀的形成與成長因素有關,踐行也與環境有關。同時,有着價值觀難以實施,或許也與其和人天性的衝突有關。總之,如何引領學生樹立起正確的價值觀而又保持這種多元化的特性,正是教育中一大命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