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又一「重磅」聯盟正式成立,海南這所高校當選常務理事單位

近日,「國際中文教育南方聯盟成立大會暨首屆國際中文教育南方論壇」成功舉行。海南師範大學國際教育學院等12家應邀單位當選為國際中文教育南方聯盟常務理事單位,學院楊遺旗教授當選為常務理事,穆正禮副教授當選為理事。

楊遺旗教授在首屆國際中文教育南方論壇上介紹了海南師範大學漢語國際教育專業本科、碩士研究生的招生和教學情況,並作了主題學術報告——《基於語言經濟視角的外向型綜合漢語學習詞典開發與運營研究》。

國際中文教育南方聯盟以「推動國際中文教育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為宗旨,助力打造新時代國際中文傳播體系、學科體系和話語體系,攜手開創國際中文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新時代。本次論壇的主題是「全球發展倡議下國際中文教育可持續發展」。線上線下累計參會人數200多人。

楊遺旗,2011年7月始任海南師範大學文學院教師,現為海南師範大學國際教育學院教授,海南師範大學海南語言研究中心教授,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導師,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研究生導師,漢語言文字學專業博士研究生導師,海南師範大學漢語國際教育專業學科帶頭人,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全國研究生教育評估監測專家。

楊遺旗教授主要從事漢語國際教育、文獻語言和民族語言比較研究。任職期間,先後出版著作2部,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30餘篇。其論著獲海南省社科優秀成果三等獎兩次,海南省高等學校優秀科研成果獎三等獎一次。

穆正禮,副教授。公開發表學術期刊論文18篇,國際會議論文3篇(CPCI-SSH檢索1篇)。科研經歷豐富,曾主持省教改課題1項、省教育廳課題1項、校級課題1項。參與國家社科課題1項、省哲學社會科學課題2項、廳級課題3項。教授多媒體輔助二語教學、第二語言習得、語用學、話語分析、對比語言學、翻譯理論與實踐等課程。

新時代背景下,增強國際中文教育自身力量是國際中文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對其可持續性提出新的訴求。《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明確提出建設中文傳播平台、構建中國語言文化全球傳播體系和國際中文教育標準體系。

國際中文教育南方聯盟包括倡議發起單位華南師範大學東南亞中文教師教育學院,以及協辦單位、理事單位、支持單位共計36所(個)高校和機構。聯盟的成立將集聚和聯動社會各界力量和資源,加強國際中文教育協作機制建設,在國際中文教育高質量發展中發揮示範引領作用,構建國際中文教育『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拓展閱讀:

海南師範大學是海南省最早開展留學生漢語教育的學校。1988年5月成立了對外漢語教學中心,開始招收外國留學生。2008年7月更名為國際文化交流學院。2016年1月,學校在國際文化交流學院基礎上,整合了漢語國際教育(本科)、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學科的有關力量組建了國際教育學院。國際教育學院是一個集留學生教育、對外漢語專業本科生教育、漢語國際教育碩士教育於一體,功能完備的二級學院。學院還是教育部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東南亞漢語推廣師資培訓基地、國務院僑務辦公室華文教育基地、漢語國際教育專業學位碩士點、中國政府獎學金生接收院校、孔子學院獎學金申請者接收院校。

學院對外漢語教學分為非學歷教育和學歷教育兩類。學歷教育嚴格按照國家頒佈的教學大綱安排、組織教學,有大學本科和碩士研究生兩個層次。非學歷教育主要有漢語進修、外國漢語教師教材培訓和志願者選拔培訓、東南亞師資培訓四類。經過多年建設,國際教育學院擁有一支年齡較輕、學歷較高、職稱結構較合理的專職對外漢語教師隊伍。39名教職工絕大多數教師具有海外教學經歷。

2007年學校開設對外漢語專業,2013年更名為漢語國際教育專業,是海南高校唯一漢語國際教育專業學位碩士點,並建立了海南高校唯一實驗語音學與計算語言學實驗室。專業注重漢英雙語教學,注重培養具有紮實的語言理論、漢語教學理論和英語基礎,並對中國文化及跨文化交際有較全面的了解且主要面向東南亞國家的高層次對外漢語教育教學的專門人才,以及在各職能部門、外貿機構、新聞出版、企事業管理等方面從事與語言文化傳播交流相關工作的應用型專門人才。

關注「海南師範大學本科招生」頭條號,獲取更多海南師範大學最新精彩資訊!

素材來源:海南師範大學國際學院官網、華南師範大學東南亞研究中心